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花
摘要:隨著我國汽修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汽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雖然當前多數中職院校都開設了汽修專業,但所培養的人才與實際用人需求不符,依舊未能緩解我國汽修人才短缺的壓力。針對這一問題,中職院校應引起重視,并通過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升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水平。鑒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培育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工匠精神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中職院校? 汽修專業? 工匠精神? 培養策略
引言
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汽車人均擁有量也在不斷增長。而汽車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汽修人才的支持,面對巨大的汽修人才缺口,相關中職院校必須要主動承擔起培養新時代汽修人才的重任。這就要求中職院校汽修專業教育人員結合用人需求,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促使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進而為我國汽修行業輸送大批高素質汽修人才,推動我國汽修和汽車行業的發展。
一、中職汽修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存在的不足
(一)工匠精神教育不充分
雖然多數中職院校都將工匠精神的培養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中,并積極開展了相關宣傳工作,并落實了相關部署工作。[1]但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中職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和了解依舊僅限于網絡媒體,這與學校宣傳教育工作開展不到位有著很大關系。以汽修專業教學為例,一些教師并未對工匠精神形成清晰、全面的認知,無法將其與專業教學內容相融合,影響到學生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
(二)教學內容滯后
基于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多數中職院校汽修專業都會將教學工作重心放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上,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相對較少,難以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另外,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技術更新日新月異,但在當前的中職汽修課堂中依舊是以傳統專業知識為主,并未針對行業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影響學生工匠精神的發展。
二、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策略
(一)頂層設計,統籌全局
要想在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真正落實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中職院校必須要將工匠精神的培養作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抓手,并做好頂層設計,自上而下統一認知,凸顯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針對汽修專業,中職院校應抽調骨干成立專門的辦公小組,提煉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核心,明確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汽修專業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推動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開展。[2]同時學校還應選派專業教師到汽車維修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企業的真實用人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專業成長規律,對工匠精神融入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進行細化。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應及時做好評估和總結工作,并根據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做好相應的統籌和調整工作。
(二)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
現代工匠精神主要是指敬業、專注、創新和精益等品質,當汽修專業的學生具備了這些品質后,對于他們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發展都大有裨益。不過這些品質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大量的專業實踐,為此,中職院校應通過加強和汽修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比如,中職院校可以通過與汽修企業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進入到企業實習。在學生實習期間,企業應選派技術能力以老帶新,幫助學生快速適應真實的工作環境,并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實訓經驗,強化他們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三)享受過程,成就自我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點是中職汽修專業教師必須要具備的意識,在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過程中,也應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敬崗愛業的精神。為此,當學生對專業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豐富多樣的課外學習和實訓活動。[3]比如,在一年級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興趣課堂,鼓勵學生做出各種嘗試和創新,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在二年級時,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汽修相關的競賽,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在三年級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領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各類實踐操作,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深化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和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落實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對于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發展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中職汽修專業教育人員必須要意識到這點,并結合汽修專業課程的特征和學生內在發展需求,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和體會,促使學生發展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汽修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敘姍.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時代汽車,2021(15):54-55.
[2]梁平.探索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徑[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0(20):40-41.
[3]呂海,翟華麗.新時代中職汽修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策略[J].汽車維護與修理,2020(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