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交往的加強,英語素養已經成為未來專業人才必備的一項素質能力,而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一項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形式,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直接關系著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培養。因此,在當前“互聯網+”的發展形勢下,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其獨特的教育優勢,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實現中職英語的創新教學。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拓展教師的英語教學思路,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及英語綜合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中職英語;創新教學
作者簡介:劉麗偉,唐山市路南區職業技術學校。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推動力,也是促進中職英語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模式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為中職英語課程的創新教學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優勢和教育契機,并在其的有效利用中,從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中職英語教學的多元創新,以此促進中職英語教學呈現形式的優化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創新教學的意義
教育是一項與時俱進的綜合性工程,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展現出相應的發展趨勢,而在當前“互聯網+”模式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的社會形勢下,中職英語創新教學的探究與實施,就體現出了更加顯著的教育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
在中職英語的傳統教學中,很大一部分中職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相對較低,因此導致中職英語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良好英語素養及學習習慣的養成。這就充分體現了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創新型的中職英語教學,教師不僅要利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運用英語的機會。這樣就會在進一步優化學生英語學習意識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以此促進中職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有助于職業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
職業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專業化人才的搖籃,在課程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模式都獲得了更為有效的更新與發展。在這一教育形勢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模式對中職英語教學進行創新性的探究,以此實現中職英語教學中新興技術、新型模式以及新型策略的實施,從很大程度上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進程的發展,為職業教育的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有助于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作為最重要的教育主體之一,發揮著重要的組織、實施以及引導的教育功能,其的專業素養水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職英語教學效果的優化。而“互聯網+”模式下的中職英語創新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素養,更需要教師積極發揮自身的教育創新意識,具有良好的教育創新能力。這就有效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促進了中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創新教學的具體實施
以上論述集中體現了“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創新教學重要意義,為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更加全面、充分地實現這一教育意義,教師就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來構建“互聯網+中職英語教育”的嶄新模式,使創新型教學模式能在具體的中職英語教學中獲得具體、有效的實施,以此實現中職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職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
(一)“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理念的創新
理念決定方向。在對中職英語進行創新教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作為重要的探究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教育理念發揮著決定性的方向指引功能。因此,在“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就應積極地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確保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課程設計與活動設計都能處于先進、科學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進而促進中職英語教學更為全面、有效地創新。
1.教師應以“互聯網+”模式促進人本教育理念的貫徹。一直以來,人本教育理念都發揮著重要的理論指導功能,能使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但是,由于中職學校大班額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師沒有精力顧及每一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導致人本教育理念無法得到有效的貫徹。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使教學更具指向性,教師就應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更加積極地實施因材施教式的教學,以此促進中職英語教學的創新,實現學生更具個性化的發展。
2.教師應以信息化教學的意識指引中職英語教學。在以往的中職英語教學中,“粉筆+黑板”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而隨著“互聯網+”模式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整合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進程,為中職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在這種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就應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積極樹立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意識,有意識、有目標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中職英語教學中,以此實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創新,進一步促進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資源整合的創新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學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得以廣泛運用,并以其強大的搜索功能和數據庫功能,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多元的教育資源。這樣有效地改善了以往以教材為唯一教學資源的教學現狀,使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呈現出更加開放的教學狀態。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結合“互聯網+”的教育背景,積極地進行英語教學資源的整合,以此促進中職英語創新教學的深化探究。
1.積極進行微課資源的創新開發與利用。微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運用的一項新型教學資源,它以短小精悍、主題性強、圖文并茂等教學優勢,深受教師及學生的歡迎,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揮了非常顯著的教育功能。因此,在結合“互聯網+”背景創新中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具體的中職英語教學內容,來進行微課資源的創新性開發與利用,以此來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在進一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Natural disasters”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搜集大量的關于自然災害的資料、視頻等素材,結合本課的教學主題來進行相關微課資源的開發。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自己制作的這一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在相關視頻的觀看中更加廣泛地了解自然災害,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這樣,借助微課教學資源,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明確了中職英語教學的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借助豐富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以此實現了中職英語教學的優化與創新。
2.有效整合、利用豐富多彩的數字音像資源。英語作為一門具有高度工具性、人文性的教學課程,只有通過有效的理解與運用,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中職英語的創新教學時,教師就應充分利用數字化的音像資源,以此來拓展中職英語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中職英語教學更具時代性和趣味性,以此實現中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創新性利用。
如,在“ Music”一課的創新教學中,教師就應圍繞本課的教學主題,來搜集豐富的古今中外的音樂教學資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環節以及具體的教學需求,來進行相應音樂資源的播放,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聽覺刺激,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這樣,就使學生在更加寬松、愉悅的中職英語課堂中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過程中,新型教學模式是最為顯著的改革成果,使課堂教學的形式得到了更加多元化的創新與拓展。而“互聯網+”教育背景與課程改革的融合,使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在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獲得更為深入的優化。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結合“互聯網+”的教育背景,積極地進行中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更為嶄新、多元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1.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翻轉課堂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型教學方法,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具體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來實現中職英語的創新性教學,使學生能將課下的自主學習與課上的教師引導進行有機整合,以此來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 Wildlife protection”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相關教學視頻的發布,來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前預習任務,鼓勵學生自己搜集資料,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匯總學生的學習反饋,更加具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以此來實現中職英語教學的創新和高效開展。
2.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項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以學習任務為載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養的提升。而在“互聯網+”模式下的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互聯網+任務驅動”模式的創新性實施,使學生能在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中,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任務的完成,以此促進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評價的創新
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發揮著重要的反思、反饋以及激勵導向的作用,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樹立以及教師教育水平的提升。隨著“互聯網+”模式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關于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新型方式與平臺也紛紛出現,這就為教師更加具有針對性、科學性教學評價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結合“互聯網+”的教育背景,積極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與完善,以此促進中職英語創新教學的開展。如,在“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構建電子學習平臺,要求學生將每天的作業及自主學習成果上傳到平臺中,接受全班學生的點評。這樣就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的局面,使中職英語教學在更加科學、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中獲得創新。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互聯網+”是最為先進的一項融合教育形式,不僅能在教育中融入更加先進的教學技術、教學資源,還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創新教育契機。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結合“互聯網+”的教育背景,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模式的拓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來實現中職英語創新教學更為全面的探究,使學生在更具針對性、更加信息化的中職英語教學中獲得顯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顧有生.“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創新教學[J].職業,2020(18):94-95.
[2]魯梅,陳常鋒.“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創新教學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82-83.
[3]吳美華.“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英語創新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65-66.
[4]王艾竹.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3(3):108-111.
[5]樊玲.人工智能賦能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創新研究[J].品位·經典,2023(1):158-160.
[6]谷新黎.核心素養下中職英語教學創新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22(24):165-167.
[7]章巧蘭.基于“互聯網+”中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3):191-193.
[8]吳年娟,李玉華.中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應用水平現狀的研究[J].品位·經典,2022(21):96-98.
[9]肖文銳.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英語課堂的應用探究[J].海外英語,2022(12):227-228.
[10]魏惠瓊.中職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J].亞太教育,2022(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