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方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極具中國文化魅力的學科,一種流傳千年的藝術門類,伴隨著中華文化走過了千年的歷程,深深蘊藏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小學美術作為大多數人了解美術文化的起始,更是擔當著讓青年一代真正認識、喜歡到自愿積極發揚中國美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本文通過剖析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意義之所在來尋求將小學美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訴諸于現實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傳統文化;結合路徑
中國傳統文化有如長河綿延千年,奔涌而來,滋養著千年以來每個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但近些年來,通訊的快捷在拉近了中西距離的同時,也將良莠不齊的外來文化引入了中國,對中國傳統文化乃至美術界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更甚者已經影響了中國新一代青少年人對中國美術與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此同時,將傳統文化帶入教學則會帶來親切感與趣味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將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樹立起小學生對美術和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通過美術學習激發新一代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已經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之中的意義
1.1通過美術教學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當今時代,信息龐雜多樣,良莠不齊,而年齡段比較小的小學生還不具有辨別篩選信息的能力,故而很容易對中西文化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即表現為過于崇拜外來文化或疏離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這種情況,通過美術教學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無疑能夠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的來源是非常多樣的,最初它大多是來源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將豐富的精神內核蘊藏于平時的生活小事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能夠以一種更容易被接受,更和緩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們端正認識。
1.2通過傳統文化豐富美術教學內容,賦予美術課堂樂趣
中國傳統文化積淀千年,毫無疑問已經匯聚了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智慧,形成了一個龐雜的知識體系。單就其門類而言,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列舉出一系列,比如書法、戲劇、詩、詞、曲,再如琴、棋、畫、雕塑等。倘若將這些元素帶入小學的課堂當中,毫無疑問會在極大程度上充實課堂內容,帶給學生們更好的上課體驗。在學生們剛接觸美術這門學科時,首要的不是創作,而是鑒賞,培養興趣。而傳統文化的引入這一方法無疑是培養興趣的不二之選。例如,在美術課堂上讓學生們觀看舞蹈表演,用表演中絢麗的舞姿讓學生們對線條美、色彩美有一個初步的感受;通過讓學生們欣賞書法作品,談談感受,來認識文字結構的魅力以及蘊藏在文字背后的傳統文化。總之,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借鑒讓學生們多維度,多方面同時也更直觀地學習美術,從美術課中收獲更多的樂趣。
1.3傳統文化的引入使美術學習更平白易懂
美術雖說是一門非常普遍平常,以及非常大眾化的學科,到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專業性。要想真正地了解美術,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避不開的難關。但同時,小學生作為剛進入校園的學生群體,本身就很難保持長時間專注的學習,更別說是對于如此專業的知識的學習。晦澀難懂的美術專業知識讓剛接觸美術的小學生對所謂的美術望而生畏,退避三舍。這完全違背了我們將美術加入小學生課程的初衷,將傳統文化引入小學的美術課堂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一困境。一方面,音像和圖片本身具有比文字更高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因其來源于平常的普通生活,對學生而言也更加真實、親近,不存在隔閡。總的來說,傳統文化加入美術課堂,其底層邏輯在于將學習的重點從專業知識的傳授更多的轉移到鑒賞與興趣培養,將傳授知識的載體從文字擴展到更大的維度,即文字、視聽、音像、圖片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2.傳統文化引入小學美術教學有效途徑研究
2.1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際案例
在小學的美術教學之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即美術鑒賞學習,我們常常要帶領學生欣賞一些名家名作,來感受中國古典美術文化的魅力。雖然名家名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名家名作應用在教學之中存在一大阻力,也就是學生們很難感受到蘊藏在這些名家名作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在繪畫上表現出來的構圖、運筆、線條的魅力所在。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借助傳統文化,對名家名作的內容法進行講解,來幫助學生們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容。比如,在鑒賞齊白石老師的國畫作品《百世多吉》時,就需要向學生講解何為國畫。首先,從概念上進行初步的認識,所謂中國畫,自然是中國長久發展之下形成的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繪畫方式,具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即中國話多以筆墨繪制而成,黑白兩色為主要的顏色構成,重神韻而輕形體,講究神似而非形似,這也給學生們鑒賞、理解這幅畫提高了難度。故而,我們在教學中兼采了另一種方式,也就是以事釋畫,以傳統文化解釋畫的含義。齊白石老先生的這幅畫被命名為“百世多吉”,其中齊白石老先生巧妙地運用了字的諧音。“世”即代表柿子的“柿”,“吉”代表“橘”。齊白石老先生在這幅作品中展現出的是堆了整整一滿筐的柿子和橘子,接著同音表現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多橘即是多吉。這何嘗不是對傳統文化中的中國文字的巧妙運用呢?另一方面,多吉的美好祝福這也是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的一種文化表現。在理解了這樣的含義之后,想必學生們都會為中國文字的巧妙所驚訝、所吸引,這也更有利于進一步的美術教學。
2.2從傳統文化中學習美術
其實細細點來,不同于當下大多數人認知之中美術多表現于紙質載體的刻板印象,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美術的表現方式是非常多樣,且非常普遍的。傳統文化中的美術并沒有被作為一種高端知識而被束之高閣,相反,美術以多種方式存在于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如節日的剪紙窗花、折紙、春聯、刺繡、布貼畫等等。傳統文化中的美術讓美術這一學科更加“接地氣”,可復制性也更高。在課堂中帶領學生們自己創作布貼畫、窗花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饋效果。
3.結束語
言而總之,小學美術的教學還是要立足于讓學生們真正的融入課堂,從嘗試去學到樂意去學再到積極去學。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文化發揮著不可磨滅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我們吧傳統文化帶入到美術的課堂,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的同時,美術教學也在反作用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和發揚,即學生們通過學習美術也在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正面認識。找到把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互融互合,相輔相成的有效路徑并落實已然是必行之舉。
參考文獻:
[1]李藝暉.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探究[J].讀寫算,2022(04):31-33.
[2]樊睿.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22(02):178-179.
[3]惠建文.探索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21(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