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蓉
摘 ?要: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漸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古詩詞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從實際情況來看,群文閱讀逐漸成為開展古詩詞教學的創新方式,使學生的文化自信也得到增強。文章具體闡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古詩詞;群文閱讀
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盡管其篇幅短小,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這一特點也意味著古詩詞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固化,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思路被動理解和熟練背誦。如此機械式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而運用群文閱讀開展古詩詞教學,既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又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由此可知,群文閱讀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教師與學生圍繞議題開展的閱讀教學,更是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系列閱讀技巧、技能的綜合性教學方式。相對傳統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內涵,促進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構建更加完善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要注意從閱讀核心和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群文素材和教學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1. 開放性
開放性意味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有多種理解和表達方式。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意境和內涵常常需要學生在閱讀中自行挖掘和理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如閱讀文本、觀看圖片和視頻、聽取音頻等,這種開放性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和閱讀方式,如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此時,學生也可以在開放性的環境中與同學一起探究自己不理解的內容,或者向教師求助,通過這樣的方式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2. 自主性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已經逐漸被取代,群文閱讀等新型的教學方式登上語文教學舞臺。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給予學生更具自主意識的引導,而不是給予學生決定性的要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語文閱讀基礎和學習能力選擇與自身更為匹配且符合要求的文本。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自主地發問、思考和表達,從而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 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并思考和探索。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和研究的方式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和意義;通過對古詩詞中字詞、句式、修辭手法等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語言表達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避免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轉變為實踐探究的教學方式。探究性的閱讀方式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互動討論等方式相互交流,分享閱讀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群文閱讀內容之間的交互性,如不同年級的表達愛國的古詩詞之間的有效聯系,或者關于山水田園的組文閱讀。除了以上兩種交互性,還有學生與群文閱讀文章之間的交互性。學生有效融入群文之中,能夠深入感受中華文化的語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 緊扣核心素養,設置閱讀議題
結合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可知,群文閱讀有一個核心內容,這一核心內容統攬了教學內容的全部過程。因此,在正式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明確閱讀議題。在確定閱讀議題后,教師應該從設置目標開始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主題明確的群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夯實語文閱讀學習基礎。
目前對核心素養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教學存在不足,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明顯提升與發展。為了系統幫助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分解核心素養,并選擇合適的教學環節去幫助學生感受群文閱讀教學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閱讀議題的設置開始。在設置議題時,部分教師會選擇與課文密切聯系的某一方面的內容作為議題,并沒有注意議題的精確性和具體性,也沒有留意學生的學習態度,這樣的閱讀議題過于籠統,包含的內容過于豐富。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改變這一問題,選擇具體事物、情感作為議題,如“梅花”“酒”“故鄉之思”“壯志難酬”等。總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結合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設置議題非常重要。
2. 優化組文方法,豐富閱讀素材
從結構特點來看,群文閱讀是兩篇及兩篇以上文章組成的閱讀方式。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文本,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從實際情況來看,古詩詞的題材十分豐富,在選文中應該遵循文本之間的互文性、植根并服務于教材這兩個基本原則。具體來說,小學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組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1)作者類組文。
作者類組文方法就是搜集和呈現同一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所創作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從而促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2)意象類組文。
意象是中國古典文學理論中固有的概念,它通常是指在一種客觀物象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意。借助意象,可以融入作者的人格情趣和美學思想。以意象為線索組文,有利于促進審美活動的開展。
(3)情感類組文。
古詩詞作品中通常蘊含著不同類型的情感,如親情、愛情、友情、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等。因此,教師可以將情感作為選文的線索。在深入探究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的過程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4)手法類組文。
古詩詞中蘊含著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教師可以將某種具體的表達手法作為選文的線索,從而引導學生系統學習古詩詞的語言表達技巧。
3. 尊重學生主體,促進集體建構
自主性是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點,這意味著群文閱讀并不是教師的直接講授,而是學生的集體建構。也就是說,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智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進而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集體建構需要經歷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制訂導學案,啟發初步思考。導學案并不是對每首古詩詞的精講,而是結合選文的共同特點或者差異之處設計一些問題,以此來引發學生思考。第二,對比讀議,意義建構。學生需要圍繞議題進行自主思考,并歸納結論。第三,探討分享,達成共識。學生之間要及時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針對差異之處,學生要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想法,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獨特的想法,還能夠深化學生的認識,從而逐步達成集體共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逐漸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并不斷探索古詩詞與群文閱讀教學之間的結合點。通過這種方式保障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素英.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家長,2023(10).
[2]鄭海英. 群文閱讀,讓古詩詞教學煥發新彩[J].教師,2019(24).
[3]黃艷. 淺談群文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