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典美文閱讀是提升中學生文學素養、培養學生文化內涵的有效途徑。課外經典美文閱讀教學是對初中語文課內教學的完善和補充。文章分析了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的必要性,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方法對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優勢,根據群文閱讀特點以及學生閱讀的現狀,探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經典美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
基金項目:蘭州市2021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LZ[2021]GR00XXX287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郗俊梅(1968—),女,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平安學校。
在傳統的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對教材單篇進行精講的閱讀教學模式,且其對教材的講解分析在閱讀教學中占主要地位。雖然教師對單篇教材的精講能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基本能力,但語文課內教材內容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對經典美文閱讀的需求,而且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閱讀內容零散、沒有系統性,無法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有效閱讀經典美文,教師可以選擇群文閱讀的方式。群文閱讀是在教師的設計指導下,使學生更科學、更系統地完成課外經典美文閱讀任務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對課內閱讀教學的完善和補充[1]。
一、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的必要性
(一)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思維能力
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會發現,面對同樣的主題,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會出現看法相互矛盾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原有的認知造成沖擊,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會得到發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發掘文學作品中具有沖突和矛盾的地方,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在辯論交流中使學生對不同的作品的特點進行深入探析,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對課堂情況予以關注,當學生出現思維矛盾癥結時,需對其進行引導,令其積極思考、展開探究,使矛盾得以解決。
(二)重視語言建構、合理運用
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不同類型的文章,得到不同的信息資料。這種閱讀方式并不是簡單地將各種文章整合在一起,而是需要學生從中發現內在的規律,從而促使學生進行語言的構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應以作品語言藝術為核心進行相應講解,使學生及時發現作品文體特點、表現形式相似點,理解語言風格特點,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語言建構和語言應用能力進一步發展,從而獲得更好的語言積累效果,達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2]。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創造美的能力被稱為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學生可鑒賞語言之美,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畫面,并欣賞、體會由文字所構建的美妙意境。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不同文章的描寫內容,其寫作手法不同,給讀者帶來的美的感受也不相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這種稍縱即逝的審美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作品能帶來美的感受的原因,讓學生從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思考。然后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效仿這種方法,運用對美的理解來進行寫作,如此一來就能使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四)重視文化傳承與理解
在群文閱讀中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提供代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作品,讓學生對中西方不同文化進行比較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此一來,學生會對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因為在學生閱讀西方文化的同時,會發現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從中感受到異國他鄉的風情和文化,并將西方文化斷代與我國的文化接續綿延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現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更能理解文化傳承的意義。
二、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方法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積累寫作素材,豐富閱讀內容
語文群文閱讀的最大優勢在于閱讀量增加,閱讀內容豐富,能為寫作積累素材。例如,八年級第一學期須完成《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三本書的閱讀。除此之外,這一學期的語文課堂有六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每單元至少還要選擇三篇課外文章進行對照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讀物推薦,如《讀者》《意林》《實用文摘》等。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來讀,只要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就可以。一學期以來,學生按照規定時間完成閱讀任務,閱讀量大大增加,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學生寫作中無話可寫、無處下筆的情況有所改善。學生如果長期堅持這種閱讀方式,就會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發展。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提高閱讀技巧和能力
在群文閱讀中,對于教師選擇的課外經典篇目,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并完成教師布置的議題。例如,八年級第一學期分三個閱讀時段。第一時段完成《名人傳》的閱讀。學生每周可書寫一篇讀書心得,并由小組長定期檢查。第二、第三時段分別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閱讀方法與第一時段相同。學生必須在單元教學前完成課內對照閱讀篇目的閱讀并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精彩的段落。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聞時,學生要在課前閱讀教師準備的三篇課外新聞——《我國成功發射天繪二號02組衛星》《祝融號火星車圓滿完成既定探測任務成功》《青海冷湖地區發現國際一流光學天文臺址》。學生先了解新聞內容,做好與課文對照閱讀的準備。在課內閱讀過程中,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利用設計的議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在定時定量的閱讀訓練中,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自然會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單篇教學內容單一,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閱讀需求。群文閱讀擴大了閱讀量,使學生有了選擇的余地,在眾多文章中,總會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群文閱讀中,可以發現每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些文章雖然主題相同,但寫法上完全不同。發掘文章的不同點,就是在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有興趣就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3]。例如,在《藤野先生》與課外閱讀篇目《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我的老師》的對照閱讀中,主題都是表達對老師的懷念、敬慕之情,可是寫法上有很多的不同。學生更喜歡找文章的不同點,這樣想法更多,印象更深。教師通過議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使學生的閱讀興趣獲得逐步培養。
(四)抒發真情實感,提高寫作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在每周的閱讀活動中,把自己閱讀的心得及時寫下來。學生的心得不限字數,不限形式,強調有感而發。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來,教師及時評價鼓勵,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只有充滿真情實感的內容才能打動讀者,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用心體會、仔細品味了,才能被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感染。學生的內心情感受到觸動,就會情感流露,把這些情感寫在文章中就更容易打動人。學生若有情感要表達,則有了寫作的欲望和動力。閱讀心得就是為了能及時把自己的情感寫出來,訓練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能力較低,一方面主要是因為閱讀少,積累的素材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寫得少,不會通過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經典美文的群文閱讀把二者進行了有機結合,只要多讀多寫,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五)培養健康的審美情感,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審美觀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美的一種強烈體驗,唯有準確認識并對生活中美的事物進行鑒別,才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中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對審美的理解還有偏差。中學語文課內所選的文學作品,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完美統一的,既有對真善美進行歌頌的文章,也有對假丑惡進行譴責的文章。課外經典美文的群文閱讀是對課內文學作品的補充。閱讀這些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鑒別生活中美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例如,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母親是勤勞的、仁慈的、愛憎分明的;而在胡適的《我的母親》中,母親是嚴厲的、仁慈、寬厚的。學生對比人物形象,聯想生活實際,鑒賞美時由主觀感知上升到理性認識,審美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三、群文閱讀的具體開展策略
(一)教師選擇經典美文,編寫讀書目錄
教師應根據本學期教學目標和本單元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篇目。例如,八年級第一學期內須完成《名人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的閱讀。第一單元教學任務是新聞閱讀,教師選擇《我國成功發射天繪二號02組衛星》《祝融號火星車圓滿完成既定探測任務成功》《青海冷湖地區發現國際一流光學天文臺址》三篇課外新聞讓學生對照閱讀。第二單元有四篇散文,教師可在課外再選三篇散文,如梁實秋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胡適的《我的母親》、魏巍的《我的老師》進行對照閱讀。其余六個單元也選擇相應的篇目。教師將選好的篇目發給小組長,各小組按照規定時間完成閱讀任務。
(二)教師設計議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群文閱讀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而是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議題指導下有目的地閱讀。在一個學期內學生獨立完成的閱讀篇目,要求寫出閱讀的主要內容,摘抄精彩片段和優美的句子,并要求與課內單元的閱讀篇目進行對照閱讀[4]。
1.把課文的主題、寫作方法、語言等內容與課外閱讀篇目進行對照閱讀
例如,把課文《藤野先生》與課外閱讀篇目《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我的老師》進行對照閱讀。教師結合課后練習,設計以下議題:①文章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些典型事例?②在作者眼里,藤野先生具有怎樣的可貴品質?③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④回憶性散文有哪些寫作特點?在課文《回憶我的母親》與課外閱讀篇目《我的母親》的對照閱讀中,教師設計了以下議題:①作者對母親勤勞的一生是通過哪些事例表現出來的?②作者在母親的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議論、合作交流,詳細分析課文內容,得出議題結論,將課內議題延伸到課外,簡單分析對照文章的內容,得出結論,做到了課內詳細,課外簡略。
2.讓學生真情流露,說出自己感動的內容
回憶性散文和傳記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內容的真實性。學生在讀到真實而典型的事例時很容易被感染。例如,有很多學生記住了“母親是怎樣含辛茹苦養育子女,支撐家庭的”“母親是怎樣任勞任怨,寬厚待人的”。《我的母親》中,“母親用舌頭舔我的眼翳”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很震撼。在一系列典型事例的分析中,學生發自內心地說出了母親的仁慈、溫和和寬容等品質。聯想到自己母親為家庭辛勤勞作,為陪伴自己成長任勞任怨,與作者筆下的母親具有同樣的品質。學生在課堂交流時,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把自己母親在生活中是怎樣付出的,具體描述出來。學生總結觀點后,對自己母親進行高度評價,內心深處自然產生對母親的敬愛之情。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
(三)學生交流課外閱讀心得,分享閱讀的收獲
不同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盡相同,因為每個學生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存在差異,對事物的認知有不同的觀點,這就需要大家相互交流,求同存異,共同提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相互分享自己的摘抄筆記,并從中選出優秀的摘抄筆記進行全班展示,選出優秀心得在全班朗讀,最后由教師做出評價。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抱著好奇的心理,想看看其他同學是怎么寫的,自己寫了一篇心得,卻看了幾十篇心得。在閱讀眾多心得時,學生自然會發現哪些心得比自己寫得好,哪些不如自己,都是學生習作,觀點也容易被接受。在交流中,學生對優秀的寫作內容印象深刻,不用教師刻意強調都能將其借鑒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教師精心設計的閱讀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經典美文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同時,大量課外經典美文群文閱讀教學,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情感,提升其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林海云.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6):41.
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4-8.
夏薇.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9(8):68.
趙福樓.語文核心素養的五個著眼點[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6(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