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更是為了發展初中生綜合的核心素養,使初中生體驗不同的情感與意志。為了同步推進上述三項工作,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手段。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如通過角色扮演、生活實例分析、結合地理小實驗等方法,構建有趣且有效的地理教學情境。這樣做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的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地理素養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確保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初中地理;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進入廣大教師的視野,這些新方法不僅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還極大地推動了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的優化與變革。深入分析地理知識的特性,可以發現情境教學法與之高度契合。本文將圍繞情境教學法,簡要分析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優勢、常見問題,并探討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構成,以及情境教學法在培養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優勢
什么是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說,情境教學法就是初中地理教師根據當前的教學和實踐需求,通過聚焦不同的元素來創設具體的情境氛圍,讓初中生置身其中,以身臨其境的形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將該教學方法引入地理課堂,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橋梁,使初中生在學習“舊”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情境體驗產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其次,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將地理課堂的理論教學與實踐練習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過程由枯燥變得生動有趣,在改善課堂學習體驗的同時,實現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再次,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有效調動初中生地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初中生的地理學習從“機械學習”轉變為“發現學習”,真正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從而助力初中生主動學習能力的養成。最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還可以促進初中地理教師教學和實踐素養的提升,使授課過程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從而加快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建設。同時,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中學生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運用中的常見問題
雖然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有諸多優點,但在其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而言,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重形式、輕內容。一些初中地理教師在授課時,并未對“情境教學法”形成正確的認知和判斷,導致教學情境的創設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多樣性,而忽略了與課程內容的緊密聯系。雖然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可以獲得新的課堂體驗,但對學業而言,并未產生太多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情境學習時,思維雖然活躍,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卻并不深入。這一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會降低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還會造成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
其二,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容易生搬硬套,缺乏明確的目的性。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其運用都應服務于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教師并未正確使用該方法,使得“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流于形式,沒有為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無法讓學生通過情境深化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這一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會影響初中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還會降低其課堂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其三,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所依托的教學活動相對單一。教學活動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課堂知識講解”只是其中之一。然而,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授課時僅選擇這一種教學活動來營造情境。這種教學活動的單一性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還會降低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效果。這一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同樣會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其四,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學視野、教學思路不夠開闊。教材課本是初中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部分教師在授課時,其視角僅限于“教材課本”所呈現的內容,導致初中生的地理學習無法得到有效拓展,其掌握的知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有限的范圍內,即便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具有諸多優勢,其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一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從根本上阻礙初中生全面堅實基礎與發散學習思維的塑造。
三、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構成
所謂“核心素養”,即極具學科知識特征且具備較強專業性的思維、技能的綜合表現。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構成,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人地協調觀。這一核心素養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具體指初中生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具備該核心素養的初中生,能夠正確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并具體掌握協調二者關系的可行方法。
第二,綜合思維。這一核心素養是地理學的基本思維方法,它主要指初中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分析地理元素時,所展現出的完備、全面、系統、動態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具備該核心素養的初中生,能夠從更多維度考量、分析地理要素,從而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第三,區域認知。這一核心素養是地理學的基本認知方法,它主要指初中生結合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對特定區域的地理元素進行深度剖析的思維能力。具備該核心素養的初中生,會對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地理環境、地理現象產生更加敏銳的感知,并靈活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分析真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第四,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顧名思義,即初中生在戶外考察、自然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中,有效、準確運用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實踐能力。具備該核心素養的初中生,對地理實踐充滿熱情,其知識應用素質也更加成熟。
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中的具體運用
(一)聚焦“形”來創設情境
地理學科的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其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地理知識的真實性。初中生在學習時,可以參照具體、形象的景色、景物、地點。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視角聚焦于“形”來創設情境,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質量,加快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速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這一課程時,可以引入多種“形象”元素來配合“情境”的創設。該課程的重點是讓初中生了解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真實的歷史故事情境,如電影《長津湖》中“冰雕連”在朝鮮極度寒冷天氣下頑強作戰的片段,設疑“為何會有如此寒冷的氣候”,以此引入“氣溫”的內容。這一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分析長津湖與賀州的緯度及同一天氣溫,結合課本地圖分析緯度與氣溫之間的關系;同時,利用同緯度的長津湖和北京的海拔及氣溫數據,推斷海拔與氣溫的關聯。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采用對比方法,在情境中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讀圖、析圖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領會和構建知識。
又如,教師還可以播放黑龍江農業大學冬天第一場雪的視頻,讓學生對比不同緯度下黑龍江和賀州在同一天內的氣溫差異,感受緯度差異帶來的氣溫變化。同時,展示同緯度地區,如賀州市姑婆山山頂雪景與山腳下居民生活景觀的對比圖,讓學生體會因海拔高低造成的不同景觀。這些視頻和圖片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正確處理“人地協調觀”。
此外,開展實驗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可以設計課前小實驗,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模擬海洋與陸地氣溫變化的地理實驗,體驗實驗的樂趣,并分析研究成因,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這種方法讓學生在真實地理環境中運用適當的地理實踐活動方式,實現知行合一、樂學善學。
教師基于“視頻情境”設計導入,不僅點燃了初中生的學習熱情,還促進了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基于生活實際營造教學與練習的情境,則優化了初中生課堂學習的體驗,并加速了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
(二)聚焦“情”來創設情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見,要讓初中生真切感悟知識的內核,以“情”為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地理教師在授課時,同樣可以將視角聚焦于此,以“情”為出發點創設情境,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深化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加速初中生特定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中國的水資源”這一課程時,地理教師可以圍繞“情感體驗”來運用情境教學法。本課程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原因和解決措施。因此,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果城市水資源驟減,每人每天僅能獲得一瓶礦泉水(600毫升)的水量,我們的生活將如何改變?”對缺乏水資源短缺體驗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難以深刻感受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在初中生給出初步回答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與“西海固”地區相關的科普視頻。西海固地區位于甘肅寧夏,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區域之一。通過視頻中人民生活的真實情境,加深學生對水資源短缺對生活帶來影響的感悟。
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小環節,如讓學生進行蹲起、空手跳繩等運動,以加快身體水分的蒸發。隨著知識講解的深入,學生可能會逐漸感到口干舌燥,此時教師應及時制止他們喝水,讓他們在“口渴”的狀態下繼續學習本課程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水”產生更強烈的依賴感,還能讓他們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對“西海固”地區的人民產生更真摯的同情和關心。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以依托“西海固”貧瘠、缺水的畫面創設情境,隨機點選幾名學生上臺,模擬演繹“西海固”人民日常生活的場景。表演結束后,讓學生先喝水調節體液平衡,然后分享對“中國水資源短缺”的看法及有效的處理方法。
教師以“西海固”地區的實例為載體,生動形象地講解知識、安排演繹,不僅加深了初中生對當前地理知識的感知和感悟,還實現了初中生對地理知識和地理實際的共情,進而加速了初中生人地協調觀和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
(三)聚焦“實”來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分為兩大方向:一是教師模擬塑造特定情境,二是立足生活,以真實場景為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式學習。地理教學尤其適用此法,強調“真實情境”的融入。
在“廣西鄉土地理”教學中,可設計地理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一,通過茶文化視頻導入,讓學生了解廣西六堡茶及其產區自然環境,探究自然環境與農業發展的關系;活動二,講述六堡茶沿“茶船古道”的故事,引導學生從交通角度思考對農業的影響;活動三,圍繞賀州茶產業,鼓勵學生為家鄉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這些多維度的教學情境,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因此,在地理課程中創設情境至關重要,它加強了地理知識的應用,促進了知識的融合,有效鍛煉了初中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并有助于培養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素養。
五、結語
初中地理情景教學設計是一種符合地理新課標要求的創新教學模式,它摒棄了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方式,轉而通過創設真實的情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初中地理情景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巧妙設計問題情境。通過這樣的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體驗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與實踐中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文偉.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情境教學優化策略[J]. 新課程,2022(27):45-47.
[2] 王利民. 情境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2(39):53-55.
[3] 裴金亮. 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 互動軟件,2022(08):449-450.
[4] 阿得力江·帕孜力. 基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核心素養課堂構建[J]. 好日子,2022(1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