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建軍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步伐的加快,校企合作從形式到內容都在發生著變化。江蘇省如皋市江海高級技工學校主動尋求校企合作新突破口,在發揮自身辦學優勢和教育特色的基礎上,激發靶向思維、創新合作方式、深化產教融合,積極實踐探索校企共融新模式,與合作企業同頻共振,為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靶向思維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要求: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注重產教融合,實行校企合作。這進一步明確了產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江蘇省如皋市江海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立足地方經濟,堅持特色辦學、注重創新發展,根據區域經濟結構的特點和產業發展需求,主動與合作企業同頻共振,突出產教新元素,全面推進校企融合進程,強化“三個服務”,即服務地域經濟建設、服務企業用工需求、服務學生專業發展。
(一)共建合作機制
學校全面落實校企人才體系與機制的共建共育舉措,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校企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事務辦公室等相關部門。由校企雙方的“一把手”牽頭掛帥,掌握校企合作的動態,關注校企合作的走向,適時調整校企合作中需要更新的形式和內容,果斷決策、妥善處理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項。
校企雙方具體分管負責人按照校企合作的決策部署,做好現場有效跟蹤,嚴肅校企合作紀律,定期召開相關會議,經常組織共建研討活動,強化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關注企業見習教師動態。校企雙方具體負責教學的人員本著課程共設、教材共編、技能共訓原則,積極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技術革新、課程編排、考核評價、成果論證等工作,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內生優勢,共同推動校企合作的健康發展。
(二)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十分重視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購置了高端新型實訓設備設施,建成了智能模具制造、多軸數控加工、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實訓中心10個,現代制造等先進實驗室4個、工學一體化教學專用教室20個、實訓教室30個、實訓工位500個,充分滿足各專業學生實習教學的需要。企業實訓基地為學校學生培訓、實習、就業以及“工學結合”探索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平臺。
(三)共建實用專業
學校根據企業用工需求,聽取企業對專業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著力優化專業設置結構,建立了對接企業產品、用工崗位的專業建設和動態調整機制,先后開設了16個企業實用專業。其中,江蘇省示范專業2個、江蘇省重點專業5個;南通市示范專業5個、南通市重點專業8個。著力推動示范專業、重點專業、精品課程、特色項目的校企合作共建,為共同培養企業所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進行有益探索。
(四)共建師資隊伍
一直以來,學校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定期邀請企業一線技術能手、技能大師,以授課、開辦講座等形式開展專業培訓;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接受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并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學校還不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開展專業調研,進行專業技術研討和學術交流;不定期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技術、設施設備、生產流程、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培訓,了解企業的前沿技術和用工需求,感受企業先進文化的熏陶,營造濃厚的教科研氛圍。
(一)整合傳統專業
隨著生源的減少和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技工院校普遍承受著招生、實習、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學校積極利用政府經濟刺激政策,著眼新能源制造、新材料推廣、數字信息化等新興產業發展,主動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加大建設企業所需的實用型專業力度。
(二)聯合冠名辦班
學校對過去的培養模式重新進行了整合,根據專業發展方向和企業真實需求,全面推行校企聯合冠名辦班模式。校企雙方采取聯合策劃、聯合宣傳、聯合招生、聯合教學、聯合培養、聯合考核、聯合面試、聯合鑒定的“八聯合”方式,正式啟動辦班程序。
(三)結合工學交替
學校通過有組織、有秩序地推進工學交替,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先進的實訓設備設施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把工學結合真正體現在真槍實彈的生產一線崗位上,把生產車間作為學生的實習課堂,除了讓學生學會做真實產品外,還逐步培養學生現場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把合格的學生送到合作企業頂崗實習,在企業接受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專業操作的“浸染”,通過半年左右時間的實習后,學生回到學校,再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
(一)增加技能訓練課時
學校將企業生產實際作為學生技能訓練內容的依據,按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和職業資格考評標準,施行“雙證書”“多證書”制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實踐能力放在首位。在學生技能培養過程中,突出技能培訓的比重,所有專業(工種)保證技能訓練課時達到總課時的60%以上,部分專業超過70%。
(二)注重技能水平提升
學校根據企業對技能人才的實際需要,適時調整、增加技能訓練的課題和科目,使企業生產標準和學生技能發展相融合,努力全面實現“課堂—實習車間—生產線”的無縫對接。企業指派技術人員參與指導校內實習工作,把“師徒制”帶入校園,及時彌補學生在校內技能訓練中的缺憾,實現技能訓練“常規”標準與“動態”改進相結合。
(三)滿足技能培養需求
學校為了給校企緊密合作創造良好條件,從硬件(教學設施的更新、建設)和軟件(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兩方面著手,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建設的新主體、新載體,加大引導和培訓力度,不斷擴大產教融合優勢,積極培育校企合作亮點,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能力和規模。通過育主體、強技能、促規模等一系列措施,不斷促進硬件的更新與產能的提高,全力以赴抓好技能培訓的延續鏈、補差鏈、強技鏈,在充分滿足學生實習訓練需求的同時,不斷擴大企業員工培訓的數量、提高培訓的效果,以此推動技能培訓向高質量發展。
(四)落實技能考評制度
當前考評形式和內容的變化,也催生了校企合作的新型考評制度??荚u的形式和內容由傳統的以教學科目為依據,轉變為校企共同參與的多層次考評。合作企業的人事部門、生產主管部門及技術指導部門組成監督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以隨堂聽課、巡視考試、抽查學生作業、查閱學生試卷等形式檢查教學進度、教學質量。學生在接受綜合考評的過程中,能較早地接受企業化管理,盡快實現從學生向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為學校向企業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創新合作理念
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需要以不斷改革、創新理念為基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學校確立了“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企業生產、管理一線需要的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辦學思想。通過一系列鼓勵和促進校企合作辦學的措施,如產教融合重大項目獎勵辦法、服務企業考核指標、推薦教學名師到企業擔任技術指導等,堅定地走“產學教研”結合之路。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委員會,定期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徑、方法、存在的問題,全面指導并協調產教融合的相關工作,在國家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利好政策指引下,在有效合作機制的保障中,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交流平臺。
(二)創造合作價值
在校企合作辦學中,企業全面參與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和實習標準的制定及教學管理等。在新專業的論證和開辦過程中,學校遵循開設的基礎課夠用、技能課實用、實習課會用、就業上崗頂用的原則,為企業定制一批專業課程為頂崗實習服務,定制的專業實訓教學流程作為企業生產預熱的過程。通過產教融合實現三大轉變,即將職能導向型轉變為流程導向型,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滿足服務對象需要的模式,將任務型管理轉變為以人為本的團隊式管理。真正發揮產教融合“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步伐的必由之路。學校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新舉措、新模式,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加快同頻共振的步伐,以產教融合推動教學改革。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的技能人才,為產業鏈的延伸與做大做強提供了強勁動力,從而真正實現校企共贏。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海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