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紅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引領學生通過閱讀,領略語文世界,探索未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和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隨著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為兒童啟蒙與思想成長的重要陣地,閱讀教育就更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此,小學語文除了基礎文化知識的教學外,過半的素質教育目標都要借助閱讀教學來實現。為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任務應當難易適中、張弛有度,建立并維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夠保證其他閱讀教學策略效用的發揮。下文將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旨在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價值的發揮。
1、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的大多是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簡要地講解文章的文化背景以及段落內容,導致學生的學習都是被動的,對老師有著極大的依賴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考以及閱讀理解能力。所以,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營造更加靈活與自由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投入閱讀過程,弄清楚文章當中的含義,閱讀感受以及想法都可以表達出來,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因為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老師要發揮主導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真正對閱讀作品具備一定鑒賞能力。
2、情境教學法
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文章相關內容以直觀化的視頻或圖片形式展現給學生,創設出相應的閱讀情境,一方面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以《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為例,如果僅靠閱讀課文中描寫小興安嶺美景的文字,并不能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美景,也無法加深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景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仿佛身在其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美,并獲得美的情感體驗。之后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課文中描寫小興安嶺美景的語句,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夠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利用分層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為重要前提和基礎,若想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就需要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于每一名學生來說,其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認知和理解能力方面會有所差異,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并不斷提升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牛郎織女》這一課時,應根據學生層次不同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具體先依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劃分成 A、B、C三個層次,然后制定分層教學目標。對于C層次的學生,其教學目標是能夠清楚文章中哪些內容是描寫牛郎織女幸福的人間生活的,整篇文章體現出的牛郎織女的感情是什么,以及還有哪些古詩文是描寫牛郎織女的。通過制定這樣的閱讀目標,讓學生帶著目的和問題去細讀課文并寫出讀后感。對于B層次的學生,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為掌握文章描寫牛郎織女感情的方法和體現了什么感情,然后要求學生將重點段落找出來細讀并寫出讀后感。對于A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學生通過文章中描寫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片段,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閱讀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切實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與魅力,從而實現整體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4、著重強化學生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想要保證過程持續有效,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閱讀的習慣。所謂閱讀習慣,不僅包括有效的閱讀習慣,還包括學生終身閱讀意識、自主閱讀興趣等內容,這樣才能降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強迫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閱讀能力培養方面的積極意義。筆者認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習慣培養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有效閱讀能力、自主閱讀習慣和終身閱讀意識。特別是終身閱讀意識,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意識層面的誤區,很多學生努力學習只是為了討父母開心,還有部分學生以學習時間有限激勵自己堅持學習,這兩種學習觀念較為常見,也對學生長遠發展影響較大。實際上無論是學習、閱讀還是體育鍛煉,都應當貫穿學生的整個人生,保證學生在長遠的生存、發展中緊跟時代變化,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閱讀習慣培養方面就要降低閱讀教學的任務感,借助課堂辯論、朗誦、游戲等形式,盡可能將閱讀教學以引導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在此過程中維護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建立有效的閱讀方法。從學生而言,閱讀訓練雖然難免枯燥、困難,但在充分保證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對閱讀訓練的任務感和抵觸感,有助于學生養成健康、長遠的閱讀觀念與閱讀習慣。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學習水平,并且影響自身今后的發展。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上,并且將此作為主要的切入點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當中真正發現學習的樂趣,激發出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占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9):35-36.
[2]張秀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2021(24):183.
[3]潘靜.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