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婷
摘 要:文物,是歷史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見證者,相較文字材料,更具真實性。在歷史課堂中的各個環節合理地運用文物材料,能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增添課堂活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文物史料;歷史教學;史料實證
近來,漢文帝霸陵的發現,三星堆文物的上新,讓文物再一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文物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顯性記憶。它作為歷史的“親歷者”,相較文字史料,更具真實性與生動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使用文物史料,不僅能激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課堂活力,而且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考慮,在去年11月的一節公開課上,我嘗試將文物史料融入歷史教學,并以問題導學,增強歷史課堂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
一、巧用文物史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段精巧的課堂導入,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本課采用視頻導入的方法,選取“劉勝金縷玉衣”這一文物的介紹視頻,讓學生從中了解到,諸侯王劉勝的這件金縷玉衣,制作工藝精湛,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基礎上,我設計問題鏈,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件文物的主人是誰?他的身份是什么?”學生回答:“主人是劉勝,他的身份是諸侯王。”我再次提問:“據史書記載,只有身份最尊貴的皇帝能使用金縷作玉衣,劉勝作為諸侯王卻使用了金縷玉衣,這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稍作思考便可回答:“諸侯王勢力強大。”接著,我進一步提問:“諸侯王勢力過大,對漢武帝的統治而言有怎樣的弊端?”待學生對弊端進行總結后,可以馬上引出本課的主題——“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以文物的視頻作為導入,結合層層推進的問題鏈,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激發課堂的活力。
二、巧用文物史料,增強文字史料的說服力
“歷史學的研究主要是依據歷史資料進行的,就如同自然科學必須要進行實驗一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常用到的歷史資料主要是文字史料,但文字史料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如能將“文字史料”與“文物史料”進行相互印證,可提高文字材料的說服力。
在學習第一部分“新舊制度博弈:承兩制,行推恩令”的內容時,我向學生展示了一段文字材料“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以諸侯王所獻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兩不足為借口而奪爵,被奪爵者達106人,占當時列侯的半數”,并配上“海昏侯(漢武帝之孫)墓出土墨書金餅”的圖片。這時,我向學生講述,這一文物的挖掘,證實了從漢文帝時期確立的一項制度:各諸侯需要向朝廷進貢用作祭祀的貢金。而漢武帝則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制度,以“酎金”成色不好或斤兩不足為借口,奪掉了諸侯王一半的爵位,從而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權力。在引用文字史料時,增加文物圖片,能給抽象晦澀的文字材料增加更具體的觀感,拉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此外,孤證不立,將文物史料和文字史料進行有機結合,能增強文字史料的說服力。
三、巧用文物史料,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史料實證素養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通過運用文物史料,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在學習第二部分“新舊思想融合:罷百家,內儒外法”時,我先展示孔子徒人圖漆衣鏡圖片,帶領學生一起進入“如果國寶會說話”活動中,展示探究問題“從這一文物可以看出,文物所處的朝代——漢朝尊崇什么學說?該學說因為什么歷史事件,開始流行于漢朝?”,讓學生與文物對話,尋找文物中隱藏的歷史信息。此外,在學習漢武帝經濟大一統的措施時,我播放視頻《如果國寶會說話》中“怪獸吃羊”石刻的內容,展示問題:“1.該文物名為‘怪獸吃羊’,‘羊’指的是?‘怪獸’指的是?2.‘怪獸’給‘羊’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怪獸”和“羊”形象地概括了當時匈奴和漢朝的關系,這一文物史料的使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此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再向學生提問:“如果你是漢武帝,你會怎么處理這一問題?”學生馬上回答:“抗擊匈奴。”由此,漢武帝抗擊匈奴的原因已經顯而易見。
在“如果國寶會說話”探究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主尋找文物中的歷史信息,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觀察文物,學生直接參與了觀察、思考、發現、解答的學習過程,學習技能和思維能力方面得到直接的鍛煉,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文物史料背后承載著鮮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在課堂上運用文物史料,讓學生與“文物”進行對話,可以更好地促進歷史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同時,也可借助文物史料,讓學生感悟中華文明,體驗中華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在使用文物史料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加史料的趣味性,降低史料的難度,明確任務和問題,設計學生能夠解答的問題,層層深入設問,才能讓文物史料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讓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肖榮,黃宏新,車云霞.論課堂導入及其設計[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1(02).
[2]張靜,李曉風,等.歷史學習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中國古代史上冊[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4]王剛.巧用文物史料優化歷史教學[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