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視聽教學法在國內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得到廣泛使用,然而,對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并不成熟。本文以《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4》第四單元的視頻教學為例,通過借鑒他人的成功教學經驗,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旨在應用視聽教學法背景下,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進行可行性探究。
關鍵詞:視聽教學法;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海月(1990.10-),女,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第二課堂。
一、概述
視聽教學法是一種結合圖像與聲音使用的教學方法。它利用學習者的聽覺和視覺,讓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進行感知,并逐步加深理解。這一教學方法主要使用幻燈片、影視材料、電視機、模型等視覺和聽覺手段來解釋、說明教材,進行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效果。
視聽教學法最初運用于法國對外國成人進行短期、速成語言培訓的課堂中,它主張視聽并用,旨在學習日常會話。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Edgar Dale)于1946年在《視聽教學法》中提出了“經驗之塔”理論,奠定了視聽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此后,以語言學家萊納德·布龍菲爾德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學派,以及語言教學家克拉申提出的“輸入假說”理論等,都逐步完善了視聽教學法。他們認為,這一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利用學習者的視、聽、說等感官,充分調動他們已有的語言基礎及知識,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大量的練習與演練,從而引導學習者掌握語言知識與應用能力。
雖然視聽教學法在我國應用時間不長,并且主要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但國內亦有諸多學者進行了研究與應用。王楊琴和鄭軍都提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視聽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學者們認為,視聽教學法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提高課堂效率,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但教師過于關注對語言結構的教學,如片面強調聽和說的教學,忽視了對讀與寫等語言內容和意義的教學,這就是視聽教學法的弊端。
針對這些問題,學者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如不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方法,應結合課堂實際,綜合多種教學方法,調整課堂教學;同時應補充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的語言綜合應用知識與能力。
二、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
教學方法較為陳舊。雖然教室配備了投影、大屏幕、電腦、耳機等視聽教學設備,多數教師卻依舊采取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活動以文字、圖片等視聽材料為主,即使播放了音頻與視頻,也不能很好地結合課堂所授知識,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依舊以教師為主體。由于多數教師依舊采取播放音頻、提問、再次或反復播放音頻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互動、溝通與實景演練,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教學以及課本的聽力練習,缺乏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表達、交流等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更無從談起。
教學側重點依然關注“聽”。聽說教學依舊沿用傳統的以“聽”為重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聽力教授,疏于聽過之后的“說”與“練”。雖然有的教師會在課堂上播放影片節選等視頻材料,但這些視頻材料多用于課外擴展環節,并不能在導入、練習、總結等教學環節發揮作用。
三、基于視聽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方案
基于上述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筆者查閱了大量文獻,借鑒了王琪陽和李苗苗兩位學者的教學設計思路,對《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4》第四單元的視頻課程教學進行了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法學專業二年級學生(共80人)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面試中常用的詞匯、問句和答句;2.能力目標:學會在聽力練習時抓重點和聽細節;學會用英文進行模擬面試;3.情感目標:認識到在面試時,語言得體、穿著正式的必要性,并能舉一反三,思考哪些行為、語言是不恰當的。
教學內容:
詞匯:面試話題之下的高頻詞匯,如CV、resume、business suit等;
句型:面試中常用的問句和答句,如“Did you bring your resume? Yes, here you are.”等;
聽力練習:學會理解視頻大意,抓住視頻重點;
口語產出:模擬面試場景,能夠進行實景演練。
教學課時:2課時(40分鐘/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過程(10分鐘)。以問題導入課堂主題“求職面試”,調動學生的耳、腦等感官進行思考:你有過面試經歷嗎?你面試時會穿什么?你面試時會帶什么?你面試時可能會被問到什么問題?
以圖片的形式展示面試場景,讓學生對面試及雙方穿著、肢體語言有大致的了解;接著,教師以圖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中英文簡歷樣本各一份,讓學生觀察簡歷的結構和內容,并進行討論及問答:
一份優秀的簡歷應該包括哪些信息?
哪些信息是重點?用人單位看中哪些信息?
簡歷中的遣詞造句應該是怎樣的風格?哪些信息或元素不應該存在于簡歷中?
在學生對簡歷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導入基礎詞匯:CV、resume、business suit、wear formally等。
2.輸入過程(40分鐘):在正式進入視頻學習環節前,教師以一幅招聘廣告海報為導入,介紹所學視頻的背景。教師讓學生閱讀招聘廣告,知曉招聘崗位、招聘要求、聯系方式、面試時間等信息,同時引出重難點詞匯及短語包括software product sellers、flexibility、independence、a pleasant manner with、working experience,帶領學生進行朗讀,以熟悉詞匯、詞組的讀音及意義。
介紹完背景知識后,教師向學生展示視頻截圖,介紹視頻中出現的人物,并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在視頻中找到答案:面試官問了什么?應聘者如何回答?
在看完第一遍視頻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回答出關鍵詞即可。
在看第二遍視頻前,教師針對“面試官問了什么?”,結合視頻內容,設置了填空練習題,并向學生展示,組織學生進行同伴討論,引導學生對空格所缺內容及詞性進行預測。通過這個步驟,幫助學生對視頻學習進行充分的準備。學生們通過對詞匯及短語進行提前學習與熟悉,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詞、難詞給他們理解視頻內容造成障礙的可能性;同時,學生通過對填空題中每個空格所填內容進行預測,既能熟悉文本大意,又能明確聽力任務,做好聽力的準備,從而提高聽力效率。
組織學生看視頻,看完后組織學生進行同伴或小組討論,并鼓勵學生舉手或點名發言,針對學生聽不懂、聽不清的空格進行看與聽、學生復述、教師講解、學生再復述的練習。這一步驟在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任務型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實現將課堂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以英文進行討論,讓學生逐步適應英文討論的方式,加強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聽”與“說”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解答完所有疑惑之后,教師進行示范性總結。教師在文本中找出視頻中面試官的第一個問句“Did you bring your resume?”,隨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行找出并總結視頻中涉及的、面試官提出的所有問句,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分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同伴討論,在自身已有的語言基礎上,進行“略高于自己現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最終能夠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提高語言能力。
在回答“應聘者如何回答?”前,教師寫出第一個有難度的例句“I agree. I've worked in sales for years and have always tried to really listen to my customers to find out what they need.”,突出worked in、listen to等關鍵詞,引導學生猜測,在看視頻過程中,需要寫下怎樣的關鍵詞、哪些詞性的關鍵詞。由于視頻中人物所用句子多為長難句,因此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各處細節具有一定挑戰性。教師需要在聽出或看出細節之前,給學生搭建腳手架,明確任務,讓學生清楚自己需要聽下、記下哪些信息,從而辨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是干擾的、無用的、需要擯棄的。
看視頻,組織學生完成聽抄練習,寫下聽到的或看到的、自己組織表述的關鍵詞。通過營造自然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充分利用聽說、視覺并積極思考,進行語言的自主學習。
聽抄練習完成后,教師以單選題的形式快速檢查學生對視頻內容的掌握程度。考慮到要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教師在這一環節并未繼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而是針對應聘者答句中的關鍵詞,設置了八個單選題,通過與學生快速核對答案,以最高效的方法排查出讓學生產生疑惑的地方,繼而有針對性地復聽、講解、復述,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在答疑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總結應聘者回答時使用的句型,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分享。有了前期的自主學習經驗,這一環節交由學生自主進行,既能進一步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又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在輸入過程的最后環節,教師設置了連線題,選擇前期學到的句子,一拆為二,要求學生準確地找到句子的另一半,并進行同義句改寫。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句子表達的掌握程度;同時,進行句型變換練習,可激發學生對于句型結構的認知和學習。
3.輸出過程(30分鐘):教師將所學高頻重點句型列出,設置漢譯英的翻譯練習題,帶領學生對所學的重點詞匯及句型進行簡單的總結與復習。在這一環節,不要求學生必須原句復述,可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講解及擴充。學生通過復習及自主思考,在整合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激活已有的語言知識,從而真正做到對語言的內化。同時學生也能從同伴學習中獲益。
在復習、整合所學知識點后,教師組織學生以2-3人為一組的小組形式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口語產出練習。
練習內容:模擬求職面試。
練習要求:對話時長在2-3分鐘;面試官講述的內容包括提供的工作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個人品質、工作經驗等);應聘者應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好印象,涉及形象管理、肢體語言、行為舉止、講述內容(個人品質、工作經驗等)。
對學生的準備工作提出“全英文討論”的要求,教師在各組巡視,給予幫助。討論完畢后,教師挑選三組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示范,針對學生口語示范中涉及的關鍵信息對其他學生進行提問,并對口語示范中用到的詞句進行點評。
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面試中的禁忌”的視頻,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視頻中找到答案:a. 這些應聘者們犯了哪些錯誤?b. 應如何避免犯這些錯誤?據此布置課后口語練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對話,對話主題為“面試中有哪些應該做/說和不應該做/說的事”,要求學生提及課堂中及視頻中涉及的觀點或詞句。
四、結語
本次教學設計針對筆者所教法學專業兩個班級的學生,法學專業的學生整體上英語基礎較好,并且筆者已經教過大部分學生三個學期的大學英語聽說課,師生之間已經彼此熟悉,方便開展各項視聽教學活動。筆者通過對導入環節、輸入環節、輸出環節進行設計,對應用視聽教學法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梳理了思路、提供了規范性的依據。本文旨在以教學設計的形式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進行探究,為下一步具體實施以及教學結果評價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Susan Stempleski, 楊惠中.視聽說教程4[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2]李苗苗.“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英語必修五》第十四單元為例[J].海外英語,2020(22):186-187.
[3]袁薇薇.淺談視聽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9(52):210.
[4]萬銳.聽說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南國博覽,2019(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