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力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借鑒項目化學習的概念與方法,采用“4W分析法”構建了新教師培訓活動的設計框架、培訓策略以及實施路徑,介紹了沈陽市皇姑區岐山一校教育集團以“博雅+”辦學理念為指導,遵循“項目引領,條塊并舉,縱橫貫通,統分結合”十六個字的發展思路,設立了新教師培訓中心——“月亮樹”成長基地,以項目化學習的形式打破管理邊界,由項目組統領培訓工作,各校區分頭實施,使集團每一位新教師都能接受高質量的培訓,從而為小學新教師有效培訓提供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項目化;新教師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創新
教師培訓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新時代的需要,更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一所學校的根脈、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離不開教師培訓,而新任教師的培訓則更加重要。2021年9月,沈陽市皇姑區岐山一校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岐山一校”)新入職教師達到200多名。一方面,龐大的新教師隊伍為學校補充了師資力量、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如此稚嫩的教師將分布于集團的五個校區,如何使新教師迅速進入角色,承擔起學校發展的重任,成為學校必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以往的教師培訓模式已無法適應學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形勢。因此,探索新教師培訓活動的創新策略以及實施路徑勢在必行。
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近年來廣受稱贊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在于它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更在于它能為教育工作者帶來教學觀念與模式的變革,對培養負責任的教師、促進教師自我發展與相互合作,以及加強教學與生活聯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岐山一校在“博雅+”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圍繞“項目引領,條塊并舉,縱橫貫通,統分結合”十六個字的發展思路,以項目化學習的形式打破管理邊界,所有的培訓工作由項目組統領,各校區分頭實施,確保集團的每一個校區、每一位新教師都能接受到同樣的培訓。
一、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新教師培訓的創新思路
岐山一校設立“月亮樹”成長基地,設置專職培訓師2人、兼職培訓師多人。之所以將新教師培訓中心命名為“月亮樹”,是因為“月亮樹”是一種會發光的樹。在“月亮樹”成長項目中,教師經歷“遇見光—追逐光—成為光”的成長過程。岐山一校希望每一位新教師都在這種進階式成長的過程中成為那抹耀眼的光芒,成為那棵博大“根”深、芬芳淡雅的“月亮樹”(見圖1)。
岐山一校安排了專職、兼職培訓師,“月亮樹”成長基地在“月亮樹”項目組的統領下引領各校區實現條狀管理,促進新教師個體化成長。這種去個體化有兩層含義:首先,淡化的是各校區的個體化,打破校區間的壁壘,使五個校區互為資源、互相補臺、互相成就;其次,淡化的是教師自身的個體化,每一位教師都要先成為岐山一校這個團體中合格的一分子,接下來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精彩的自己。各校區在“月亮樹”項目組的要求下完成規定動作的培訓內容,同時,還可以進行各校區的特色培訓,實現塊狀管理。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4W分析法”,即Why(為什么做)、How(怎么做)、What(做什么)、Where(做到了哪兒)。Why(為什么做):基于形勢的需要、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自身成長的需要。How(怎么做):基于創新思路、創新模式。What(做什么):基于“333”技術路線工程,即三個階段、三個系列、三個子項目。Where(做到了哪兒):基于項目架構趨于立體化;去個體化效果明顯;新教師成長迅速。岐山一校通過“4W分析法”,確立了本校的新教師培訓思路及策略。
(二)培訓路線
岐山一校設置“333”技術路線工程,即三個階段、三個系列、三個子項目。其中,三個階段,即把入職五年內的新教師的培訓工作分為適應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三個階段,該教師完成所有階段的培訓工作也就意味著其完成了從新教師到成熟教師的身份轉變。三個系列,即在“月亮樹”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通過“遇見光—追逐光—成為光”三個培訓系列,以去個體化的形式對新教師進行培訓,將不同階段的新教師安排在不同系列的培訓主題下,如遇見光系列——適應階段、追逐光系列——成長階段、成為光系列——成熟階段。
(三)培訓項目
岐山一校以“月亮樹”項目為核心,聚焦集團教師發展的美好愿景,引領教師從群體走向共同體,去個體化,去中心化。教師群體在發展過程中互為資源、互相成就。“月亮樹”項目下設三個子項目,分別為“岐山學院”子項目、“岐跡文苑”子項目、“逐光沙龍”子項目。
二、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新教師培訓的實踐探索
(一)遇見光系列:一見傾“新”
遇見光系列,主要通過“岐山學院”子項目對新教師進行培訓。首先是新學期伊始,項目組對新入職教師進行統一培訓。在新教師入職的第一個月內,集團每個校區都會為其舉行以“樹苗與大樹的相遇”為主題的拜師儀式,為每一位新教師都安排一位專屬師傅,讓每一位新教師都能遇見教育的光。
“岐山學院”子項目共分為以下幾個板塊:樹苗模仿秀、樹苗展示課、樹苗PK賽、岐跡三人行。以樹苗模仿秀為例,就是指新教師模仿全國著名教學名師的課,在模仿中領悟精髓。在樹苗展示課中,小樹苗冬令營比賽、夏令營教學比賽等活動都是新教師非常喜愛的。再如,在樹苗PK賽中,岐山一校把新教師分為新銳和萌新兩個賽道,工作滿一年的教師在新銳賽道,當年參加工作的教師在萌新賽道,然后將兩個賽道分為語文營、數學營、英語營、體藝營、融合營五個陣營,進行教學PK賽。每個校區先在本校區內進行海選,然后選派優勝者參加集團的決賽,每場比賽都由資深教師現場點評,評委現場打分。最后,學校根據評分結果對優秀選手進行表彰、授予稱號。
(二)追逐光系列:破冰“悅”動
追逐光系列培訓活動以“逐光沙龍”子項目為主,分為四個板塊,其中,對話大師板塊,教師通過各種方式觀看教學名師的課例;模擬課堂板塊,項目組的教師扮演學生,配合授課新教師試講,培養新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微格剖析板塊,新教師針對名師課堂的某一個環節進行自我設計,然后再將其與名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對照;岐苑雜談板塊,開展各種研討會、讀書會等活動。
追逐光系列以設置“‘月亮樹’的問題小紙條”的方式為切入口,引導新教師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設置的培訓內容兼具典型性、可操作性,讓新教師真正在培訓中有所悟、有所得。
(三)成為光系列:“育”見美好
成為光系列主要以“岐跡文苑”子項目為主,就是針對各階段的領袖教師,賦予他們專業自主權和決策權,使其以項目的方式承擔科研任務。教師可以自己組成項目組,針對教育教學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同時,岐山一校對入職滿五年的教師進行回爐再造。五年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教師容易產生倦怠,因此集團對這些教師再一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鞏固之前的培訓成果。
三、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新教師培訓的成效
(一)項目架構趨于立體化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月亮樹”項目從1.0邁向2.0。目前,“月亮樹”項目作為岐山一校新教師培訓的總項目,已經衍生出幾個子項目,如“岐山學院”子項目、“逐光沙龍”子項目、“岐跡文苑”子項目等。每個項目又分成不同的板塊,如“逐光沙龍”子項目分為模擬課堂、微格剖析、對話大師、岐苑雜談四個板塊。
(二)去個體化效果明顯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岐山一校各部門、各校區通力協作,形成了班級管理、學科教學、心理健康、師德建設等全方位、多領域的培訓樣態。教師增強了團隊意識,提高了職業幸福感。
經過實踐,岐山一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得以提升。其中,一位教師獲評省優課;五位新教師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獲評了區優秀課;兩位新教師獲得了沈陽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二十余位新教師在全國精品課評比過程中分別獲評部級、省級、市級優秀課;兩位新教師被評為沈陽市筑基學科帶頭人。
四、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新教師培訓的借鑒價值及未來展望
(一)新教師培訓的借鑒價值
作為一所集團化學校,岐山一校校區多、教師多、學生多,教師培訓難度相對較大,“月亮樹”項目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供眾多學校尤其是集團化學校借鑒。
岐山一校通過項目式的培訓模式,引領集團的新教師培訓工作。其中,常規性的培訓工作采取以塊為營的橫向管理模式,由各自校區負責實施;特色化的培訓項目采取雁陣式管理模式,以一個校區輪流為“領頭雁”進行牽頭,其余校區作為“雁陣”的一分子統一實施。
(二)新教師培訓路徑的未來展望
第一,針對新教師發展差異較大的問題,學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具體化培訓內容,因材施訓。第二,針對新教師較少外出參加學習的問題,學校應積極為新教師創造外出學習的機會。第三,學校應積極為新教師的培訓內容研發一系列培訓課程,使新教師的培訓課程化。第四,通過“榮點機制”對各層面教師進行表彰;為每一位新教師制定五年、十年、二十年發展目標,希望每位教師能夠按期完成目標;第五,期待經過三至五年的實踐,“月亮樹”項目會在全國范圍內受到高度關注。
參考文獻:
[1]唐誠,郭飛,劉銘興.“五項精準”策略下強化新教師培訓有效性[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15).
[2]郭芬云,劉靜.項目化學習的特征及其教學意義[J].中國成人教育,2020(16).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