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摘要:近年來,續論成為外語教學和研究領域的一個新焦點。文章基于續論理論,進行大學英語寫作課讀后續寫的教學設計,通過文本分析、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文本產出的質量和學習體會,而通過獨自續寫和合作續寫兩輪續寫,學生的母語遷移現象有所減少,語言的準確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關鍵詞:續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讀后續寫
一、引言
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多以語言的靜態操練為主,難以見到教師有意識地借助內容表達的動態特征開展教學,學生無法將所學的語言適配到動態內容中。王初明教授2016年提出的續論理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讀后續寫就是在續論理論指導下開發的新題型。自2016年讀后續寫題型被納入浙江省英語高考便引起了廣泛關注,繼而在2021年的全國英語高考中被推廣運用。讀后續寫作為有效的英語學習新方法,是把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目前,讀后續寫題型僅在高中英語中被使用,而大學英語相關考試還沒有涉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文仍然是以命題作文為主,所以學生的應試技巧多以背誦寫作模板、機械記憶單詞和短語為主,不利于語言的實踐運用。本研究基于續論理論,采用讀后續寫進行寫作教學,通過問卷調查,文本分析和訪談,了解獨自續寫和合作續寫的促學效果和協同效果,以期達到促學、優學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二、理論背景
(一)續論
續論是王初明教授在2016年提出的新語言習得理論。續論有兩個基本觀點:一是語言是通過“續”學會的,二是語言習得的高效率是通過“續”實現的。人類從對話中學會語言,說語言是通過“續”學會的,人們需要理解并承接對方話語去表達自己的思想,無“續”對話便會終止,語言學習便失去源頭。續論是讓學習者基于前文內容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顯著降低語言學習難度,使理解與產出關聯互動,強力拉高語言產出水平,是習得語言的有效途徑。續論的核心理念是創造性模仿,即在語境中接觸到的新詞、生句,學習者通過內容創造來模仿,用過一次便容易記住,隨后用得出來。創造性模仿的讀后續寫并不是機械地照搬和重復,而是需要關聯前文語境,動態地主動模仿語言,即內容要創造,語言要模仿。
(二)讀后續寫
讀后續寫是在充分理解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通過對前文語言的模仿而進行創造,把語言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將一篇文章的結尾抹去,讓學生閱讀截留部分,在理解前文的基礎上續寫,盡可能地補全內容。這種做法要求學習者在續寫過程中與原文的內容和語言保持連貫,使語言流暢。經查閱文獻,關于讀后續寫研究的受試者以高中生為主,相關研究主要是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具體涉及思辨類研究、教與學研究、續寫方式研究和閱讀文本研究,針對大學英語寫作課上讀后續寫的教學實踐研究不多。實際上,讀后續寫已成為促進語言產出的有效手段。學者姜琳通過實驗發現,讀后續寫可以有效提高書面語的準確性和復雜性,能優化語言輸出,加快新知識的吸收,是提高外語教學效率的可靠途徑。學者王敏通過分組實驗發現,讀后續寫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受到輸入文本語言復雜度的影響。學者辛聲發現,在讀后續寫任務中,文本復雜度層面存在協同現象,位于學習者最近發展區內的句法結構更容易發生協同。學者邱鵠和王敏經過教學實踐后發現,輸入強化增加了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注意程度,加大了語言層面的協同效應,有效提高了語言運用的準確度。可見,讀后續寫是以“續”為中介,將語言的理解和產出結合起來考查,或培養英語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三、研究設計
(一)受試
本研究的受試者為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臨床專業某班的52名學生,其英語高考成績均在100分以上,均做過高考卷中的讀后續寫題,至少有7年的英語學習史。本研究將對學生進行兩輪的讀后續寫訓練。
(二)研究問題
問題一:讀后續寫的教學流程是什么?問題二:獨自續寫和合作續寫對學生英語寫作的表現有何影響?
(三)教學設計
王初明認為,兩輪續寫能夠強化學習者與讀物之間的互動,加深對原作的理解,修正續寫內容的偏差,強化語言學習。本研究對受試者開展了兩輪續寫,如圖1所示。第一周,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寫作前測,按照大學英語四級寫作的考試要求,讓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一篇120詞左右的命題作文,上傳至iwrite進行批改,接著分別讓學生進行兩周的獨自續寫和合作續寫。在第一輪獨自續寫中,教師課前預先把閱讀文本發給學生預讀。文本是一篇900詞左右的故事類記敘文,刪除了結尾部分。在課堂上,教師對單詞、語法結構、句式、修辭手法等進行講解并答疑,確保所有學生能準確理解閱讀文本。之后,學生需要在60分鐘內進行續寫,要求字數不少于200詞,獨立完成,創造性續寫,意思連貫,符合邏輯,并且至少用到前文中的5個關鍵詞或短語,并用下劃線標注。學生完成續寫后,需要在課后錄入電腦,核查單詞拼寫等錯誤,最后上傳至iwrite平臺,教師則結合機評給出即時評價。在第二輪合作續寫時,教師當堂發布同一類型的閱讀文本,不進行文章講解,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自主討論,標注核心詞匯、語塊等信息,然后同樣進行60分鐘的續寫,兩次續寫的文本都需要上傳到iwrite平臺進行批改,分享優秀續作至雨課堂平臺。
四、結果分析
(一)問卷分析
筆者發現,在第一周的限時命題作文前測中,學生輸出的文本質量總體水平不高,普遍存在母語表達不當、模式化套路明顯、高級詞匯和復雜句式不多或者用法錯誤等問題。在進行獨自續寫和合作續寫教學后,學生均完成了對該教學設計的反饋問卷調查,內容涉及續寫中的表現和續寫后的感受。61.5%的學生表示在自主閱讀時,能注意到一些前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但有些還是不會用。7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語言形式的掌握不足,續寫中依賴照抄,不會活用。關于回看文本的頻次,92.3%的學生提到需要多次不斷回看。學生由于英語水平有限,有時無法辨識出核心詞匯和知識點,導致在續作中誤用。71.1%的學生用到了5個以上前文中的詞匯、短語、句式,且詞匯和短語用得最多。關于學生續寫后的感受,58%的學生喜歡獨自續寫,而42%的學生更愿意合作續寫。88.5%的學生表示讀后續寫能減輕怵寫、懼寫心理,增強了寫作信心。還有學生建議以后可以嘗試其他文體的續寫。
根據教學實踐得出的數據表明,學生在續寫中傾向于使用前文中的單詞、短語和句型,經過教師講解分析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續寫的故事符合邏輯,語篇連貫,產出的文本質量有所提高。
(二)訪談結果
筆者隨機對兩名學生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體驗和心得。
學生1說:“在兩輪續寫結束后,我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寫的過程中可以對照看到前文里的單詞和句式結構,模仿起來更容易,不容易出錯,原來最多只能寫100詞的文章,現在可以寫到200詞以上了,讓我很有成就感。通過合作續寫,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向同伴學習使我很快樂。”
學生2說:“我在閱讀前文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生詞多,長句不能理解,語塊辨識不出,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查閱和理解。在續寫過程中,我會照搬前文里的句式和短語,自我創新程度不夠,產出的續作無趣。希望老師可以多講解一些故事背景,演示文稿里呈現部分長難句的解釋。”
由此可見,讀后續寫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寫作壓力,讓其在模仿中學習和運用語言。筆者將在日后的寫作教學中增加其他類型文本的續寫,并實時分享學生的優秀續作,促成相互學習。
五、討論
(一)協同效應
協同效應發生在詞匯、短語、句型的理解和習得上,分為自我協同和他人/同伴協同。獨自創作是自己運用知識,屬于自我協同,“續”是與他人協同,向他人學用語言,通過互動來實現。教師應提供可理解的文本指導學生合作研讀,促使協同發生。因此,本研究選取的輸入文本是和大學英語四級閱讀同等難度的文章,學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在協同的過程中習得了四級相關詞匯、短語和句式結構。
“續”是在協同的過程中把他人優質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產生拉平效應或學習效應,慢慢接近準確和地道的表達。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合作續寫,讓學生不但要與文本協同,而且要與同伴協同,以此促進學生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最終促進雙方語言知識的學習、鞏固和提高。
(二)促學效應
語言的學習需要模仿,續寫過程中的創造性模仿可以讓學生高效地促學語言。要實現較好的促學效果,閱讀文本的選擇至關重要,且輸入文本要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師選取的文本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激發學生的續寫意愿,鼓勵學生多模仿語言,在不斷回讀前文后,把創作與模仿有機結合起來。讀后續寫能喚起學生的內生表達動力,激發創作興趣,催化協同效應,促學語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讀后續寫訓練,待學生有一定語言積累后,教師輸入文本的難度和復雜度可以逐級增加,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從趣味故事到辯論類議論文或小劇本的續寫,不斷適配學生的寫作產出表現,達到長期促學的效果。
六、結語
本文介紹了讀后續寫教學方法,通過分析學生產出文本,筆者發現學生寫作中的模式化現象和母語遷移現象減少了。經過兩輪的續寫,學生的寫作自信增強了,產出文本篇幅逐漸增加,語言錯誤率明顯降低。由此可見,讀后續寫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參考文獻:
[1]王初明.運用續作應當注意什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9(3).
[2]李少南.“多輪續寫”模式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驗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3]姜琳,陳錦.讀后續寫對英語寫作語言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發展的影響[J].現代外語,2015(3).
[4]王敏,王初明.讀后續寫的協同效應[J].現代外語,2014 (4).
[5]辛聲,李麗霞.讀后續寫任務的文本復雜度協同及其對準確度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1).
[6]薛慧航.淺析“讀后續寫”中趣味性對協同的影響[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
[7]王靜文,應建芬.我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研究述評與啟示[J].基礎外語教育,2021(1).
基金項目:2022年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項目“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資源挖掘和教學實踐應用”,項目編號:YZ2022JG008。
(作者單位: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