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外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常受對接企業崗位需求不夠、職業技能培養特色不新、專業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的制約。如何做好產教融合,讓校企合作深入服務高職外語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刻不容緩。本文以跨境電商外語“校企共育”模式為基礎,探索了高職外語專業群人才培養改革的內容、方式,總結了“校企共育”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成果。最后,從三方面提出了實踐中的反思和建議,為下一步探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孫晨婷,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二十大指出,要推進產教融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體系建設改革的重心轉向產教融合,讓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以此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鞏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因此,高職院校實施產教融合刻不容緩,而高職外語類專業因語言學習的理論性和職業服務的應用性特點更需進行理實一體、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改革。
2019年至2022年,筆者所在的外語學院對上海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鏈聯盟的63家企業進行了高職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集中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在長三角地區跨境電商企業就職的高職外語專業畢業生在英語內容營銷、涉外客戶服務、國際展會服務等語言服務領域具有巨大優勢,因此外語類人才依舊是外貿企業招聘時首選的人才。但外語類應屆生也普遍存在對崗位服務內容認知存在偏差、對新興營銷技巧掌握不到位的現象,反映出目前高職外語專業存在對接企業崗位需求不夠、職業技能培養特色不新、專業教學資源有限等影響專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所在的跨境電商外語專業群提出了“聚焦外語定位,瞄準崗位需求,整合專業資源,深化校企合作”的“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旨在整合外語教學資源,提升教師跨境電商外語綜合素養,提高學生跨境電商外語實踐能力,推進外語專業的校企合作項目建設。
一、“校企共育”的內容
根據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特點,“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為整合校企資源、重組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領域,具體內容包括人才培養基地創建、跨境外語崗位實訓、企業高層人才授課、企業高層人才講座、專業教師集中企培、職業技能大賽指導等。
(一)多模式基地創建
跨境電商外語服務崗位不但要求從業人員對產品特點賣點等C端客戶(個人買家)關注的問題介紹到位,還需要回應B端客戶(企業買家)關心的產能、設備、工藝、物流等問題。
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或專業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多種企業(如貿易公司和工廠等)合作建立多模式(如貿易型和生產型)相結合的“校企合作跨境電商外語人才培養基地”和“校企合作跨境電商外語實訓基地”,使外語類專業實現多模式基地建設,為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平臺。
(二)企業高層人才講座
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為了對接行業前沿資訊,需要邀請行業協會和公司企業高管或行業講師定期來校進行跨境電商外語類專題講座,并就如何提升職業外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水平、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專業指導。
(三)企業高層人才授課
為了推進專業課程標準與企業崗位標準的無縫對接,需要聘請行業、協會、企業的高管或一線培訓講師擔任外語專業營銷技術類、平臺操作類課程的主講教師,以數字化背景下的真實企業案例為依托,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
(四)跨境外語崗位實訓
為了發揮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突破專業教學資源限制,培養外語直播實戰技能,需要打破專業壁壘,建立由多語種專業組成的“跨境電商外語專業群”,共同開展跨境電商外語技能培訓等校企合作項目,并根據策劃、直播、美工等跨境電商實際崗位要求安排專業培訓師開展技能分組培訓。
(五)職業技能大賽指導
外語學習具有理論性特點,而跨境服務具有實踐性特點,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的過渡相當重要。除了課堂教學和企業實踐外,職業技能大賽也是演練技能的重要途徑。職業技能大賽包括校外和校內的大賽。校外大賽包括政府主辦的語言類大賽和行業主辦的跨境電商技能類大賽,校內大賽包括跨境電商外語直播類、品牌故事英語短視頻類比賽。校企合作可為企業導師參與大賽指導提供平臺,使學生能準確地切入主題。
(六)專業教師集中企培
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著學生學習的高度。為了幫助專業教師及時掌握行業前沿動態,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雙師水平,可組織跨境電商外語專業群教師團隊共同參加跨境電商崗位技能培訓,此類培訓應具有融專業性、集中性、系統性、合作性為一體的特點。
二、“校企共育”的方式與保障
“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借助政府資金(如各地政府師資專項工程、產教融合專項工程等)或學校自籌資金獲得資金支持,學校制訂的有關實踐教學的管理文件為其運行提供制度保障。邀請企業或行業管理人員參加指導,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細化實施方案
為切實保證校企合作活動的順利進行,應在項目實施前制定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闡明合作育人活動的主要目標、主要任務、主要步驟以及校企導師的主要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考評的主要依據等。
(二)選拔實訓人員
為了保證校企合作的效果,校方可通過線上線下面試,從語言表達、鏡前表現、靈活應變等不同方面測試參訓人員,選拔出學生和教師參與跨境電商外語技能企業培訓活動。
(三)實施分類指導
在跨境電商外語技能培訓中,學生必須具備跨境電商交際英語、跨境電商文案制作、跨境電商運營等多種能力,這種高要求、多維度的能力需要校企雙方的導師相互配合指導學生。可為每組參與實訓的學生配備分別來自校企的兩名指導教師,實施分類指導。其中,外語語言能力由學校外語教師負責指導,跨境文案制作和運營能力由企業崗位教師負責指導。
(四)開展教師集中企培
為了增強專業合作的效果,校企合作培訓項目可采取“時間集中、人員集中”的培訓方式,在學期中抽出一定天數進行教師集中企培。在培訓過程中,鼓勵不同專業通力合作,共同研討策劃文案,共同修訂直播文案,并集中指導學生規范使用與跨境電商直播相關的語言。
(五)采用跨界合作
為了體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合作策略,可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將參訓人員組成四個實訓小組,并瞄準崗位實戰的目標,打破參訓人員的專業界線,根據崗位要求和學生的個人特長進行人員選拔與崗位配備。同時,根據“校企雙導師制”的原則為各實訓小組配備兩名導師,由專業教師教語言,由企業導師教直播,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外語技能、專業技能的全程、全員、全方位指導。
(六)利用混合教學
在數字化背景下,參與校企合作活動的教師可利用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混合教學。利用線上平臺介紹通識性知識,利用線下工作坊完成小組互動和鏡前實戰。混合教學不僅利用線上活動延伸了課堂,提高了授課和反饋效率,而且利用線下活動保證了交流反饋的即時性和崗位操作的真實性。
(七)體驗真實流程
為了增強職業體驗感,校企合作項目可采取“產品真實、任務真實、平臺真實、評價真實”的實戰化培訓方式,使參訓學生掌握從選品、采購、策劃、文案編寫、平臺運營到客戶服務的崗位工作流程,并在真實跨境電商平臺上代表企業進行外語直播引流。
(八)采取多元評價
為了客觀、有效地評價實訓效果,項目采用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由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進行多元評價。在過程性評價中,實訓小組成員負責評價其他成員的參與情況,學校指導教師負責評價外語文案的完成情況,企業導師負責評價選品、采購、策劃、運營等環節的完成情況;在結果性評價中,企業導師根據跨境電商平臺上的真實數據反饋進行評價。
三、“校企共育”的成效與特色
跨境電商外語校企合作活動目標準確、任務清晰、措施得當、保障有力,在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合作育人、培養技能人才、提升教學成果、擴大社會影響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在校企合作建設方面也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特色。
(一)成效
1. 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通過一年的“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試行,筆者所在的跨境電商外語專業群創建了專業實習基地2個、人才培養基地2個,培訓了專業師生24人,開展了集中培訓16次,建設了專業技能課程2門(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流程實訓),實施了企業專家授課120課時,開展了企業專題講座2場,指導了職業技能大賽3次,聯合了知名外貿企業13家,舉辦了線上線下就業雙選會各1場,實現了崗位就業2個,體現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模式新穎、成果可期”的特點。由此可見,“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切實可行的,且已帶領專業群進入跨境電商外語校企合作深度發展的新階段。
2. 強化了雙師教師團隊建設。通過“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我校外語專業10名教師掌握了跨境電商業態的發展動態、外語職業技能的崗位需求,獲得了有關跨境電商外語的市場數據,并產出直播營銷策劃文案5個、外語直播文案10份(英語6份、西班牙語2份、法語1份、日語1份)。在企業踐習過程中,教師們研究行業動態、學習前沿策略、實操真實平臺,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推動了專業群雙師隊伍的建設。
3. 培養了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專業群搭建了跨境電商操作真實平臺,讓學生體驗了跨境電商業務流程,接受了“語言技能+職業技能”雙重技能指導,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提高了外語語言的應用水平,在助力中國產品出海的過程中增強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責任意識,為培養高技能復合型外語人才提供了平臺。
4.推進了外語類專業群建設。
(1)豐富了教學資源。“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項目為專業組織開展了外語直播訓練2場,新媒體營銷培訓2場,涉及產品8個,收集了一套完整的跨境直播視頻以及后臺相關數據材料,建設了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西班牙語、跨境電商法語企業案例庫各1個,為外語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積累了數字化教學資源。
(2)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和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提供了翔實可靠的依據。調整后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更新了數字新媒體營銷課程,緊跟崗位技能的最新要求增設了跨境電商直播英語、品牌營銷實訓等課程,體現了“對接四大品牌、依托校企合作、強化語言培養、聚焦崗位需求”等培養思路。
(3)出版了跨境外語教材。校企合作項目大力推進跨境電商外語職業教材的建設,企業專家從崗位需求方面著手,為教材的框架提出寶貴意見,又為教材內容提供了一手的、真實的企業案例。
(二)特色
1.師生同臺參訓。“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活動采用師生同臺參訓的方式,促進師生職業特色技能的提升,增強了英語海報投放、英語視頻引流、跨境直播等營銷效果。
2.專業合作發展。校企合作活動吸納了來自英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等不同專業的骨干教師,打破專業壁壘,實現整合跨境外語專業資源、促進專業共同發展的目標。
3.實訓實戰結合。實行“從實訓到實戰”的運行方式,實現通過真實產品、真實任務、真實平臺提高真實崗位能力的目標。
四、“校企共育”的反思與建議
通過“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筆者形成了以下思考及建議:
(一)建立保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
校企合作需要有關過程管理的制度,明確責任主體,解決“不知道誰來做,誰來管”的問題,形成長效機制。
這就需要在學校層面建立產教融合管理機構,明確管理分工,明確學校和企業各自的責任,明確師生激勵機制(如納入課時、學分管理),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二)加大財政投入,保障發展空間
校企合作需要有力的財政支持,解決因為“一頭熱,一頭冷”而限制項目創新發展、持續發力的問題。
這就需要除政府專項資金外,增加校企合作專項財政支持,給予校方教師工作經費支持,給予企方政策激勵和經費支持,保障合作項目持續開展。
(三)加大科研扶持,提升理論水平
校企合作需要科研支撐,通過科研進行理論探索,探索數字化背景下“外語+”職業技能的培養途徑。
這就需要鼓勵教師積極總結實踐成果,拓展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科研論文發表渠道,鼓勵有質量的學術期刊發表外語類校企合作的相關論文。
參考文獻:
[1]溫芳琴.獨立學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福建茶葉,2019(11):55.
[2]劉貝貝.應用型院校校企合作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1(3):31-34.
[3]徐杰,王敬.產教融合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質量有效性及其提升措施[J].成人教育,2020(5):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