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夢軍 李瑩



摘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想政治目標,可以使教學真正響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教師首先要將數學教學的內在邏輯與思政教育的具體目標結合起來,研究好滲透路徑,為思政融入課堂奠定重要基礎.這使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個人素養的提高,同時也使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念得以確立,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革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這說明,當代思政課堂已經由單一的學科教育轉變為多學科協同的思政教育,因此,我們需要開始思考如何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并依托各個學科的特點,以多種組織形式向青年學子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發展,通過教育的手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將課程的思想政治目標滲透到中學數學課堂中,可以使教師真正地響應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讓學生不僅能夠實現個人素養的發展,還能夠建立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念.而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應當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以高尚的道德原則為基礎,把數學知識真正奉獻到社會實踐中.在高中數學課堂上,要想把思想政治與教學過程結合起來,教師首先要探索滲透的途徑,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具體目標和數學教學的內在邏輯,為將思政教育融入數學教學過程奠定重要基礎[2].
1 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課程思政是學科教育中立德樹人的現實需求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它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育人[3].這是因為,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明確提出: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便是高中教學的現實方向.因而,我們應當通過數學教學,引導和啟發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性與道德.另外,也應通過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和科學探索精神,實現樹人目標.把思政思想與數學史結合起來,為挖掘數學教育的價值提供支點.
1.2 課程思政是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需求
由于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是一個快速成長、自我意識模糊的階段,而當今世界,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快速發展,青少年的意識形態極易受到負面文化的影響[4].此時的高中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疏導是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即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時,也要關注學生意識形態的發展狀況.
1.3 課程思政是高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需求
從某種角度來看,思政課程是基于公民教育后必須達到的共同素質的期望,所以思政教育具有統一性和強制性.考慮到學生的全球文化和個體差異性,國家實施了三級課程管理政策,這不僅是對全球國家課程發展計劃的理論補充,也是國家課程有效發展的重要保障.總的來說,國家課程的“普遍性”與學生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要求創建校本課程,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學校需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高中數學教學當中.
2 課程思政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滲透路徑
2.1 挖掘數學歷史背景,感受豐厚文化底蘊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數學始終是一門積累很豐富的學科.然而,當今數學教學活動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其內里的文化價值,僅成為一種機械化、刻板化的計算工具[5].因而,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數學知識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感受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從而產生文化自信,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重要基礎,進而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為我國數學作出的杰出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再呈現如下的閱讀材料:“神舟十四號”成功發射的時間為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28秒,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的起飛推力約為593萬牛,每個航天員的質量約為65 kg,入軌點的速度約為7.5 km/s.
問題:你能從中捕捉哪些量?這些量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神舟十四號”成功升空的精彩視頻,為向量概念的學習提供一個實際教學背景,學生由特殊到一般,逐步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出向量概念.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失時機地滲透民族自豪感等愛國情感,讓學生意識到科技發展迅速,我國的航天事業需要不斷注入新的能量,希望不久后的他們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今天他們以祖國為榮,明天祖國因他們而驕傲!
又比如,在“集合的概念”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的教師必須結合集合的數學定義,對學生的德育和思想進行教育.在這個教學計劃中,教師可以教導學生把我們共同的祖國視為一個集合,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她的組成元素.這樣就把祖國與公民的觀念和集合與元素的關系相連接,無形當中把思政教育滲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從而使教學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讓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思政教育觀點,有效地指導學生未來的社會實踐活動.
2.4 認識數學思想方法,樹立積極生活態度
組成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數學思想結構和提高數學思想素質是培養學生理性看待問題的關鍵[4].在“導數的單調性”教學中,學生遇到這樣一個題目:定義域為R的可導函數y=f(x)的導函數f′(x),滿足f(x)>f′(x),且f(1)=2,則不等式f(x)<2ex-1的解集為? ? .學生第一次看到這種解不等式問題,沒有思路,甚是沮喪,隨后教師積極引導,看似是解不等式問題,其本質是借助導數考查函數的單調性問題,學生恍然大悟,教師讓學生意識到在做事情時選擇和控制方法的重要性.最后由學生構造函數:F(x)=f(x)exF′(x)=f′(x)ex-f(x)ex(ex)2=f′(x)-f(x)ex,因為f(x)>f′(x)F(x)<0F(x)單調遞減,f(1)=2F(1)=2e,f(x)<2ex-1f(x)ex<2eF(x)<F(1)x>1.好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學習時應該時不時地反思和總結經驗,注重知識與情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注重學生自我評估和相互評估,輔以教師評估,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競爭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觀,以積極樂觀陽光的態度面對人生.
3 結語
總而言之,引入對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更高要求的“課程思政”理念是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完成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在設計高中數學課程時,必須掌握教材,堅持原則,善用信息科技,注重德育創新,把知識轉移、能力發展和價值觀塑造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掌握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文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129.
[2] 陳航.數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4651.
[3] 王艷麗.探究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德育教育的實施[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4):1314.
[4] 錢麗欣.探討解決中學生思政教學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途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152154.
[5] 汪曉勤,韓樣臨.中學數學中的數學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