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日益受到大學英語教師的重視,并被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問題,重點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創新的策略,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教學創新
作者簡介:霍瑞寧(1986.05-),女,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一、引言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大勢所趨。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合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以及線上教學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但是,在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鑒于此,本文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的策略,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創新提供一定的教學建議。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混合式教學是國內的表述方式,強調教師通過教學設計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而國外學者則將此表述為混合式語言學習(Blended Language Learning,簡稱BLL),強調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活動。Banados將混合式教學界定為課程教學和技術以靈活的方式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Sharma列出了三種混合式學習,包括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的結合、各類數字媒體和技術工具的結合以及各類教學方法的結合。胡杰輝從物理層、技術層、學習理論層、教學理論層四個維度系統剖析了混合式教學的多維內涵,提出混合式教學要超越時空限制,注重生態構建,整合多元二語習得理論,建立師生探究共同體。孫超認為,混合式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在于教師要在教學水平、教育環境的改善上不斷投入精力,并且受教育者可以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深度交流,最終達到受教育者實現更好學習效果的目的。
縱觀國內外學者關于混合式教學的內涵闡述,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互聯網為依托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明確提出,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計算機網絡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促進教學理念、手段、方法的轉變,豐富學生的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必然選擇,因此,探究這一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策略至關重要。
三、混合式教學理論基礎及其優勢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自我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融合現代教育技術和多種教學方法,運用“線下自學+課堂討論”的模式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有效提問和主動學習,學生再結合課外的自主學習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有以下兩方面的明顯優勢:一方面,它打破了時空界限,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深化了育人方式的改革,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或網絡資源共享,獲得線上資源,并展開線上學習;另一方面,它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利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以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雖然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其優勢,但是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1.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夠熟悉,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由于教師對這一教學模式的具體流程不太清楚,導致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彼此割裂,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熟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流程,其中包括三個階段,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外自學,三環一體,不可分割。
2.教師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夠熟練。選擇適宜的網絡教學資源、制作微課和錄課以及通過網絡平臺監督和管理學生線上學習的狀況都會占據大量的時間,使一些教師感到力不從心。
3.在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不能直接反饋給教師,且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意識不足,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使他們無法有效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完成線上學習任務以及理解教學重難點。
4.學生對線上學習重視度不夠,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不少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尤其是課堂討論過程中,不愿意積極發言,致使師生之間不能實現良性交流和互動。
五、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策略
針對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現象,筆者提出如下五方面的教學改進創新策略。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理念創新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需高度重視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角色,成為資源整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習的引導者。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需引導和督促學生積極參與線上學習、課堂學習以及個性化地自主學習。最后,大學英語教師需依據所在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以及課程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將學生的學情作為考量因素,持續更新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例如應用型大學可以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學英語教師只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教學理念創新。
(二)善用信息技術手段,注重教學方法創新
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受課堂和教材的限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它以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提供給師生大量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需不斷學習、了解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依靠科技手段,實現混合式教學的最優化,并注重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師應當不斷關注和鉆研教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教學理論,并善于將這些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做到“以研促教”,實現教學方法創新。例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創新。在課前,教師可以上傳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微課和錄課等適宜的網絡教學資源,發布學習任務;在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疑難問題,并闡述觀點,促使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高效交流,建立交互式課堂;在課外,教師可以督促學生自主學習、鞏固和提升所學內容,學生也可以融合線上線下資源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如通過U校園教學平臺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并完成相應的單元測試內容,進而查漏補缺,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再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融合講授法、討論法、探究學習法、項目式教學法、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及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合適的教學創新方法。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各類學術論壇和教學創新大賽等活動,學習和借鑒適宜的教學創新方法,做到“以賽促教”,從而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創新。
(三)精于整合網絡資源,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教學內容創新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師要精于整合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資源,如慕課和微課等資源,并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網絡學習資源,以促進課程資源的高效利用。教師也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如通過補充相關教學內容的背景材料以及提供拓展學習素材和視頻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加工”。另一方面,大學英語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使命,尤其要注重挖掘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并善于將課程思政內容嵌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使他們擁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做好中國文化的代言人以及國際交流的話語人。
(四)不斷打磨課程設計,反思教學效果,促成教學設計創新
一堂課的質量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設計的優劣。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教師需不斷打磨課程設計,其中包括課前設計,課中設計和課后設計,反復思考每節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并針對課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修改,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教學設計,不斷促成教學設計創新。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設計創新,只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教學資源和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會造成與學生無法實現積極交流,也無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學效果必然收效甚微。因此,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一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凸顯“以人為本的原則”“實踐性原則”“整合性原則”和“評價性原則”,精心設計出學生所感興趣的任務或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中,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所需要的課件和視頻資料,以便引導學生提前預習課程。在課上,教師可以靈活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英語辯論或隨堂測試等活動,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以及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以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最后,在課堂外,教師通過上傳課后的復習資料和相關的拓展資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有不斷鉆研、打磨教學設計,才能實現教學設計的創新,為英語教學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養料。
(五)構建多元評價模式,豐富評價方式,實現教學評價創新
長久以來,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很大程度上無法準確、有效地評價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因此,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需構建多元評價模式。例如,在評價方式上,教師可以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中的課程積分、作業、課堂檢測和課堂討論等功能實現量化評價。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師生合作評價(Teacher-Student Cooperative Assessment)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也可以結合過程性評價方式和終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大學英語課程的線上線下學習成效作出合理評價,如可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權重調整為4:6。其中平時成績具體可以涵蓋線上學習成績、課堂討論成績、課堂測試成績、線下書面作業成績、第二課堂成績以及出勤成績等。此外,教師還需注重為英語能力較突出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通過多方面,全方位地指導學生參與英語類相關的全國競賽,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翻譯競賽、英語寫作競賽、英語閱讀競賽、詞達人競賽和英語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并為參與競賽或在競賽中獲獎的學生適當加分,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更有效地衡量教學“教”的效果和學生“學”的效果,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六、結語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教學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因此,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應著力組建教學創新團隊,通過各種途徑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網絡資源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打磨課程設計以及構建多元評價模式,以實現教學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內容創新、設計創新和評價創新,進而真正推進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和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Banados E. A blended-learning pedagogical mode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L successfully through an onlin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vironment[J]. CALICO Journal, 2006(3):533-550.
[2]Sharma P. Blended learning[J]. ELT Journal, 2010(4):456-458.
[3]胡杰輝.混合式外語教學的理論內涵與研究范式[J].外語界,2021(4):2-10.
[4]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孫超.基于“互聯網教學”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