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娟
[摘? ? 要]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運用調查法和觀察法,分析初中生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體性缺失問題,如主體意識薄弱、管理積極性差、叛逆心理較強,影響了班級自主管理的效果。教育主體論能夠讓班級管理有更多選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班主任基于教育主體論,采取各種具體方法,包括召開動員大會、引導學生自主布置環境、組織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自由競聘班級崗位。健全班級管理制度等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教育主體論;自主管理能力;初中班主任
教育主體論主要研究教育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的主體性,研究學生主體在其對象性學習、認識、交往活動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主體間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體發展的第二高峰期,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現也比較強烈,渴望進入成人的世界。教師要利用學生的特點,讓他們自主管理班級,促使大家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約束、彼此溝通,提升團隊合作的效率,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社會化能力。
一、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體性問題
(一)學生主體意識薄弱
初中生處于思維能力高速發展的時期,雖然他們已經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感,也有一定的探索意識,但是由于社會接觸面不大,還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等問題,這導致他們的主體意識薄弱。如在班級管理中,很多學生常常缺乏主人翁精神,會以“老師沒有要求”等作為借口,很少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自我監督中。班主任要基于教育主體論思想給予一定鼓勵,讓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選擇規避問題,而要以獨立的姿態面對,試著自主解決問題。如果班主任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自己處理某些班級事務,消除影響班級紀律、破壞安定團結的不穩定因素,那么他們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激發,能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學生自主管理積極性差
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差,這也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面臨的問題。部分班主任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而大部分成績中等甚至較差的學生,則失去了管理班級的機會,這導致他們缺乏興趣,自主管理積極性較弱。班主任要改變這種情況,采用“全民崗位負責制”,設立更多的崗位讓所有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哪怕只是幫助課代表收集本小組的作業,在課間監督同學不要打鬧,這樣的小事也會讓學生提升成就感,讓他們對自主管理班級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管理積極性才能得到提升,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班級自主管理中。
(三)學生叛逆心理較強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叛逆心理,如果班主任沒有處理好師生關系,一味地用說教、指責的方式對待學生,反而會引發他們的叛逆性,導致他們游離于班集體之外,自然也不會主動參與到自主管理中。所以,班主任要用“愛”感化學生,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批評,避免他們出現消極抵抗的心理。如有學生上自修課的時候隨便說話,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可以讓這些學生參與自習課紀律監督崗位的工作,讓他們在監督他人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對同學造成了怎樣的困擾。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不僅不會讓問題學生產生叛逆心理,相反地能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身不足,積極主動地支持班級的自主管理。
二、教育主體論對班級管理的影響
(一)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性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借鑒教育主體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這有助于優化班級管理效率。班主任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性,讓他們有機會選擇制定哪些班級規則,思考在違反班級規則后要如何處理。學生還可以選擇設定哪些管理崗位,自由競選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對于某些學困生來說,如果讓他們參與自己不了解的管理項目,他們會缺乏自信,管理起來也沒有說服力,所以不妨讓他們思考一下自己擅長什么,在哪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進而選擇相應崗位。有的學生雖然語文、數學的成績較差,但是美術創作的水平比較高,他們可以選擇“黑板報設計負責人”的崗位,也可以選擇“班會環境設計指導”的工作,使其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
(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主動性是班級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要動力,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活動,那么自主管理不可能長久持續。班主任可以采用積分獎勵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能順利地完成管理工作,被同學們評定為合格,則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如果在此期間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優化了班級管理,則還可以得到加分。反之,如果學生的管理能力不強,敷衍了事,甚至自己也出現了違紀的情況,則要扣分。當學生的積分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則可以選擇兌換積分,如換取學習用品、課外書籍等。積分制度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班級管理中,從而讓他們成為“活起來”的主體。
(三)挖掘學生的潛力
基于教育主體論設計班級管理活動,還能讓學生體現出潛能。在學生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他們缺乏相關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此時班主任要避免直接告訴他們解決方法,而要激發他們的主體性,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如班級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要去郊外尋找春天。但是活動當天下起了暴雨,活動難以如期舉行。班主任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具體情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班干部決定取消戶外活動,改成網絡交流。各個家庭開通在線視頻對話功能,各自介紹準備了什么野炊食物,隔著屏幕分享美食、吟誦詩歌。處理這件事學生發揮了潛能,他們學會靈活應變,解決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培養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展示案例,召開動員大會
教育主體論認為,要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首先要讓他們樹立起“人人參與”的主體意識,所以前期的動員工作十分重要。班主任可以展示一些具體的案例,讓學生看到自主管理班級的重要性,促使他們在對比分析中激發自主管理的興趣。班主任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使之成為班級的主人,并提出班級管理口號,在思想上形成統一。
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展現了學校高年級學生在進行自主管理前后的變化。部分學生無法參與班級管理中,學習和生活都比較被動,不少學生甚至無法選中自己喜歡的課后興趣小組。但是在自主管理后,學生有權利設定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取消無人參與的小組,大家的活動積極性得到了提升。此外,有的班級還設定了“管理能力積分卡”制度,當學生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負責的班級管理任務,就能得到一定的積分,積分可以換取班級的各種福利,如可以在班級圖書館中優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在班會中得到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等。學生感受到了自主管理的魅力,他們也生發了自主管理意識,此后班主任引導大家設定班級口號,探討班級自主管理的核心問題。
在動員大會后,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了班級建設的組織者,這樣他們的主體性就被全面激發了起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欲望空前高漲,有助于更好地展開下一步的工作。
(二)布置環境,滲透文化氣息
教室的文化環境需要每一個學生共同參與,這是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法。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出謀劃策,說說美化班級環境的想法,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嘗試讓班級變得更有文化氛圍。
在班主任的啟發下,學生認識到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確實能更好地促進大家展開學習,于是便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更好地布置班級環境。學生圍繞此問題展開了討論,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將同學創作的書畫作品張貼在墻面上,用來美化班級環境。但是也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張貼太多的圖畫有可能會引起大家注意力分散。于是討論后,大家決定將班級標語寫成書法作品張貼出來,能激發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學生認為可以利用班級后面的黑板報作為文藝宣傳的陣地,每周更換一次黑板報內容,可以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詩歌、散文,也可以增加一些科學小知識,推薦一些科普讀物等。在這樣一番布置后,班級環境變得更美好,在簡約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更積極。
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在墻面上粘貼標語、語錄,或者自主建立班級生態角、讀書角、學習園地,此外,還可以分工合作定期創作黑板報。在此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有助于優化班級“無痕”教育。
(三)平等對話,參與決策協商
教育主體論認為,每一個班級成員都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應該平等而民主地對話。班主任可以圍繞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組織大家進行協商討論,促使大家在相互尊重、體諒的基礎上進行友好協商,從而解決問題。
在國慶節期間,學生決定組織一次愛國文藝節目展演,并推選此次活動的總策劃,學生都推選文藝委員擔當此重任,但是此時有一名學生提出,自己比文藝委員更適合該工作。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的空間,讓文藝委員和該學生各自陳述自己適合此工作的理由是什么。文藝委員認為,自己的管理能力比較強,以前也曾經負責過文藝晚會,所以更為適合。而挑戰者則認為自己在舞蹈、歌唱等方面的能力比文藝委員更強,文藝委員只是比較擅長編寫課本劇而已。在經過協調后,大家綜合分析了兩個人的能力,決定讓文藝委員擔當“總導演”,主要任務是協商規劃各個節目組,這樣更符合其管理能力強的特點。而挑戰者則擔當“歌舞節目導演”,這樣能讓其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才能。
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對自我和他人的尊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耐心傾聽他人的管理建議,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還要在協商討論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這種相互尊重、適當妥協退讓的方法能更好地發揮每一個班級成員的作用,從而最大化地實現各主體的價值。
(四)競聘崗位,承擔具體責任
精細化管理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好方法,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嘗試將班級工作細分為一個個具體的崗位,然后大家展開競爭活動,挑選自己適合的崗位,并承擔相關的責任。這樣能將千頭萬緒的工作變得具體化,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管理,而且還能明確責任,提升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學生圍繞各種班級管理事務進行討論,并設定了具體的責任表。以班級衛生管理工作為例,學生在班會課上展開演講,談談自己對管理班級衛生的想法,并以此競選出管理者。此后,衛生委員還要和學生商討具體的值日、值周任務,并進行任務細化分工。例如每天都要安排不同的學生負責清理垃圾桶,每個課間都要由專人負責擦黑板,如果值日生能完成該任務則可以得到加分,反之就會扣分,積滿一定的分數可以用來兌換小獎品。此外,還有專門針對周大掃除的任務表,涵蓋了掃地、拖地板、擦窗等任務。此外,衛生委員還特別添加了“衛生維持”任務,針對班級每一個學生,“在值日生清掃教室后,不能隨意丟棄垃圾,不要在已經擦拭干凈的黑板上亂涂亂畫”。這樣的安排,讓班級衛生管理工作變得更具體化。
班級管理工作紛繁復雜,所以要采用精細化管理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板塊進行分割,這樣學生就能結合自己的分工定時定量地完成各種工作。這種管理方法比較適合班級錯綜復雜的管理現狀,能切實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五)健全制度,避免盲目隨意
制度化管理能讓班級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有助于克服管理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結合管理現狀自主思考要如何健全班級管理制度,并設定具有操作性的管理策略。學生可以圍繞細化責任分工、健全監督制度、完善班會活動等各個不同的角度展開分析,確保班級管理的高效性。
班主任引導學生設定層層遞進的班級責任分配表,合理規劃班長、團支部、班委的工作內容,此外還設定了值周班長、值日班長、課代表等職務,并規劃了相應的工作任務。在實行了一段時間的自主管理后,班主任要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在管理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思考要如何健全管理制度。有學生提出:“我認為我們班級的最大問題就是班干部的權利比較大,但是他們自己如果違反班級規則沒有人能管他們。我就曾經看見語文課代表自己忘記寫作業,偷偷補寫后交上去。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健全制度,有人能監督班干部的工作。”在班主任的啟發下,學生決定設立班干部監督制度,由普通班級成員擔當監督員,每周更換一次,發現班干部違反紀律則可以提出“彈劾”,給予班干部一定的懲處,情節嚴重的話,還可以撤職更換其他人。
在健全班級管理制度的時候,班主任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全面性,班級管理制度要涵蓋學生學習、紀律、衛生、文體等各個方面。其次要注意操作性,要讓學生具體明確制度的內容,知道該如何確保制度合理實施。最后還要注意科學性,要符合學生的不同發展情況,體現出層次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在和他人、集體接觸的過程中相互磨合,從而實現全面而個性化地成長。初中班主任要認識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積極踐行教育主體論,將學生當成“成年人”看待,激發他們的自省能力、自控能力和模仿學習能力,讓他們積極展開自主管理。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共同成長,也能強化班級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凱軍.新時代初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8).
[2]何璐.對提高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思考[J].教書育人,2021(13).
[3]張強,張文波.初中班級管理中如何形成學生自主管理模式[J].中國教師,2020(S1).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