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摘 要]基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教師應當設計具有關聯性的語言學習和思維活動,以此來推動學生對相關主題內容的深度學習。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文章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以思維訓練為重點,闡述如何進行基于主題意義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關鍵詞]主題意義;思維品質;高中英語閱讀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0-0025-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強調,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1]。然而,當前一些教師在授課時,主題意義探究得不夠深入,只停留在語篇表意的層面上,缺乏靈活性,忽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基于此,筆者在設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聚焦單元主題語境,關注語篇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作用,以此增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本文以人教版英語必修第一冊 Unit 1 “Teenage life”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塊“The Freshman Challenge”閱讀語篇為例,探究如何基于主題意義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原則
(一)主題意義引領原則
主題意義是課標的重點之一,對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課標指出:“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2]筆者認為“主題”是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是語篇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和核心思想。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語篇、語境和學生的思維聯系起來。在閱讀語篇之前,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關注語篇的主題,為更新學生的思維奠定基礎;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語篇互動,從“What”“Why”“How”三個維度研讀語篇,明確語篇的主旨;在閱讀語篇后,鼓勵學生超越語篇,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思維進階原則
課標明確地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3]。根據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新的認知過程維度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4]。六個層次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布魯姆認知能力分層理論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判定具有可操作性。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設計的閱讀活動需要體現不同層次的思維水平。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主題式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在真實情境中圍繞主題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實現認知與非認知學習目標[5]。本單元涉及的主題意義很明顯,即妥善處理學業上的失敗和挑戰,使學生能夠通過中西方學校生活的對比,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現知行合一。下面以人教版英語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為例,通過對“The Freshman Challenge”閱讀語篇的分析,探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以主題為引領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這篇課文的標題是“The Freshman Challenge”,內容主要是以第一人稱描述美國學生Adam在進入高中以來在課程選擇、加入足球隊和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挑戰及對高中生活所采取的態度。該閱讀語篇的主題語境為“人與自我”,涉及“生活與學習”主題群下的學校生活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語篇旨在體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主題意義。從語篇中提取、梳理和遷移信息,學生自然而然會開始思考自己與Adam所經歷的校園生活的異同。因此,筆者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對主題進行深度學習和拓展課堂活動三個方面出發,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以及遷移創新類活動三個層次的活動。
(一)讀前活動:創設與主題意義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閱讀前有兩個活動,涉及的學習活動觀是“學習理解”。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6]。第一個活動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個活動目標是對語篇內容進行讀前預測。
在導入環節中,教師播放關于高中校園生活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What challenges do the boy in the video face in his school life?”學生經過思考,歸納出了視頻中新生男孩遇到的挑戰。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后,教師拋出問題“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about school life in senior high?”“Did you anticipate the challenges that senior high school life would bring?”讓學生思考回答,同時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這方面的挑戰會如何應對,并闡述理由,從而在語境中激活與“challenge”相關的詞匯。教師拋出問題的形式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回憶相關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可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和轉化能力,吸引其注意力,為課中的閱讀活動做好準備。
在讀前活動中,學生根據文本標題“The Freshman Challenge”和圖片來預測語篇可能涉及的內容,教師提問:“Based on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ill the text talk about?”從插圖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學生,結合標題中的兩個單詞“freshman”“challenge”,學生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篇文章可能是關于新生在學校生活中遇到的挑戰,那么具體有哪些挑戰呢?這就為之后的課中閱讀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課中閱讀:聚焦主題意義,設計問題鏈凸顯關聯性
1.學習理解類活動
在學生第一遍閱讀——掃讀后,教師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瀏覽全文,預設問題“What type of writing is it?”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以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鎖定主題句,聚焦語篇中具體的主題意義,融入語言知識的學習。在略讀時,學生應尋找他們能一目了然的重要信息,通過加下劃線的方式加強記憶。主題句通常是(但并不一定是)每個段落的第一句話或最后一句話。主題句會點明該段的主要觀點,從而讓學生整體把握語篇內容,形成對語篇主題的初步認識。
學生在第二遍閱讀——細讀后,了解到新生Adam遇到的挑戰以及他的感受并梳理語篇信息,使之結構化,通過對語篇信息的梳理,完成思維導圖(見圖1)。
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梳理語篇信息時,找出信息間的關聯,其中對信息的提取與歸納又涉及批判性思維活動,教師在講解思維導圖答案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事實類問題、推斷類問題以及詞義理解類問題)來引導學生充分梳理語篇內容,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問題1:What is the challenge of Adam?
追問: How does Adam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問題2:Is Adam confident that he can adjust to senior high school?
追問:How do you know?
問題3:What does “make the team” in Paragraph 3 mean?
追問:Can you think of other phrases using “make”?
通過語篇研讀,學生不僅對Adam在開始高中生活后遇到的挑戰和需要學習的語言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對語篇的深層意義——中西方校園生活對比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有了準確和全面的把握。張琳琳認為,教師可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和問題引領意義探究的方向和深度[7]。教師充分挖掘與校園生活主題相關的信息和關鍵點:新生挑戰以及文本的“總分”結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視角看待事物。
2.應用實踐類活動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即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8]。
學生要基于主題與內容進行分析,表達個人觀點,完善思維導圖,教師拋出問題“What kind of person is Adam? What else can be done to solve his challenge?”,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四人一組討論解決措施。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參與并給予一定幫助,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循序漸進地培養高階思維。
此外,在讀后活動中,教師首先啟發學生思考標題與語篇內涵的關系,并提問:How to understand the title “The Freshman Challenge”? Do you think the title is good or not? Why? 教師讓學生在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之后,思考文章標題,個性化地評價文章標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認知和校園生活,客觀地比較、分析中外青少年學習生活的異同。教師通過提問“How is Adams school life different from your school life?”,引導學生歸納總結Adam的校園生活,并和自己的校園生活進行比較。教師提示:Compare with Adam,note down the courses or clubs you choose,your own challenges,feelings as well as solutions.教師可以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和人際關系的角度出發,自由表達觀點,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高階思維。教師也可以通過追問的方式,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的閱讀目的更為明確,使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深入思考問題的解決措施,讓學生形成樂觀豁達的心態,能夠從容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教師在學生講述完自己的見解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有效反饋,通過追問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語篇的主題,積極構建主題意義。
(三)課后作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促進遷移創新,升華語篇主題意義
本部分涉及的學習活動觀是“遷移創新”。第一個作業是讓學生以“My Freshman Challenge”為題寫一篇短文。基于主題進行拓展寫作活動,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和語言建構能力[9]。同時,教師應當給出相應的反思評價表,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反思學習過程。第二個作業是讓學生閱讀和校園生活主題相關的材料,材料選自其他版本教材中與校園生活相關的語篇。主題拓展閱讀能加深學生對同一主題語篇結構和意義的理解。這兩個作業側重于學生對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加深學生對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和設計“The Freshman Challenge”閱讀語篇的教學,通過關于“挑戰”的閱讀理解活動,實現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為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打下基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教師利用閱讀任務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一方面應明確主題意義探究是英語閱讀語篇教學的主線,同時兼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挖掘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2][3][6][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ANDERSON L W,KRATHWOHL D R,AIRASIAN P W, et al.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Boston:Ally & Bacon,2000.
[5] ?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7] ?張琳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37-42.
[9] ?楊云,史惠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讀寫活動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0(10):42-45.
(責任編輯 黃 ?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