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
摘 要:新高考政策的變化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該遵循新高考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調整和創新設計,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文基于新高考模式,在解析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建構方向的基礎上,對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措施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分析,希望能把握新高考的要求,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指導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教育;物理教學;高效課堂
新高考模式的深入推進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產生了巨大影響,使高中物理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物理知識學習,還重視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訓練,希望能打造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教育環境,全面提高物理教學活動的綜合有效性。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契合新高考的要求,能對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實施合理化訓練,全面增強高考物理教學指導的綜合有效性。這樣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效果,使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入,有效增強學生的物理綜合學習能力。
一、新高考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要求
物理新高考模式使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方向出現了變化,要求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重新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積極探索物理課程教學活動的系統創新。下面就結合物理新高考模式的變化對物理教學改革的要求進行細化分析。
首先,強調基礎知識的全面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地運用。新高考模式加強了對基礎性知識的考查,要求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來解決問題。因此,要求高中物理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基本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物理觀念,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其次,強調拓寬物理教學中知識體系的覆蓋面,引入跨學科融合思想。新高考模式的試卷題量增加,導致考點增多,同時加大了對傳統選考模塊的考查力度,更加關注熱學、光學、機械振動等方面知識點的考查力度。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學中需要全面覆蓋各個考點,注重培養學生對各個模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教師需要根據新高考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確保學生對各個考點都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物理問題的解析和處理能力,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探究。
再次,強調教學過程中的情境創設,關注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新高考試題中對材料來源進行了適當拓展,并且聯系生活實際引入了航天科技、道路運輸、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析生活現象和處理生產實際中具體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將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通過拓寬試題材料的來源,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現象,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最后,強調關鍵能力的考查,重視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物理新高考更加關注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的考查,并且關注學生思維品質和發展潛能的優化,希望能挖掘學生潛能,引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成長。在此背景下要求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理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模型建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訓練,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推理和實驗設計,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方向
基于新高考的影響,高中物理教師在改革教學活動、探索建構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應該解析新高考,準確確定高效物理課堂建設的方向,明確具體的建設措施,全面提高物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效果,有效支撐高中物理教學的全面系統優化。下面就對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方向和措施進行細化分析。
(一)解析物理核心素養要求,優化物理教學指導目標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師應解析物理核心素養要求,以優化物理教學指導目標,有效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和應用[1]。具體分析,教師可以根據新高考的要求,明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和能力,比如可以根據新高考要求明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科學實驗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具備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等,然后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將這些核心素養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目標,以指導學生的學習。在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物理教師應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如果發現學生對某個物理概念理解困難,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強化教學,提供更多的實例和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把握新高考背景的影響和物理高效課堂的建構需求,物理教師就可以按照物理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方面的具體培養目標,設計物理教學目標,借助教學目標科學地引領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切實保障高中物理課程教學全面系統創新,使高中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具體物理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在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和科學方法進行自由落體運動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培養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物理原理進行拓展和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能提出自由落體運動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和創新的能力”。在實踐與應用能力的培養方面,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能夠通過實驗觀察和測量自由落體運動中的重力加速度;能夠利用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進行物理量的計算和問題的解答;能夠分析和解釋自由落體運動中的現象和規律;能夠應用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方面,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培養學生對物理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的認識;培養學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對于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質疑精神”。通過明確教學目標的積極引領,高中物理教師就能帶動學生對物理課程內容進行高效化的探究和學習,顯著提高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水平,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系統性的鍛煉,從而保障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建構效果,促使學生在未來取得理想的物理學習成績。
(二)創設生動的生活教學情境,鍛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物理學習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借助情境創設對物理教學活動進行改革[2]。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實踐的欲望,具體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物理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如交通運輸、能源利用、環境保護等,通過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同時,物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項目研究和創新實踐,以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項目研究,讓學生選擇一個與物理相關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項目研究,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萬有引力”物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聯系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情境教學的驅動下引發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探索和學習,使學生能對物理課程內容形成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夯實物理教學改革的基礎,使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得到相應的培養[3]。具體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中可引入與宇宙航行相關的物理教學情境,可以是探索月球著陸器在月球表面上部署和移動的過程相關的物理內容,然后根據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應用萬有引力知識對情境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具體情境問題如“在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相對于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如何變化的?月球表面的重力對月球著陸器有什么影響?如何計算月球表面上的物體的重量?月球著陸器如何通過推力實現垂直起降?月球著陸器在月球表面上部署和移動時,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如何計算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月球著陸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運動?為了保證月球著陸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應該如何調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對于這些情境問題高中階段的學生可能還無法有效處理,但是借助教師在生活情境中給出的數據信息以及萬有引力知識的教學,教師能以生活化情境的應用吸引學生的目光,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真正構建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使高中生能積極主動參與物理知識的實踐探究學習中,保障高中階段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加全面。
(三)引入先進教學信息技術,構建智能推理論證體系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充和完善[4]。在物理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工具,即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在線模擬實驗等教學資源,來展示物理現象和實驗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也可以利用電子教案、在線作業等學習工具,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同時,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入智能推理技術,構建物理智能推理論證體系,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此環節的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物理問題,讓學生利用智能推理技術進行分析和解決,確保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促使高中生對物理知識的綜合學習效率和效果得到系統性的優化。
例如: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教學中,教師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為學生準備一系列關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場景或案例,例如車輛行駛、飛機起飛等,并借助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為學生展示不同力分解的具體過程和場景,引導學生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形成初步認識,能對合成與分解方面知識點進行推理論證,深化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物理綜合學習效率,使高效課堂的建構和應用取得顯著發展成效[5]。
(四)發布跨學科探究任務,促進學科整合教學實施
跨學科教學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結合,形成綜合性的教學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增強高效課堂建構和實施的效果,高中物理教師可以發布一些特色的物理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讓學生從物理的角度出發,研究和解決與其他學科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拓寬自己的學科視野,培養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物理教師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合作,形成跨學科的教學指導模式,比如物理教師可以與數學教師合作,將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增強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加全面和深入[6]。
例如:在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從多學科知識的整合應用角度,發布相應的跨學科探究任務,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的應用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物理問題處理能力的培養。具體跨學科探究任務如下。任務一:假設你是一名游樂園設計師,負責設計一座驚險刺激的過山車。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設計一個過山車模型,并計算在不同部分的高度、速度和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通過調整過山車的參數和軌道設計,使得乘客在體驗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最大限度的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任務二:假設你是一名環境科學家,致力于尋找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探究不同能源轉化方式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比較傳統燃煤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不同能源轉化方式在能量轉化效率、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等方面的差異,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利用建議。通過跨學科物理教學任務的設計和應用,教師就能引導學生將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其他學科領域進行結合,拓展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能在任務探究教學指導中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加深學生對環境可持續性和科技創新的認識,顯著改善高中階段物理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7]。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模式下對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設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解讀新高考的要求,積極探索物理教學活動的改革創新,構建特色的物理教學指導體系,有效帶動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的深度探究,使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得到不斷的提升。唯有如此,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才能面對新高考的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設計和規劃,有效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度探究和系統學習,從而提高物理教育指導的綜合有效性,促使學生能在高效課堂上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使學生物理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鍛煉。
參考文獻
[1]魏東.新課改視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路徑探微[J].高考,2023(11):38-41.
[2]王善鋒.新高考模式下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路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3(S1):168-170.
[3]韓梅.高中物理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方法研究[J].科幻畫報,2022(5):167-168.
[4]楊秀杰.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J].高考,2022(8):93-95.
[5]毛曉陽.基于科學思維培養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建構[J].新課程,2020(46):187.
[6]張園園.新高考模式下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高考,2019(19):7.
[7]王銳.探究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天津教育,2019(2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