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動的英語教學改革背景下,基于大學英語精準教學模式的構建,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評價體系有利于發現解決失調現象的機制,針對不同失衡現象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優化教學體系,實現教學精準化、透明化,使得技術和教師的優勢得到最大體現。本文圍繞基于精準教學理念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意義,在精準教學助推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開展的路徑基礎上,分析教學評價體系指標設定的要素和特點,展示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評價的實踐應用及實踐效果。
關鍵詞:精準教學;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126-03
引言
精準教學模式以數據診斷決策為核心,構建了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路徑,這不僅滿足了新時代高職教育的目標精準化、問題精確化、干預精細化的需求,而且為高職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推動。基于精準教學理念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良性發展,保障兼容、多元、動態的良好教學秩序。對于提升外語教師的教學效能,全方面挖掘分析學生在各個維度的學習表現數據,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不斷完善優化后續的教學過程,具有顯著意義。
一、基于精準教學理念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精準教學是一種高效的面向知識或技能教學的方法,可以對課程、教學方法和評估手段進行全面的檢驗,從而確保達到認知層面上的高標準,并助力學生取得更高的學業成就[1]。精準教學堅持以學習者為教學的核心,貫徹“學習者最清楚”的理念,堅信最適合和最需要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才是最優質的。通過迅速識別教師的教學難題以及學生的學習困點,促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個性化的精確數據分析。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精準教學得到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通過教育大數據的應用,學生的學習行為、狀態以及結果等關鍵教育信息得以被捕捉、量化和傳遞,為精準教學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這些數據經過統計分析,能夠準確測評學習者學習結果,并進行精準診斷,從而讓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化和精準化。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出其顯著優勢,全面突破傳統課堂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提供一種立體化學習方式和多元化知識傳播模式[2]。針對傳統教學存在的四大薄弱環節:學情把握欠佳、目標制定不明、內容調控迷失、評價測量單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精準教學理念,借助信息技術,依據其智能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特點,呈現精準確定目標、精準傳遞內容、精準實施教學、精準評價效果完整的教學流程。
二、精準教學助推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的實施路徑
(一)精準確定目標——賦源環境
信息化是個性化與自主性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石和先決條件,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改變英語教學環境,衍生優質數字教學素材,使學習環境變為突破時空限制的立體化學習環境,從而通過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定制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他們全面、個性、自由發展[3]。
(二)精準實施教學——賦能教師
在“新時代”背景下外語教育生態的根本功能是培育國際化人才,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決定了學生知識產出的高度和深度,教師的信息素養決定了學生知識產出的效度和廣度。幫助教師成長,鼓勵其創建出有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學習,主動合作交流的教學環境,從而開展精準的教學實施。
(三)精準評價效果——賦權學生
傳統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學業成績,學生的能力提升和情感體驗被忽略。生態教學體系尊重生命的光彩,重視每個人獨特且全面的個性成長,積極倡導多種文化和思想的和諧共存。教學效能評價愈發重視全人教育的長遠培養,不僅聚焦于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評價,還注重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推動個體的可持續發展。
三、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構建
(一)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依據
一是構建一個系統化、科學化、客觀化以及綜合性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提升外語教師的教學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供明確的教學方向、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二是混合式教學的學習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資源的整合、學生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環境的營造等。為了更有效地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為教師優化混合式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設定
在信息化教學生態下,大學英語精準教學首先確定教學目標,給予教材內容選擇的精準策略,幫助教師在數字平臺優質在線課程中選擇高質量教學素材。教學實踐中由教學主體(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在課前準備中通過前測練習數據進行輸入干預,課中實施環節后進行輸出干預,課后鞏固環節進行后測練習數據對比,進而實現精確診斷。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入挖掘和細致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數據,從而更為精確地評估教學的實際效果。這種數據驅動的評估方法有助于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精準教學從單純的問題識別向全方位的服務優化轉變。同時,評價數據可以及時反饋干預調整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相長,反駁教學。
構建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評價體系,需綜合考慮評價依據、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和評價結果這五大核心要素。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為優化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1.評估依據。
評估涵蓋學習的全周期,即從分析學情課前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到課中語言技能理解的逐步深化,再到課后知識拓展、技能提升和態度轉變等方面的全面評估。
2.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平臺、教師、學生等,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實現評估主體的多元化。
3.評價內容。
搭建難度層次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至綜合的語言學習任務,各學習任務間實現從側重于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的基礎訓練上升至職業情境中的綜合產出和互動交際。通過教學平臺記錄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長、課程進度、測驗成績等,全面反映學生的線上學習表現。線下則通過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表現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
4.評價方式。
混合式教學評估結合線上學習考核和線下課堂表現評估,這種綜合評估方式有助于完善教學流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5.評估結果。
混合式教學評估結果強調定量與定性評估的結合,尤其關注學習過程的監控與評估,突出互動在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為教學優化提供有力支持。
(三) 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特點
經過嚴格的數理分析與邏輯建構,可以全面、精細、可視化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全貌[4],形成精準教學評價,其指標特點如下:
1.評價依據差異化。
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考察不同學生在混合式教學中的各方面變化。整個過程以語言學習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語言習得學習效果、 能力為目的,依托學習分析等技術手段,發揮數據驅動力,實現精準支持[5]。
2.評價主體多元化。
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生生評價,讓混合式教學的評價主體更為豐富,從而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及過程變化,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3.評價內容全面化。
將評價體系指標化,分解為一級指標或二級指標,對知識點的考察要全面。混合式教學評價從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維度出發,選擇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構建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這些數據以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教師作為輔助,側重于客觀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同時輔以主觀數據,旨在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評估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5]。
4.評價方式多樣化。
過程評價、學生評教、同行評議,實現全方位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科學公正。對學生學習的指標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進行多重多維系統科學的評價,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教師可提升教學效率,學生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評價結果有益化。
學習過程引導與診斷反饋時,在深入且嚴謹的數學分析與邏輯構造之下,教師可以全面、精細、可視化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全貌。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及時調整內容進度,以便精準實施教學,針對性提高學習效果。
四、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實踐應用
基于精準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秉承“一致性建構”原則整合課程設計系統:學習結果/目標、學習活動、學習評價保持一致。以語言提升為基礎,以素養提升為根本,從以評促學的教育導向評價理念出發,基于標準(量規)進行評價和反饋。根據課程目標,結合混合式學習模式,確定三個維度的多元評價體系:知識、能力和素養。通過為各評價指標合理分配權重,結合定量與定性的考核方式,描繪出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養上的成長軌跡。這些反饋信息將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幫助教師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同時也激勵學生及時自我反思與改進。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充分尊重并認識到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確保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從而真實反映學生在各個方面的進步與變化。
課程依據支架式教學法的“最近發展區”理念,按照課程標準的分級目標框架,以《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為語言水平的難度等級參照;在聽說讀寫譯語言各項訓練中,通過(1)分析學習目標、確定表現標準(2)依據表現標準、設計評價任務(3)基于評價任務、設計評價量表(4)基于量表數據、形成診斷報告。
(一)科學設置評價維度
建立教學效能多維評價機制“精準度”,保證評價結果科學公正。各種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得精準教學評價包括每個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表現數據和系統數據實時數據,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評價。
(二)優化設計評價環節
凝練評價主體最關注的評價項目,突出設計反映教學質量最核心的指標點。增加過程性評價,評價意見實時反饋;優化終結性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項目+評價指標)。通過不斷積累的大數據,過程性考核逐漸描繪出學生學科學習的細致畫像,實現了對所有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客觀和精準地分析與評價。這些數據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有助于他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潛力所在。
(三)改善師生評價體驗
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指引,重構教學評價體系,突出學生的體驗收獲。精準評估在精準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教師下一步的教學實施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大數據支持的精準考核機制下,教師能夠迅速把握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方面的實際能力,有效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基于學生的產出情況,教師可以靈活調整后續的教學內容和策略,確保輸入與輸出的平衡,從而快速制定出針對性的學習方案。這種機制不僅有助于教師準確變換教學策略,還能顯著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四)提升學生評價差異
電子成長檔案袋(E-portfolio)在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通過匯集和整理學習成果,學生能夠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并進行自我反思,進而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責任感。此外,電子成長檔案袋還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靈活調整學習策略,以此提升元認知能力。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學習成果和經驗的平臺,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從學生視角出發,全面審視教學效果的窗口。增強了教學評價客觀化基礎,也提升了學生評價的差異性。
結語
教學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實施是否有效的重要反饋,是在線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精準教學評價的核心是反饋干預機制,深入挖掘、分析學生在各個維度的歷史學習表現數據,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不斷完善、優化后續的教學過程,通過精準教學中傳遞內容、實施教學、評價效果的實施路徑,構建信息化教學生態下的大學英語精準教學模式,確保教學的有序開展。同時,精準教學的開展可以激活信息化教學生態各個環節,相互作用影響、和諧共生,共同打造整體協調、平衡有序及可持續性的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朱倩,沈丹,教育生態學與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J].文教資料,2018(07):238-240.
[2]朱軒,崔曉慧,智慧教學環境下高職院校精準教學模式的設計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33+35.
[3]萬力勇,黃志芳,黃煥.大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操作框架與實施路徑[J].現代教育技術,2018(06):33-34.
[4]閆秀霞.探析信息化時期高職英語多元化課堂生態教學[J].《速讀(下旬)》, 2017(10):87-89.
[5]陳麗娜.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學習效果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0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