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導致小學生難以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創造日常生活情境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運用能力。基于此,文章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生活情境教學法,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實用的教學指導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 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其本質在于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數學學習和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合在現實生活中。創造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學到的數學概念和技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生活情境教學法相關概述
生活情境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有目的地介紹并創造富有日常生活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情境,讓課堂教學更接近學習者的現實生活,以便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方式。生活情境教學法強調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生活情境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生活情境教學法的特點來看,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真實性特征。生活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通過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二是個性化特征。生活情境教學法注重發現學習,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和興趣進行探究,實現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三是融合性特征。生活情境教學法強調跨學科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綜合性的學習成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一)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無處不在,無論是購物時計算折扣,還是測量物體的尺寸,數學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可以有助于小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把數學和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并充分利用購物、比賽、探究等活動環節,小學生可以在實際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可以親自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購物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折扣和找零的方式,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數學不再枯燥,而是變得有趣和實用。除此以外,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生活情境中往往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面對實際問題,學生需要動腦筋思考,尋找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二)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對小學生而言常常難以理解。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復雜性以及抽象性的特征,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將會導致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無法全面理解,不利于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甚至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枯燥、乏味。將數學概念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當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時,學生將會更愿意投入學習中。例如,在學習面積和周長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房間平面圖,計算房間的面積和周長,這樣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階段的結果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主導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但是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教學,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實際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這樣的互動和溝通能夠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與需要,從而及時調節教學策略,以便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除此以外,教師通過深入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數學教學資源,將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讓教學活動更加貼切于學生的生活,同時,教師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要想讓小學生更好地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換為具象的數學知識,就需要讓學生身處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生活教學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應以學生為中心,整體課程都應圍繞學生來進行,這樣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
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生活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共同探索事物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更加深刻地了解小學數學知識,并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理論知識。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節課時,在引言與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理解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解釋軸對稱圖形是指通過某條軸線將圖形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完全相同,提問學生是否見過軸對稱圖形,并請學生舉例說明。同時,教師可以請學生設計一張明信片,解釋軸對稱圖形在設計明信片中的運用,同時向學生展示具有軸對稱圖形的明信片設計范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發現圖形的特點,要求學生設計的明信片中包含至少一個軸對稱圖形。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圖形模板,如星星、心形等,引導學生通過折紙、剪紙或繪畫等方式,創作一個軸對稱圖形,并確保兩邊完全對稱。此外,邀請學生分享創作的軸對稱圖形,并解釋設計靈感和思考過程。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設計明信片和創作軸對稱圖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情境則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措施。多媒體設備如電視、電腦、投影儀等,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將多媒體設備與生活情境教學法相結合,不但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搭建真實的生活情境,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的氛圍,從而更加享受輕松、自由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這節課時,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并未發育完全,在學習立體圖形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如筆筒、書籍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長方體的特點和屬性。其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小組,發放一些實際的長方體模型,并提供尺子等測量工具,讓學生測量長方體的邊長、面積和體積,并記錄下來,然后討論并分享自己的測量結果,引導學生發現長方體的屬性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最后,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長方體的定義和公式,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的屬性和計算方法,回顧長方體的屬性和計算方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挑戰性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想在一個長方體的表面貼上紙,那么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紙?”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實際生活中的長方體,進行實際測量和計算,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并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借助生活小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數學知識對小學生而言較為枯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互動性與交流性,課程內容也以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推理為主,從而導致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知識無趣,甚至會出現排斥的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小游戲,讓小學生通過游戲來學習數學知識,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運算方式”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數學大冒險”為主題的游戲與故事情節,并讓學生扮演主角,解決數學問題來幫助主角完成任務。例如,主角是一位小探險家,需要在探險過程中解決各種數學問題,找到寶藏或者解救被困的小伙伴。將游戲分為不同的關卡,每個關卡都有不同的數學問題和挑戰。關卡難度逐漸增加,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運算方式。除了游戲本身,還可以提供與游戲相關的練習題、視頻教學和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使小學生能夠全方位地學習和應用運算方式,幫助其在充滿樂趣的游戲中提高數學運算的能力。
(四)布置生活作業,鞏固數學知識
相比于傳統的習題練習,生活化的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生活化的數學作業設計則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的數學課后作業設計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相結合,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從而設計出具有實際意義的作業內容,作業內容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際應用。將數學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設計一個任務要求學生測量家庭某個房間的面積,并計算所需的地板磚數量。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如圖表、動畫和視頻,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例如,用動畫演示幾何形狀的屬性和變換,或通過視頻展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應用。三是互動活動。設計一些互動活動,如小組合作、實地考察或角色扮演,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并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概念。四是提供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其能夠親身體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例如,組織數學競賽、參觀數學相關的展覽或邀請專業人士來學校進行數學講座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結語
小學數學是奠定學生未來數學思維能力水平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該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基本知識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具有生活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情境,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式學習和及時反饋,并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池慶鳳. 淺談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1):135-137.
[2] 薛晶.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8):2.
[3] 張元友. 多媒體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應用[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3):85-87.
[4] 朱鳳.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啟迪與智慧:上,2023(05):112-114.
[5] 吳子云.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4):173-175.
[6] 白文婭.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 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十二[C]. 菏澤市牡丹區第四小學,2023:4.
[7] 王紅. 情境教學法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華夏教師,2022(15):76-78.
[8] 緱銀錄. 淺談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中小學電教,2022(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