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深入剖析了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人文關懷缺失的緣由,包括理論與實踐分離、學生特質與教育引導不足、教學滯后于行業需求、社會價值觀沖擊等,進而通過構建創新教學路徑,涵蓋理論實踐融合、個性化培育、教學內容更新及價值引領強化等方面,旨在培育兼具專業技能與深厚人文關懷素養的護理人才,以適應現代醫療護理行業的發展,推動高職內科護理教學改革與行業人文關懷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高職內科護理;人文關懷;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8.017
Study on Innovative Pathways for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eachi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Care
CAO Lijuan
(Linxia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Linxia, Gansu 731100)
Abstract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 in voc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eaching, including the sepa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sufficient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guidance, teaching lagging behind industry needs, 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valu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paths, cove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ersonalized cultivation,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ing value guidance,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nursing talent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ound humanistic care literacy,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nursing industry, promot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y humanistic care level.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humanistic care; teaching innovation
在現代醫療護理語境下,人文關懷成為護理服務的核心要素之一。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作為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環節,卻面臨人文關懷缺失的困境。這不僅影響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也難以滿足行業對護理人員的多元需求。深入探究其缺失原因,并構建有效的創新教學路徑,對提升高職內科護理教學質量、促進護理學科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人文關懷缺失原因分析
1.1" 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分離
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未能實現有效銜接與深度融合。理論教學往往局限于課堂內的知識傳授,側重于內科疾病的醫學原理、護理流程等內容,與實際臨床情境中患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脫節。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多依據教材按部就班地闡述理論知識,缺乏將臨床實踐中的真實案例及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要點融入教學的意識與方法[1]。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難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患者護理場景相聯系,無法深刻體會到臨床實踐中人文關懷對于患者治療效果和康復進程的重要影響。
在講解內科疾病護理要點時,僅強調護理操作的規范和標準,未提及患者在患病期間可能面臨的心理壓力、家庭困境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特殊需求等人文因素,導致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或工作后,難以迅速適應并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人文關懷能力薄弱。
1.2" 學生個體特質與教育引導的錯位
高職學生展現出多元的個體特質,他們入學前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以及個人價值觀各有不同[2]。相較而言,當下的內科護理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尚未能周全地顧及這些個體特質與人文關懷教育的契合度。部分學生或許因成長環境的獨特性,在對他人情感的感知上稍顯遲緩,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與能力有所欠缺。而在教學進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所開展的引導與教育還存在可優化的空間。
對于人際交往中偏內向、不擅長表達情感的那部分學生,教師給予的助力稍顯不足,未能充分提供適宜的機會與有效的方法,助力他們增強與患者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對患者情感需求的洞察敏感度。并且,從教學內容的規劃來看,個性化的人文關懷教育模塊有所缺失,較難全面滿足不同學生在人文關懷素養進階之路上的多樣化訴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文關懷教育的整體成效不盡如人意。
1.3" 行業需求變化與教學滯后的矛盾
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內科護理行業對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要求。然而,高職內科護理教學卻未能及時跟上行業需求變化的步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仍然較為傳統和陳舊,缺乏對新興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模式的及時更新與引入[3]。在現代醫療環境下,患者對于醫療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以及對自身隱私保護的要求日益增強,而教學中卻未及時將這些內容納入人文關懷教育體系,使學生在面對患者的相關訴求時不知如何應對。
對于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中的人文關懷要點,如與不同科室醫護人員協作過程中如何保障患者的整體護理體驗等方面的教學也存在嚴重滯后,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較為明顯。
1.4" 社會價值觀多元與教育定力的考驗
當今社會處于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各種思潮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高職內科護理教學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面臨著教育定力的嚴峻考驗。一方面,部分學生受到社會上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注重個人利益和職業回報,忽視護理職業所應承載的人文關懷使命[4]。例如,一些學生認為只要掌握專業技能就能在護理行業中立足,而忽略與患者建立良好情感關系、給予患者精神支持等人文關懷方面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當下環境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過度聚焦護理工作技術層面,而對其人文內涵有所忽視的現象。在此情形下,教師倘若自身的教育信念不夠堅定,價值引導能力有所欠缺,那么想要在教學中穩穩守住人文關懷教育的陣地就頗具挑戰,進而使得人文關懷教育在多元社會價值觀的碰撞下,出現被弱化的傾向。
2" 基于人文關懷視角的高職內科護理教學創新路徑構建
2.1" 搭建理論與實踐交互的橋梁
構建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是重塑高職內科護理教學路徑的關鍵。教師在理論教學階段,不能僅停留在內科護理知識的表面傳授,而應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關懷內涵。例如,在講解疾病病理機制時,同步闡述疾病對患者生理機能、心理狀態及生活方式的多重影響,引導學生理解患者在患病過程中的整體需求。在教學設計上,將人文關懷理論知識如倫理學、心理學原理等,有機嵌入內科護理專業知識體系,使二者相互滲透。
同時,大力拓展實踐教學。與臨床實習基地深度合作,共同構建高度仿真的醫療場景實踐平臺。除常規護理操作訓練外,著重設置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實踐項目[5]。例如,設計患者就醫全流程模擬,從患者入院接待時的熱情引導、耐心傾聽訴求,到住院期間護理操作中的細致關懷、對患者情緒變化的敏銳捕捉與應對,再到出院時的全面健康指導與心理支持,讓學生在完整的實踐鏈條中深刻領悟人文關懷的實踐要點。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安排教師與臨床帶教人員全程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偏差,詳細講解每一個環節中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技巧,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精準轉化為實際行動,全方位提升學生在真實護理場景中的人文關懷實踐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與協同發展。
2.2" 實施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育
基于高職學生的個體特質構建個性化的人文關懷教學策略,是提升教學成效的重要環節。在入學伊始,教師可綜合運用心理測評工具、面試交流以及行為觀察等多種方式,全面評估學生在性格、人際交往、情感感知等多維度的特質表現。依據評估結果,精細劃分學生層次與類別,設計分層教學目標[6]。
對于綜合素質較高、人文關懷潛能較大的學生,創設拓展性學習空間。引導他們深入研究前沿護理理念中的人文關懷創新模式,鼓勵其參與校內科研項目或社區護理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深化對人文關懷的理解與運用,并要求學生定期提交實踐報告與反思總結,促進其向專家型護理人才方向發展。
針對基礎相對薄弱、人文關懷意識較為欠缺的學生,定制基礎強化課程。從人文關懷基本理論的深度解析入手,結合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資料與案例故事,幫助他們構建扎實的知識框架。隨后開展系列實踐訓練,如模擬病房中的一對一溝通訓練,著重規范語言表達、肢體語言運用以及情緒感知反饋技巧等。每次訓練后教師還應進行詳細的行為分析與指導,逐步增強學生在護理情境中的自信與人文關懷能力。
同時,為每位學生建立數字化人文關懷學習檔案,動態記錄學習歷程、階段性成果及教師評價反饋等信息。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洞察學生學習成長的趨勢,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科學依據,保障教學活動始終貼合學生個體發展需求,使每個學生在個性化培育的路徑上都能實現人文關懷素養的穩步提升。
2.3" 推動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的同步更新
構建與內科護理行業發展相適配的教學內容更新機制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任務之一。設立專職教學研究團隊,團隊成員不僅涵蓋校內資深教師,還可邀請臨床護理專家及行業協會代表參與。團隊定期開展系統的臨床一線調研活動,采用實地觀察、醫護人員訪談、患者滿意度調查等多維度調研方法,全面收集行業最新動態信息,深度剖析其中人文關懷的新趨勢、新要求以及面臨的新挑戰。
依據調研成果,全面梳理與更新教學內容。在基礎理論教學方面,除了融入新興的內科護理技術與理念,還應著重增加與人文關懷相關的前沿研究成果,如跨文化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差異分析等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實踐教學環節,根據行業對護理人員應急處理能力與人文關懷結合的需求,設計高度仿真的應急護理場景模擬教學,要求學生在處理緊急病情的同時,還應展現出對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安撫、信息溝通等人文關懷素養。
積極與行業機構合作開展聯合培訓項目。借助行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到先進醫療機構觀摩學習的機會,親身體驗行業領先的人文關懷服務模式[7]。同時,邀請行業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實際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與經驗教訓,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深入理解行業需求,確保教學內容時刻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并卓越地滿足崗位需求,推動內科護理行業人文關懷水平的整體提升。
2.4" 筑牢價值引領的教育根基
在高職內科護理教學中,穩固價值引領的基石對于培育學生的人文關懷素養至關重要。教師在課程講授、實踐指導及日常交流中,應全方位滲透護理職業價值觀教育。例如,教師在講解內科護理倫理困境時,可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抉擇背后的價值導向,使其深刻領會人文關懷在職業行為中的核心地位。
除開設護理職業道德與法律規范課程外,還應組織學生深入剖析違反人文關懷原則的真實案例,通過案例研討、模擬法庭等形式,讓學生清晰認知違背職業操守的嚴重后果,強化其法律與道德意識。
積極營造濃郁的校園學術氛圍,定期舉辦護理人文關懷學術節。設置主題演講、論文競賽、小組辯論等環節,鼓勵學生圍繞人文關懷在不同內科護理場景中的應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關懷策略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同時,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展示學生的人文關懷感悟與實踐成果,激發全體學生的共鳴與追求,使學生在多元的學術交流與文化浸潤中,將人文關懷內化為自身的信念,在未來護理工作中,無論面對何種復雜環境與挑戰,都能堅守人文關懷理念,踐行護理職業的神圣使命。
3" 結語
高職內科護理教學的人文關懷培育是一項系統且長期的工程。本文通過對人文關懷缺失原因的深度解析與針對性創新路徑的構建,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理論與實踐的交互中,學生能更好地領悟人文關懷的實踐要點;個性化培育可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學內容與行業同步更新確保人才與崗位適配;價值引領則筑牢學生人文關懷信念的根基。持續推進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培養出大批專業精湛且富有人文情懷的內科護理人才,為醫療護理事業注入強大的人文力量,推動整個行業朝著更人性化、專業化的方向邁進,實現高職內科護理教學質量與行業人文關懷水平的雙重躍升。
參考文獻
[1] 馬延玲,王艷琴,付曉榮.體驗式教學在兒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實習體驗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6):184-186.
[2] 黃元琦,梁波,趙小樂,等.基于ADDIE模式的敘事護理教學在門診服務志愿者人文關懷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蛇志,2022,34(2):279-282.
[3] 云志宏,劉淑艷.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的高職護理專業用藥護理教學改革策略[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22,44(S1):96-97,101.
[4] 馬麗,彭青.敘事教學策略對高職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影響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9):96-98.
[5] 顧云浩,吳立超,周亞萍.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的高職護理專業用藥護理教學改革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22):30-33.
[6] 王霞,安艷玲,閆捷,等.糖尿病“三導向”護理教學模式對學生人文關懷能力及專業素養的影響研究[J].智慧健康,2023,9(19):196-198.
[7] 呂小芳,章佳妮.基于敘事醫學的護理教學方法在提高中醫骨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4,32(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