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艷艷
摘 要:生物學對人類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是一門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發展規律的重要課程,也是一門深入研究生命活動的重要課程。在高中階段,通過生物學課程來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探究能力。這個階段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還能為他們未來的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傳授學生基礎的生物學知識,而且幫助他們理解如何通過探究來對生物知識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勇于挑戰,并且培養他們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提升他們的生物學綜合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教學反思;改革策略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科核心素養逐漸成為當代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旨在加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鞏固現代學科教育前沿陣地。基于此,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始終立足高中生生物學學習現狀與學生實際,采用體驗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學策略,不斷激發學生的深度思維,以落實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一、當前高中生物學教師在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在強調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清晰地定義高中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關鍵。當前的生物學課堂缺乏有效的教學目標設定,使得學生無法獲得實質性的收獲。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教師經常會把教學目標簡單地提及,然后直接進入教學環節。這樣做會導致學生對于課程目標缺乏理解,不重視,難以把握整個課程的主要內容,無法理解課程的重點,也難以在大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許多高中生物學教師把教學目標局限在傳授書面知識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得他們只會死記硬背書本上的內容,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的思維,這樣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也失去了最終的教育意義。
(二)缺少生物學拓展探究活動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生物科技,他們希望通過參加生物拓展探究實踐活動來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然而,由于教師的疏忽,許多學生的期待得不到滿足。通過實驗教學,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更好地掌握其應用,而不僅僅局限于傳授操作流程、實驗數據、計算結果等,更好地探究生活現象,達到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遺傳和變異》一課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細胞遺傳和變異,以及白化病、紅綠色盲等遺傳病的病因,但是卻很少提供關于這些遺傳疾病的細胞結構的深入探討,使得學生對于遺傳和變異的知識缺乏深入的理解,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1]。
(三)忽視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
生物學教學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并通過教育來培養有能力滿足未來需求的人才。因此,在生物學核心素養中,社會責任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應試教育的普遍存在,當前的生物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方面缺乏努力。與其他學科不同,生物學研究涉及許多復雜的社會道德挑戰,如基因編輯、基因轉移、基因治療等。由于缺乏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生物學教師往往無法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使他們無法獲得培養社會責任意識的機會,這將阻礙他們以科學的態度來審視和處理當下的復雜情況。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教師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貫徹德育原則,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不利[2]。
(四)實驗課的開設缺失,難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學課堂上的有效實驗教學,能改變學生體驗科學研究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今后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調研實際教學中的生物實驗課的開設情況了解到,多數學校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受到實驗設備和經費的限制,實驗課多數未能開設,只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實驗,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缺少鍛煉。二是多數教師對生物學實驗教學的觀念比較落后,重視程度不夠,只是認為把實驗課給學生講詳細了,教師就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考試中就能取得高分。
二、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
(一)為高中生物學學科教學的整體建設提供保障
生物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它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整個高中時期的學習成績。為了更好地開展生物學學科的教學研究,必須不斷創新,以提升教學質量。通過不斷改革教師團隊、課程設置、教育理念以及課程資源,可以顯著提升生物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生物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需要不斷改進,以滿足教師的需求。這需要不斷優化課程安排,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構建完整的學科體系。
(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支柱,學生的素質與技能將極大地推動其未來的成長與進步。生物學的核心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責任感和理性思維,讓他們能夠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并且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教師必須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他們提高個人品質和重要能力。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需求,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以便他們未來能夠勝任工作,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3]。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優化策略
(一)創設情境式生物學課堂,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創設教學情境最易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而這恰恰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最便于提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所開設的高中生物學課堂,應當通過使用各種教學輔助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將其作為培養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嫁接”,通過生物學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強烈學習興趣,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構建生物學學習框架,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例如:以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學必修1《細胞的基本結構》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知識前,可利用多媒體來調整課堂教學設計,利用視頻、圖像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在課堂情境設計上可引入相關的案例教學,如我國首個全球體細胞克隆猴,將其作為視頻導入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上就所學知識與案例進行積極討論。隨后,可利用傘藻和變形蟲實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實驗方案,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細胞的基本形態、細胞的基本結構以及細胞核的功能等,不斷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等理性思維和觀察提問等探究能力,形成生物學核心素養。
(二)優化生物學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
對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生物學學習已經進入新階段。尤其是從生物學核心素養角度看,在學習生物知識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其教學視域要開闊,立足學生本位形成更為開放的學習環境,圍繞核心素養設計生物學課堂,以學生的有效學習為目標為培養核心素養提供保障[4]。再者,無論是課堂設計還是引入各種教學輔助,目的都是幫助學生去提升學習效率,最終目的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因此,通過優化生物學課堂設計,讓生物學課堂更加豐富,才能有效促進生物學課堂提質提效。
例如:以課程《植物生長調節》為例,教師可先行為學生講解相關生物學知識,為后續教學環節展開提供保障。隨后,為能夠在課堂上有效滲透生物學核心素養,教師可實施圖導式學習,在學生構圖的基礎上,逐步去引導學生先自主以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概念構建、科學方法的比較,把所學知識納入一個整體,聯系先前所學生物學知識搭建生物系統網絡,并且將知識體系化與網絡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去相互糾錯、交流學習,聯系所學知識進行交流,以逐步查漏補缺,通過相互交流的形式進一步完善彼此的生物學知識體系框架。教師則開展課堂交流、階段性展評等活動,如:植物始終向陽光生長,其原理是什么?或者是植物在外界的刺激下會向陽光生長嗎?如此一來,以教帶學、以問互動,才能夠逐漸幫助學生將體系化的生物學知識納入生活之中,契合新課改要求,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
(三)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具體而言,探究式學習歷來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目的是以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或者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去收集學習素材,或者是在課上與同學之間進行積極討論,能夠以探究的形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5]。同時,學生在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時,需要不斷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這也是啟發式學習與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之一。
例如:以課程《體液調節》為例,教師在課上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和創新,無論是所講解的知識還是互動式問題,都應當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根據實際生活去進行思考,加強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教師可圍繞細胞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這一主線,提出相關互動問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體液調節過程。同時,聚焦“體液調節”這一核心概念,通過在課堂上提問去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或者是讓學生以自發或小組形式設計并討論實驗方案,以此來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讓學生能夠在探究與質疑中形成創新思維。
(四)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學習知識能力
在教學中,應該始終將培養核心素養作為重點。例如:生命意識是生物學研究的重點,在生物學課程中,它被視為核心價值。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的科學,它探索了生命的起源、運動規律以及各種不同的生命形式,并且收集了大量有關生物學的資料。通過使用豐富多彩的資源,教師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幫助學生理解和尊重生命,并從中獲得成長。
例如:通過《神經調節》這節課的講解,教師可以利用生命體驗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驗,比如用小韌皮錘敲擊另一個學生膝蓋下的韌帶,來檢驗膝跳反射的存在,同時也可以探究韌帶在反射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否受到大腦的控制。再如:《體液調節》一課教學中,學生可以使用各種顏色的卡片來描述血糖水平的變化,更好地理解生活。通過教師的指導、同伴的討論和實際操作,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血糖控制的原理,并掌握人類健康的進步[6]。
(五)設計小組互助實驗,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生物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幫助他們從課本和練習資料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考[7]。通過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在這里,他們可以相互討論、分享想法,并且有機會進行更多的實驗,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索能力。
例如:通過《物質跨膜運輸》一課的小組互助實驗,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蔗糖溶液,更好地理解了動植物細胞之間的跨膜傳遞機制。一些小組使用紗布代替原來的玻璃紙,以檢查液體的高度是否仍在增加;一些小組將相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添加到燒杯中,并仔細檢查液體的高低,按照預期的步驟執行,最終完成了一份詳盡的實驗報告。教師應該指導小組討論,探索更有效的實驗方法,并且鼓勵每個人都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特別應該鼓勵那些學習較為落后的同學。經過本次實驗,學生發現細胞膜具有半透明性,這使得外界物質能夠輕易地穿越細胞膜,使水分子能夠更有效地從含有較多水分的一側流動,實現物質的跨膜運輸。這也是本次小組互助實驗的重要成果。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理解跨膜運輸的必要性,首先需要確定物質是否具有半透性,然后需要確定半透明性的兩端溶液的濃度不同,這樣水分子就能夠自由地流動,實現細胞內的跨膜傳遞[8]。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高中生物學教學應該不僅關注傳授課程內容,還應該把它們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使之成為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學習環境。通過將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特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獨特需求,并尊重他們的個性。還應該不斷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培養探究精神,促進他們的全面成長,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鄧曉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課題實驗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16-217.
[2]伍潔華.立足學生發展,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
[3]陳永錦.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9(10):95.
[4]趙中研,任杰.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9(25):16-17.
[5]蘇寶琳.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染色體變異》一課為例[J].名師在線,2018(27):54-55.
[6]史春艷.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J].華夏教師,2020(21):80-81.
[7]沈剛.淺談高中教學中如何培養生物學科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192.
[8]楊榮.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觀察,2020,9(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