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這樣做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文章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以及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四點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柯冰(1982—),女,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牙城中心小學。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學承載著更高的期待。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時的具體情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理解和學習過程進行評估,并基于自我評估發現、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問題,通過巧妙的教學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更加主動。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努力尋求答案的意識和能力,這樣做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主動思考、探尋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受到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驅動,主動地去深入挖掘數學知識的奧秘,感受數學的魅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容易產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這種興趣不僅會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問題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活力。
(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也給小學數學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與學習中發現具有思辨價值的數學問題,并鼓勵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意味著學生已經深入探索了學習內容,并試圖從自己的視角去運用數學知識。因此,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其實是一種深層次的思維鍛煉,這樣的訓練不僅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有基本的理解,還需要學生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據此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推動師生共同發展
重視問題意識培養的數學課堂會有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獲取教學反饋的機會。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提問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困惑,然后據此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學生的提問也會讓教師明確自己下一步教學的思路。這種良性的師生互動不僅有助于教學質量提升,還有助于師生共同進步和成長。
二、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缺乏開放性
部分數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開放性不足,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輸入。這部分教師顧及數學知識難度較大,于是在課堂上安排較多的時間反復講解例題,但這種單調、封閉的教學方式過度強調知識的記憶和背誦,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機會,導致學生只能在課堂上以被動學習的方式接觸重要的數學概念和解題方法,這會阻礙學生深入理解概念,不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2]。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時間、空間。因此,這部分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路,打造開放、有趣的數學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師不重視知識拓展
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只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較少補充拓展知識,也不重視引導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這樣的數學課堂也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視野受到限制,也容易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囿于狹窄的例題。因此,這部分教師應該適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補充一部分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拓展知識。當然,在引入拓展知識時,教師應當牢記,這些課外知識主要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教師不應要求學生完全掌握這些知識,避免給學生徒增學習壓力。
(三)課堂氛圍沉悶
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沒有積極地與學生互動,也沒有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只是按照課前準備的教學計劃講解數學知識,導致課堂氛圍較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調動起來,他們的學習效率自然也難以提高。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借助有趣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例如,在講解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分享有趣的口訣,并積極地與學生互動,以提高學生記憶計算公式的效率。在講解經典例題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任務,如告訴學生學校操場的長度與寬度,讓學生計算沿著操場的邊線走到食堂再返回教室的路程。這樣的任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學生的探究熱情會被調動起來。
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一)提出趣味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一環,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樂于探索的學習態度。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借助趣味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還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觀念[3]。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物體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這兩種圖形的獨特魅力。在展示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引導問題:“你們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之處了嗎?”這一問題能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用白紙折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這兩種圖形的理解。在組織實踐活動的同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大家是否發現,在折紙時,紙的邊線有時候會重合,有時候卻不會。這是為什么呢?”這一問題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還能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開放性問題:“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你會如何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來設計美麗的圖案呢?”這一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所學知識,并激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去運用所學幾何知識。
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夠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還能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二)組織數學教學游戲,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
組織數學教學游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他們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索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游戲情境中巧妙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參與度,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數學教學游戲讓學生逐步掌握相關知識,并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小數抱團”游戲,讓每個學生代表一個小數,這些小數可能是用除法算式、分式、文字描述等形式表示的。在游戲開始后,教師需要給出一個目標數,讓學生找到能算出目標數的數字組合,然后與代表相關小數的同伴站在一起。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家有沒有找到順利通過游戲的秘訣呢?是不是和一些同學站在一起更容易贏得游戲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發現,有些小數加起來可以得到目標數,有些小數加起來則不行。在發現上述問題后,為了贏得游戲,學生會主動地思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三)結合實際生活提問,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將數學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同樣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在發現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后,學生會有更明確的解決問題思路。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4]。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可能性”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問,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有一個抽獎箱,里面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球各10個。你可以伸手進抽獎箱隨便拿一個球,你拿到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在學生順利得出答案后,教師可以繼續問:“如果抽獎箱中紅色球的數量增加到20,而黃色球和藍色球的數量不變,那么你抽到紅色球的可能性會如何變化?”在學生解決這一生活問題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比如引導學生計算下雨的可能性、刮彩票中獎的可能性等。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對相關知識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會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會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逐漸學會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四)組織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會擁有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引導他們通過團隊合作或者自主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扎實記住計算多邊形面積的公式。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后,組織“測量與計算多邊形面積”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組成探究小組,然后鼓勵學生選擇校園內的一個多邊形區域進行測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會得到鍛煉,學生還會發現許多問題,比如出現測量誤差怎么辦、測量單位如何換算等,教師需要協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并鼓勵學生提出改進建議。
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計算多邊形面積的公式,學生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培養。
結語
總之,培養的學生問題意識,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趣味數學問題、組織數學教學游戲、結合實際生活提問以及組織數學實踐活動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驅動下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逐步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雪瑩.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智力,2023(15):96-99.
[2]孫彤.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31):80-83.
[3]莊振鋒.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33):105-106.
[4]李鵬圖.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2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