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紹了面向數字化升級的“集裝箱運輸實務”在線精品課程建設與混合式教學實踐。為應對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課程構建了產教融合、虛實結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育人環境。實施“課前線上理論學習―課中線下任務實施―課后賽證拓展”的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示范推廣,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
關鍵詞 數字化升級;在線精品;混合式教學;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8.003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Online Premium Course on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Practice\" under Digital Upgrade
SUN Yue, JIN Xiaoling, MA Rong
(Yunnan Jiaotong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nline high-quality course and blended teaching practice for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Practice\" oriented toward digital upgrading.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course has constructed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industry-education collaboration, virtual-real combination, and online-offline integ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eaching model featuring \"pre-class online theoretical learning- in-class offline task implementation- post-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xpans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rough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it contributes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upgrading; online high-quality course; blended teach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2023版)》的發布標志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隨著國家戰略層面的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目標的關鍵動力。在這一背景下,集裝箱運輸業正經歷著由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引領的深刻變革。面對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教學資源和模式亟須更新,以解決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脫節及實踐教學不足的問題,滿足培養現代集裝箱多式聯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此,課程組開發了“集裝箱運輸實務”在線精品課程,并實施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 在線精品課程建設情況
1.1" 建設歷程
課程建設分為四個階段。積累期,課程組根據集裝箱運輸行業的需求,調研趨勢與用人標準,系統性重構課程知識架構,并出版“十二五”規劃教材。建設期,課程引入真實項目,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構建實訓環境,通過SPOC平臺實現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學水平,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發展期,課程上線超星學銀在線平臺,與企業合作開發“十四五”新形態活頁教材,融入最新行業知識,課程被評為云南省首批在線精品開放課程。拓展期,課程組深化校校合作與專創融合,合作項目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團隊成員在“挑戰杯”中榮獲國獎,課程組提出的“發展中老鐵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多式聯運模式”建議被中國鐵路昆明局普洱車務段采納,實現了崗位、課程、競賽和創新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動了多式聯運事業的創新發展,智匯賦能成效顯著。
1.2" 多元化、多模態資源建設
在“教學中體驗生產實踐”核心理念的引領下,課程組精心構建了一個集產教融合、虛實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多元化、多模態育人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效果。
1.2.1" 線上虛擬空間:知識圖譜引領的自主學習平臺
知識圖譜驅動的線上自主學習平臺,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揭示知識點間的深層次聯系。平臺整合了1042項教育資源,包括978分鐘視頻、275個動畫及仿真資源,以及2422道多樣化題型的試題,遵循“任務引入―知識準備―任務實施―總結評價―課后拓展”的教學模式。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同時,通過知識圖譜的引導,有效解決了跨學科業務操作復雜難懂的問題。
1.2.2" 校內實訓基地:虛實結合的沉浸式學習體驗
校內構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融入3D港口運營和VR實訓軟件等先進技術,營造開放交互、沉浸感強的學習環境,破除傳統實訓“難盡覽、難還原、難落地”的困境,以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手段助力人才培養。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模擬操作集裝箱運輸業務,深化理解與掌握,提升專業能力與素養,筑牢職業發展之基。
1.2.3" 深化校際聯動與校企合作
打破學校與學校之間的隔閡,跨校合作共享資源。借助兄弟院校構建的“瀾湄航運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作用,發揮學校課程建設優勢,為下一步職教出海做準備。通過與行業領軍企業緊密協作,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形成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聯動的培養機制。
2" 在線精品課程開發與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2.1" 課程目標
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為初階、中階和高階三個層次。初階目標要求了解集裝箱運輸業務流程,掌握集裝箱類型及貨物裝載方法,運用虛擬仿真軟件完成集裝箱港站業務操作,樹立國際物流全局觀,感悟中國在國際運輸業務中的實力與擔當。中階目標要求掌握海運、空運、公路、鐵路單一運輸業務組織流程與方法,分析運輸數據,完成集裝箱單一運輸業務操作,培養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養成嚴謹務實的職業習慣。高階目標要求掌握集裝箱多式聯運流程與方法,制訂集裝箱多式聯運計劃,評估并執行最佳運輸方案,培養跨學科綜合素養,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方法解決業務中的實際問題。
2.2" 課程內容重組及優化
課程采用“1+4+1——1基礎4單項1提升”的結構,涵蓋集裝箱業務基礎,海、鐵、空、公四個集裝箱單項運輸業務模塊以及一個多式聯運綜合提升模塊。通過校企合作,引入海陸港口的自動化裝備、智能識別和智能調度等先進技術,將課程內容細分為21個任務,45個關鍵知識點和技能點,全面覆蓋崗位核心技能。此外,課程緊密結合物流“1+X”證書體系,融合國際貨運代理、關務技能、互聯網+國際經濟與貿易等職業技能大賽要素,實現崗位需求、課程內容、技能競賽和職業認證的有機結合。
2.3" 教學團隊組建
課程教師由具有企業背景的雙師型教師、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依托豐富的行業經驗與教學資源,致力于產教融合與國際交流,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能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前瞻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前沿、實用的教育與實踐機會。
2.4" 產業對接、專創融合、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模式
課程團隊緊密結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通過引入企業實際項目和國際合作資源,實現了教育內容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還激勵他們將創新思維與專業技能相結合,以解決實際問題。此外,課程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精心挖掘和整合思政資源,根據分層目標制定了45個思政教案,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國家認同感、民族意識和文化自信。通過這一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為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3" 教學組織與實施
3.1" 教學模式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團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形成了“三環五階遞進式”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線上理論學習―課中線下任務實施—課后賽證拓展”三個環節,P.I.A.S.D(Preparation-Introduction-Action-Summary-Development)五個步驟創新教學路徑。這一模式緊密結合企業真實項目,通過雙導師、雙場景的實施方式,確保教學與實際工作無縫對接。
3.2" 教學組織安排
課前,教師發布任務,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的指引進行線上自主學習(P);通過視頻、動畫、拓展閱讀等資料學習理論,填寫活頁教材,完成知識儲備工作(I)。教師通過問卷、章節測驗等形式考查學生線上學習情況。
課中,教師通過前測統計分析學情,對重點難點再講解。運用選人、搶答、隨堂練習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活動、保證課堂效率,引入前沿知識、行業模范、強化思政育人。學生分組分工通過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協作討論法、成果展示法等,利用虛擬仿真軟件和校企實訓基地深入體驗崗位工作實施任務(A)。運用任務實施打分表開展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教學平臺形成過程性積分(S),實現從目標設置到打分評價的教學閉環。
課后,教師結合比賽考點布置拓展任務,學生舉一反三,強化技能,教師在線答疑。根據學習金字塔―知識保持度原理開設學生講堂,學生講解優秀作業,從而提升其再思考、再吸收的能力(D)。
3.3" 多元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以職業能力考核為核心,分過程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兩個階段,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系統智評、教師總評四個維度,學生、教師、企業三個主體,綜合評價、增值評價兩個方面實施多階、多維、多主體、多元化評價。
考核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占比各50%。線上借助平臺大數據采集分析并及時反饋,開展過程性考核。含視頻任務(15%)、課堂互動(20%)、線上討論(5%)、章節自測(5%)、簽到(5%);線下為總結性考核,涵蓋分組任務(20%)、期末考試(20%)、個人增值評價(10%)。分組任務實行多主體評價,個人增值評價考量學生的發展性學習成果,第二課堂獲獎及社會活動檢驗應用創新、協同組織、責任擔當等素養達成情況。
3.4" 實施效果
3.4.1" “以學生為中心”學習參與度高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內容所學即所用,教學環境多樣、教學手段互動性強,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程每期線上教學資源學習率近100%,訪問量逐期大幅遞增,最近一期線上學習平均成績為89分。線下學習參與率高,課堂平均互動108次/期。
3.4.2" 教學目標達成度高,育人成效顯著
課程累計開課7期,學生平均成績86分,任務點平均學習進度95%,知識點平均掌握率84%,累計訪問量596萬次,學生評教97分以上,督導評課優秀。學生在技能大賽中斬獲“關務技能”賽項國賽三等獎1次,省賽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貨運代理”賽項省賽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互聯網+國際貿易”賽項省賽三等獎3次;獲“挑戰杯”國賽三等獎1次,省賽一等獎2次。
3.5" 示范推廣
課程歷經多年精心打造與創新,已取得顯著的示范推廣效果。作為云南省首批在線精品開放課程,通過超星學銀在線平臺全國推廣,其混合教學模式備受關注。課程負責人及團隊通過國家培訓項目、出版社直播等渠道,廣泛傳播教學經驗和成果。目前,已有超45所學校、2578名學生參與學習,配套新型活頁教材銷量突破4000冊。課程通過專創融合、模式創新與合作創新,既解決了實際業務問題,又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教融合國際化進程,特色創新成果顯著。
4" 展望
隨著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中老鐵路的開通、瀾湄區域合作的加強,以及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對集裝箱運輸專業人才的需求愈發緊迫。團隊將持續優化“集裝箱運輸實務”課程,緊跟行業動態,更新資源,擴充本土與國際教學案例,加強產教融合,拓寬國際視野,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同時,課程將擴大示范效應,通過在線平臺推廣,旨在為更多院校與企業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職業教育均衡發展,助力物流行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報告(2023)》正式發布[EB/OL].(2024-08-07).https://www.ict.edu.cn/news/bybbs/zxhy/n20240807_85090.shtml.
[2] 重大新聞網.《中國教育報》:重慶大學探索“四鏈”融合構建“大工程觀”育人新生態[EB/OL].(2022-06-22).https://news.cqu.edu.cn/archives/news2/content/2022/06/22/6eee0a4c2df34ebadcd216c7956275b8ff4db683.html.
[3] 楊曦.高職院校在線精品課程建設路徑與實踐探索以“模擬導游”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2024(18):27-30.
[4] 鐘艷.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在線精品課程資源與信息技術建設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3(10):191-193.
[5] 張曉青,楊靖,嚴鵬.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在經管類在線精品課程中的建設與應用——以《國際商務管理》課程為例[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