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燕
摘要:人類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數學的發展史,其中的每個部分都有非常大的教學意義,而數學文化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將有更好的教育空間。本文立足于小學教學教學角度,對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的策略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教學;課堂教學
引言:《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材應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介紹知識背景,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教材內容要求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包括歷史資料、背景資料、知識應用、教學方法等,目前可以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教科書中有很多關于數學文化的小東西。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數學文化知識,將數學文化知識融入課堂,使枯燥的數學課堂生動有趣,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文化滲透越發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的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文化既展示了數學學科的發展歷史,又揭示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對數學文化的深入學習,能夠幫助小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源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數學產生持續的學習熱情。在數學課堂上學習數學文化,小學生收獲的不只是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數學文化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小學生終身受益。所以,數學文化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精神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是單調、枯燥的,再加上有些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單一,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致不高。數學文化的滲透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媒介,數學文化和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枷鎖,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小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學到更多教材中沒有的內容,開闊了小學生的視野,也使數學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交流思想,深化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提高了數學學習效率。
二、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教學實踐策略
(一)挖掘教材資源,展現數學美學價值
數學的美是一種抽象的美、含蓄的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引導小學生欣賞和體會數學的美,認識數學的美學價值。
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在一些數學概念和數學原理的表述上也是力求用最少的文字來表現復雜的數學內容,從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體現出數學的簡潔之美。對稱美是數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小學教材中主要體現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小學生展示古今中外具有對稱美的事物,讓小學生通過平移、旋轉、拼剪等操作,進一步認識和欣賞對稱美。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公式、定理、法則等,從表面上看它們各不相關,但實質上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定期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建立起知識間的聯系,實現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和諧統一,讓小學生感受數學的統一之美。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數學問題,擺脫教材的束縛,引發小學生思想上的觸動,經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奇異美。
(二)創新教學方法,還原知識發生過程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把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數學知識點的講解和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上,沒有意識到數學文化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很少考慮如何滲透數學文化。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經過前人的無數次試驗和實踐才產生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讓小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認識數學知識的本質。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前人對數學知識的演繹、推理過程,并引導小學生效仿前人的做法,利用學具、身邊的事物等還原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數學知識遠比教師的灌輸印象更深刻,同時也向小學生滲透了轉化、比較、推理、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為小學生展示數學家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傳遞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讓小學生在追尋數學發展歷史足跡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增強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三)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數學文化素養
一個好的教師培訓能讓教師學到很多知識,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文化應用上的培訓,能增強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數學文化的意識,讓他們有效提高在教學中應用數學文化的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數學文化素養。在實習過程中,筆者經常與教師進行交流,從教師口中筆者得知,他們平時也會參加一些教學培訓會,但是有關數學文化方面的培訓會比較少。教材中有涉及數學文化方面的知識,教師自己都弄不太懂,更別提將其運用于教學中了。大多數數學教師會把精力放在教學重點上,對于不考試的數學文化知識大多都是一筆帶過。例如,有教師在教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時,只是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并學會這一種計算方法。對于教材 48 頁所介紹的另一種計算方法“格子乘法”,教師并沒有提及,問及原因,教師說這個太難了,一眼看去,讓人覺得一頭霧水,他也是后來在同事的幫助下才弄懂了大概。他覺得在自己沒有了解透徹之前不能跟學生講得清楚其中的算理,學生也容易把格子乘法跟豎式計算的方法混淆。
結論: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現代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數學文化和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學習內容,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可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莉,康世剛.數學文化對數學學習影響的調查研究[J].教育評論,2018(10):126-129.
[2]徐菁.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75+77.DOI:10.16681/j.cnki.wcqe.201820042.
[3]張艷.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63.DOI: 10.16728/j.cnki.kxdz.2018.10.053.
[4]胡睿.全國數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及趨勢——2018年全國數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暨數學教育博(碩)士生論壇綜述[J].數學教育學報,2018,27(0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