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蓮
摘 要:戲劇游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在幼兒園的戲劇游戲活動創設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活動的意義,要設置針對性的目標,合理安排戲劇游戲的時間和空間,也要在活動評價的過程中提高對幼兒的教育水平。教師還要認真反思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實施的各項不足之處,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使戲劇游戲能夠不斷得到優化,真正達到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目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真正開發幼兒的潛能。
關鍵詞: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實施;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3-0067-03
幼兒教育的戲劇游戲活動需要教師將相關文學作品中的素材作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模仿、復現等形式,讓幼兒在自身經歷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所以戲劇游戲一定要是幼兒能夠理解并愿意參與的游戲。這種游戲教學模式非常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也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果教師善于利用游戲開展教學,則能夠提高幼兒在課上的參與度,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水平。
1.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的概述
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是指教師以文學作品中的情境和角色為基礎,從而引導幼兒融入具體的角色或情境中,讓幼兒在戲劇游戲的參與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這種戲劇游戲的方式具備獨特性、戲劇性和游戲性的綜合特點,能夠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肢體表演能力,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從而在幼兒成長的初期對幼兒起到啟蒙作用。這種教育模式經過推廣和實踐,已經不斷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然而,在幼兒教育中推行這種教學方法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需幼兒教師認真探索,找到在戲劇游戲活動創設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并加以改正,從而更好地完成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啟蒙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完成個人的使命。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奠基人,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愛上學習,成長為活潑開朗的好孩子。
2.戲劇游戲活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1)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以及表現能力
學前教育是幼兒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也是培養幼兒基礎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調動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思維和認知還未徹底定型的時候,跟隨教師的指引,充分挖掘個人的潛能,從而在參與教師所創設的各項活動中提高興趣。教師舉辦各項具備趣味性的戲劇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擁有多方面發展的機會,從而更加自信和開朗,在參與戲劇游戲時更加快樂。幼兒教師需要幫助幼兒在學習中掌握關鍵性信息,提高認知水平,讓幼兒能夠在各項游戲活動中更具自主性。戲劇游戲的方式可以以興趣為出發點,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擁有表現的機會,得到語言能力鍛煉,提高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這同時也是幼兒藝術修養提高的重要模式。在戲劇游戲活動中,幼兒能夠擁有語言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的重要機會,所以教師更應當著重對這兩方面進行引導,促使幼兒健康成長。
(2)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當前幼兒園教育更傾向于讓幼兒擁有過渡的機會,使幼兒在幼兒園中接受一些必要的基礎訓練,也讓幼兒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更加順暢。然而許多幼兒教師在進行教育中卻缺乏對幼兒實際情況的考量,幼兒在該學習階段的認知水平較低,性格特點偏向于活潑好動,所以在教學內容創設上還應多方考量,給予幼兒認知水平提升的充足機會。當前,許多幼兒教師在內容設計上容易給幼兒造成壓力,還會限制幼兒的創新能力發展,阻止了幼兒創造能力的提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幼兒教師可以用戲劇游戲活動創設的形式,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讓幼兒在學習中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擁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戲劇游戲本身就具備著無限活力,它可以調動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創新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快樂。游戲化的教學形式也是當前教育界所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低段年齡的幼兒而言,以戲劇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參與活動,可以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更多的認知,也在開放的環境中達到思維能力的鍛煉,提高幼兒個人的創造性,這同時也是幼兒步入后續學習階段的良好過渡方法。
(3)促進幼兒的協作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個體融入社會需要必要的條件,要學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具備基本的素質和能力,從而找到個人在社會上的定位。在進行戲劇游戲活動創設時,幼兒教師其實同時也創設出了一個小的社會環境,在這個小環境中,幼兒與成人具備思維和行為上的差異,但這個小環節仍舊能夠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的思維模式和人格。此時,教師要讓幼兒自主去體驗,從而讓幼兒學會總結經驗,得到個性化的培養和發展。幼兒教師必須避免以成人的想法去主導幼兒的思想,否則容易限制幼兒的綜合發展。教師應關注幼兒的主觀感受,同時根據幼兒的心理和情感變化來調整戲劇游戲的節奏,讓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質,也讓幼兒在戲劇游戲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這也是社會對于人才重要要求的體現,是幼兒適應社會的必要素質培養模式。在幼兒成長的最初階段,借助戲劇游戲的方式,能夠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也可使幼兒在學習中擁有正確的為人處世態度,在集體思維碰撞和在藝術表演中提高個人的協作能力。在更高年級階段的學習和人生探索的過程中,讓幼兒逐步擁有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也讓幼兒得到社會性的發展,從而改善個人的綜合水平,讓幼兒在更具趣味性的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3.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對戲劇游戲活動目標的認知不足,各項內容的制定不夠規范
戲劇游戲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在參與戲劇游戲活動時獲得更多的快樂,提高個人的認知,在集體活動中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所以,設定目標,制定規則,才能夠真正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水平,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成長。幼兒教師只有清楚活動的目標,才能以此為引領,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參與過程。然而,當前有部分教師在進行戲劇游戲活動的創設時,經常忽略了對活動目標的設定,沒有明晰的教育目的,以至于在實際進行戲劇游戲的引導過程中,目標在不斷地變動,最終活動內容變得混亂,過程過于懶散,戲劇游戲也缺乏整體性,難以真正發揮作用、達到教育目標,還經常存在一些本末倒置的現象,違背了活動目標設定的初衷。而且有許多戲劇游戲活動本身的規則并不規范,內容上過于模糊,形式上不夠嚴謹,會給幼兒一種“不知道在做什么”的茫然感。戲劇游戲本身與一般的集體教學活動存在較大差異,若不按照目標執行,整個框架會過于零散,也無法起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幼兒教師還應正視這一現象,把控好游戲過程,明晰教育的目標,并貫徹落實下去,使各項規則更具規范性,使內容更加清晰,讓幼兒在更具秩序性的環境中體驗戲劇游戲參與的快樂。
(2)幼兒園戲劇游戲的施展空間不足
幼兒園戲劇游戲以集體活動作為主要的開展途徑,再借助服裝、場景等來展開游戲的布設。傳統的教育形式與現代化的戲劇游戲存在較大差異,部分教師在進行戲劇游戲活動的創設和引導時,經常將游戲的場地限制在教室內,而教室的空間過于狹小,在開展游戲時會受到限制,不利于發揮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和開放性。而且,現如今幼兒的數量普遍增多,如果空間過于狹小,會限制幼兒的肢體活動和娛樂空間,同時容易導致幼兒的角色表演不到位,讓現場的情況過于混亂,造成許多不利于戲劇游戲開展的問題。再者,戲劇游戲需要借助道具、服裝等來協助幼兒完成肢體表演和活動安排,有許多幼兒教師在開展戲劇游戲活動時,忽視了前期的準備環節,以至于在引導幼兒真正進行表演時的效果大打折扣,劇本編輯和道具制作是前期準備工作中的重點,只有真正重視對這些內容的研究,完成充分的準備工作,才可使幼兒在參與戲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個人的主動性,創造出更具趣味性和形象生動的戲劇內容,也能夠以戲劇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發幼兒的智力,調動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幼兒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3)教師在戲劇游戲專業知識和理論認知方面還存在問題
幼兒教師對戲劇游戲的專業認知和理念的把控度會直接影響到各項活動的開展效果,當前,有許多幼兒教師對戲劇游戲的了解并不多,他們認為幼兒戲劇游戲只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對一些劇本進行再現。通常這些劇本只局限于童話故事或文學作品,然而童話故事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經常過于跳脫,不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在扮演上存在較大的難度,最終容易造成表演現場過于混亂的情況發生。教師在進行戲劇游戲的過程中大多依靠劇本,讓幼兒一味地進行模仿和扮演,這種方式容易限制幼兒的創新性和表演欲。當前有許多教師在進行幼兒教學時,忽略了對幼兒自主性的培養,部分教師會一味安排幼兒去準備一些道具,而忽視幼兒的創造性。有些幼兒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動道具,卻被教師阻攔,這完全喪失了戲劇游戲的自主性和獨特性原則與特色,也會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戲劇游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所選擇的策略過于單一化,比如,教師以個人演示的方式推動幼兒的表演進程,一味地以這種形式進行展示容易限制幼兒的思維,幼兒只能模仿教師的動作,以至于戲劇游戲的內容缺乏創新性。戲劇游戲本身是從幼兒綜合素質培養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教師要明白,在教育中不應以言語、行為等過度控制幼兒,而要真正給予幼兒自主發揮的空間,讓幼兒更具創造性,這也是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的重要方式。
4.幼兒園戲劇游戲活動的創新策略
(1)明確戲劇游戲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的戲劇游戲活動需制定明確的活動目標,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必須把握好目標,以此為基礎來設定各項環節,從而選擇合適的表演內容,形成戲劇游戲活動的特質。同時幼兒教師要充分研究幼兒年齡特點,可以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戲劇游戲活動創設者的經驗和理念,再結合幼兒園班級成員的特點,完善一套更具實用性和實踐性的目標體系,使戲劇游戲活動在進行的過程中能夠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內容。教師要在遵循目標的前提下來完成各個環節的指引,避免現場過于混亂。
(2)為幼兒拓寬活動空間
為了讓幼兒擁有更多的空間來進行戲劇游戲活動,幼兒教師需充分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可以多安排幾間教室給予幼兒來完成活動過程。在舉辦戲劇游戲活動之前,幼兒教師需要通過協商來拓寬教室空間,同時要使表演內容更加豐富,給予幼兒更加充裕的自由發揮空間,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引導幼兒進行“半畝方塘”戲劇游戲活動時,教師需要先讓幼兒了解《半畝方塘》的故事內容,讓扮演朱熹的幼兒按照劇情進行肢體動作,完成走位,同時讓幼兒在模仿中發揮個人想象力,獲得成長。為拓展戲劇游戲的空間,教師需要在活動舉辦之前與幼兒園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協商,調用好可支配的空教室,讓幼兒進行活動,從而完成戲劇游戲的過程,讓幼兒充分享受表演的過程,擁有更多的表演樂趣。
(3)教師需提高對幼兒游戲活動的專業理念認知
為了更好地展開對幼兒的教學,教師首先必須明晰戲劇游戲活動的定義,要將其與其他類型的活動進行區分,尤其是與表演類的活動進行區別對待;要在戲劇游戲活動的創設過程中真正掌握活動本身的特性,從而明確實施的方法。教師必須凸顯出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在戲劇游戲活動的舉辦過程中給予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自主討論的機會,使幼兒能夠自主解決問題。在指導幼兒進行戲劇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更多的肢體動作來代替語言指導,使幼兒能夠直觀地理解。同時,幼兒教師要在教育中更多地調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在參與戲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經驗與認知。教師也要注重豐富戲劇策略,在弄清楚有關戲劇游戲活動的專業知識和理念后,真正凸顯相關作品的獨特性。
5.結語
綜上所述,戲劇游戲不等同于表演游戲,戲劇游戲是表演游戲的更高階層,它要求幼兒具備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在復雜的情節中進行角色的展示,教師也要在道具設置上融入更多的想象,從而凸顯出戲劇游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龐貝貝.幼兒園戲劇活動中幼兒審美能力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蔣曉茸.項目驅動模式下的幼兒戲劇表演及指導教學分析[J].好家長,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