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 李彬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職業教育優質高效建設發展提上了日程。在提質培優背景下,本文針對中職教師專業能力不足影響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提出提升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路徑,即完善中職教師在職教育制度,增強中職教師職業認同感,加深中職教師對學生、教材、教法的理解,搭建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平臺。
關鍵詞:提質培優;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路徑
課 題: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提質培優背景下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K22112)、六安市中等職業教育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課程思政理念下的中職幼兒保育精品課程建設”(課題編號:LA22012)的研究成果。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與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等職業教育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實施,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與目標日益明確。實現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是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的內在要求,多措并舉打造能勝任職業教育發展的高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中職教師專業能力迫在眉睫。
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解決問題和整合調動必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的能力。隨著2013年《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出臺,學界對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逐漸深入。首先,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價值日益被重視,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次,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當前中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背景下,完善中職教師培養體系、堅定中職教師職業信念、豐富培養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形式是促進中職教師育人水平提升的內在要求。最后,教學、實踐、科研是構成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核心。
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系統設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10個方面27項任務,“三教”改革成為新時期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重點,成為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升、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邏輯起點。當前,中職教師存在更新教學能力水平有限、參與課程建設機會受限、實施科學研究能力不足等問題。中職教師是教學實施者,提升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既是促進教材、教法與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高質量中職教育的關鍵因素,也是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積極開展提質培優行動的必然要求。
(一)中職教師實踐能力急需提升
組織學生有序開展實習實訓的教學實踐能力是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三教”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生產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被不斷引入教育教學過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更加強調實踐環節、動手能力。傳統的中職教師培養方式比較陳舊,無法適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的缺失使中職教師理論和實踐脫節,組織實踐教學的能力欠缺。
(二)中職教師教學實施能力急需加強
良好的課堂紀律與學生課堂參與度是教學高效實施的重要保障。教師在維持學生課堂紀律、吸引學生學習投入、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等方面耗費大量精力。將信息化教育手段引入中職課堂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但也導致學生對移動設備的學習功能認識不深刻、教師課前備課壓力增加、教學形式大于內容等現象的出現,增加中職教師教學實施的難度,同時在中職教師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溝通合作等方面也易產生負面影響。
(三)中職教師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能力薄弱
中職教師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能力是指中職教師能通過教育教學中的現象,以專業知識與能力為基礎,結合自身專業特色與個人優勢,運用科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研究活動,歸納教育教學現象,改進教學方法,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將研究成果以相應形式呈現出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個人專業發展。中職教師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能力也存在整體水平不高、教育研究與發展持續性不強、創新及實踐能力有待加強、成果呈現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中職教師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能力薄弱。
(一)完善教師教育制度,切實加強中職教師在職培訓
進一步健全教師培訓體系,從體制層面為中職教師提高專業能力提供保障。近幾年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行,通過經費保障、定期督查、獎優懲劣等措施,不斷完善中職院校的繼續培訓體系,保證中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在堅持繼續教育體系的前提下,強化繼續教育和培養目標,要合理地選用合適的教師培養方案,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尤其要加強對中職教師教學能力的專項培訓,利用不同層次的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在職培訓。
(二)多種方式增強中職教師職業認同與專業能力發展主動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線學習理念在教育領域廣泛傳播。中職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力提升在實踐領域已成為趨勢。中職教師教育的學習資源類型逐漸豐富,中職教師利用網絡技術提升教學能力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信息化2.0”的廣泛推進、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廣泛開展校企合作、教育教學能力比賽等專項內容深入開展,中職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方式越來越多。
職業認同是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內在動力,職業認同是中職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對所從事職業的認識。在提質培優背景下,要踐行職業教育改革先進理念,結合中職教師崗位實踐,將個人教學能力提升與國家人才培養理念結合起來,強化中職教師職業認同感,提升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主動性。
(三)以學生發展為本,推進教材改革
不同專業,對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側重點有所不同,在討論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時,要明確專業職業性與崗位性特征。在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層面要做好制度保障,通過專業教研活動,引導中職教師挖掘不同專業的教學特色。
中職教材發展思路向“高質、基礎、融通”轉變,無論是傳統的靜態電子教材,還是多媒體數字教材、智能化教材,都應將其開發過程聚焦職業發展邏輯。教材作為中職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中職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應基于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重構。可利用網絡資源自學、教研組會議、個人教材使用反思等方式,引導中職教師深入研究教材,促進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四)搭建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平臺,切實推進中職教師成長“師徒制”
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有效整合區域內優質資源、形成聯合培養合力,既是中職教師隊伍提質培優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手段。首先,教育主管部門應發揮協調溝通作用,搭建區域內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成長平臺,如成立中職教師教育學會、開展中職教師專項能力比賽、提供區域內中職教師成長特色資源、開展高質量中職教師培訓等,以學術論壇、教學研討、成長沙龍等形式,及時給予專業反饋,為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其次,中職學校內部應建立健全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保障機制,在制度、資源、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例如,邀請校內資深教師與青年教師建立“師徒”關系,有經驗的資深教師通過指導課堂教學、示范專業實踐、引領專業發展等形式對青年教師開展包括思想教育在內的全方位指導。最后,全校范圍內要通過多種形式,營造提升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的濃郁氛圍;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有效調動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積極性,從各個維度打造渠道通暢、教師熱愛、領導重視、教師歡迎的中職教師專業成長“師徒制”。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家層面對于各階段教師專業能力標準已有明確要求,基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全過程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模式逐漸形成。在提質培優背景下,在不同維度上研討中職教師專業能力,分析中職教師專業能力現狀,探討影響因素,通過各種形式的外部支持激發中職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內在動力,形成符合中職教育特色的中職教師發展路徑,不僅可以推動中職教師立德樹人思路的轉變,還能提高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拓展中職學生、中職教師、學校未來發展空間。
[1]吳志華,柳海民. 論教師專業能力的養成及高師教育課程的有效教學途徑[J].教師教育研究,2004(3).
[2]宿莉,鄧璨,方夢,等.“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教教師專業能力構建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5).
[3]周先進,李偉.中職教師專業素養現狀及其提升路徑[J].職教通訊,2018(8).
[4]張葵葵,李俊.影響中職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5]方成智,蔣宇.高質、基礎、融通:普職協調背景下中職教材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9).
(作者:鐘瑞,安徽省舒城職業學校教研員;李彬,安徽省舒城職業學校黨委委員、教務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