王婷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紅色文化教育;探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創造的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新文化,這種新文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如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等。紅色革命文化育人的本質是精神育人,學科與紅色革命文化高度融合的教育能夠使課堂教學立意深遠、品質更卓越。
一、紅色文化與地理教學結合的策略及內涵
地理學科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可融合的紅色地理素材內容廣泛,是實踐傳承紅色基因,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可選取紅色文化區域、紅色自然地理要素、紅色人文地理要素等,同時融入“一核四層四翼”的學科素養展開地理課堂教學。其中,“一核”即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即通過明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目標,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通過明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將紅色文化融入地理教學中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要選取合適的、與教材內容貼切的資源,與教材的融合平順,無突兀感;二是確定選取的紅色文化資源要培養學生的何種核心價值觀,即立德樹人的內容;三是選取并突出“四層四翼”的基本內容,即新高考所注重的創新性、關鍵能力、學科素養、綜合性、應用性等;四是選取有效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切入點,激發學生興趣,深化內容理解。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探析
(一)巧妙利用紅色文化,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深入挖覺紅色文化資源,在挖掘中切實體會到建國歷程的艱辛與不易,進而引發學生內心深處情感,為學生們提供學習和生活中的榜樣。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思想,教師要試圖改良教學方法,在地理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們對于核心價值觀精神的感受能力,仔細體會紅色教學資源中所蘊含的關懷,引導學生在學習地理課本的同時,關注道德情操的培養,激發愛國情感并挖掘深處思想內涵,打動學生,有利于學生們感受到紅色主義教育思想,讓愛國主義情懷在初中生們的身上發揮出更耀眼的光芒。比如,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將有著紅色文化背景的地區與革命歷史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大別山地區是我國紅色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眾多的革命先輩比如李先念、劉華清等人都是在這里立下了革命壯志,并在大別山的見證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革命運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搜集一些大別山風光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形象具體地了解大別山的地理風貌,更好地學習相關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
(二)重溫長征詩詞,升華區域認知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毛主席在長征途中創作的詩詞名篇,加深學生對長征艱辛和紅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如《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等。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選自《憶秦娥·婁山關》)等作品可以感受到磅礴滄桑之美;“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選自《十六字令三首》),又讓人們體驗到長征路上的艱險艱辛;而“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選自《念奴嬌·昆侖》)更讓我們見識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心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胸襟氣魄。另外,重溫革命家肖華結合自己親歷長征而創作的《長征組歌》,也會令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震撼。如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于水一家人…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在《過雪山草地》中,“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通過教師的拋磚引玉、創設歷史情境,增強帶入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幫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三)感悟“一大”精神,激發民族自豪感
通過對黨的“一大”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的深刻理解,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我們黨時刻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己任”的初心使命,更加堅定了國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政治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在農業、工業、交通、醫學、環境乃至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業績,并積極擔當大國重任,行使大國使命。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惠及全球;“一帶一路”倡議盤活世界經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為全球用戶服務;中國醫護工作者和中國疫苗助力全球抗疫;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中國正在全力以赴地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偉計劃;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宮”空間站對接,將大大推動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課堂是教師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中學地理教師應深挖與地理教學相關的思政資源,結合歷史、政治等學科知識和時事新聞等,通過學科知識遷移、開展深度學習多途徑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對學生進行課堂思政教育,并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塑造。地理課程是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開發多樣的地理教學資源,加強意識形態的方向引領,把理想信念、價值理念等融入立德樹人陣地的最前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順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更新現有的地理教學方法,在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紅色資源文化的挖掘,從而在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并在鼓勵學生們進行相關地理探究的過程中向學生們滲透紅色文化,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程建華.淺談紅色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文匯,2021(08):40-42.
[2]林偉偉.紅色文化與地理教學相結合的可行性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21(07):58-60.
[3]周東潔.高中地理教學中紅色文化的滲透[J].教書育人,2017(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