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清
摘要:在當今高中數學的教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也要努力改革教學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學課堂,這二者交叉滲透,相得益彰。但是,無論培育高中學生的核心素質,又或是建設更高效率的數學課堂,這都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轉變觀念、大膽革新,沖破當前教育體制的局限性,主動轉變教學方式,更加切實地認識教育的本質,充分貫徹并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這個工作過程復雜而漫長,需要眾多教育從業者前仆后繼,銳意進取。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在許多人的思想觀念中,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的理論性極強,著重強調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考察,并且很難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很難做到對數學的實際應用,事實也是如此。在當前高中數學的教育課程中,不少老師都只注重于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綜合計算能力進行訓練,卻又常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數理應用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數學課程,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放在首位。這不僅為學生之后的成長歷程打下基礎,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數學課堂增添生機與活力,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一、核心素養之于高中學生的必要性
在傳統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往往都是應試模式的教育,強調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從而可以很好地應付考試。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往往較差,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考試機器,更是違背了教育的初衷。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國家教育部門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質的訓練,也就是說重視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應對社會、自主生活的基本能力。所以,學校老師們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一定要把訓練學生的核心素質當成重要的教育任務,并采取多種形式充實課堂內涵,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開拓新的教育培養方式
如果想要做到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自身要及時地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思想,積極進取,大膽革新教學方法。老師作為學生的學習道路上最關鍵的引領者,要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度,并改善學生上課的教學方法,老師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實力,把握好教學的本質,與時俱進,用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方式。
比如說,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數學教學情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進行空間幾何這一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展示幾何體的圖片或者收集生活當中常見的幾何體的實物,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加深對幾何體的認知水平,從而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接受教育的初衷便是做到學以致用,用知識改變生活。高中數學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育人內涵更是要求要服務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因此,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明確數學理論與現實世界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更為通俗的層面來理解數學中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還可以極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關注生活中的一切細節,并加強與數學理論的聯系,通過構建學科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學與用的內在聯系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團隊協作意識是每個人人生當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意識,所以老師就必須在教學中加大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訓練。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建立各種合作學習組織,使他們在班級里合作交往,在學生間互相幫助,這樣不但能夠訓練他們的協作意識,而且還能夠極大地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和獨立解決的能力。通過合作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查閱資料,增強了學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課堂上教師稍加引導。這樣不但能夠提升課堂效果,形成有效課堂教學,而且能夠提高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力度。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當今社會越來越要求綜合素養較強的人才,所以在高中數學的教育過程當中,老師們要越來越注重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要積極搭建更有效的教育課程。通過及時改變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斷尋求更適應課堂現實的教學模式,以營造融洽的數學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并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為我們教育從業者在構建高效教學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要一切以學生為本,積極進取,大膽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威.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J].女人坊, 2021(17).
[2]周淑華.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下一代, 2020(6).
[3]湯服成,楊光偉.數學認知系統與數學學習遷移[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06).
[4]季菊.重視對學生高層次的數學認知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2(04).
[5]倪桂琴.培養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三自”意識[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