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是提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該文從基地建設的內容與模式、校企雙方的角色定位與職責分配、實施策略等維度進行了系統探討。研究指出,高校需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而企業應提供實踐平臺與資源支持,雙方需強化合作溝通,促進資源共享。該研究結論對于推動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實習實訓基地 "產教融合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G86-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7-0093-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for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Chuanyong
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Wuhan, Hubei Province, 430415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to jointly build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base construction, the role positioning and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of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play the main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enterprises should provide practice platforms and resource support, and both sid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resource sharing.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承載著培養社會體育指導人才與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卓越的實踐技能。然而,當前該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面臨一些問題,諸如校企合作不夠緊密、實習實訓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管理機制不健全等,這些問題難以滿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加強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關鍵作用。
1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內容與模式
1.1 "基地建設的內容
1.1.1 "硬件設施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的硬件設施是保障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物質基礎。需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需求,合理規劃并建設功能全面、設備先進、環境優良的場地設施。這包括建設滿足實習實訓需求的室內外體育場館、健身測試與康復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專業場所,并配備先進的體育器材、設備和信息化教學系統。同時,需注重場地設施的安全性、環保性和人性化設計,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條件,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1.1.2 "軟件環境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的軟件環境對于提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培養水平至關重要。應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與行業發展趨勢,優化實習實訓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發高質量的實訓項目和教學資源。這包括制訂科學合理的實習實訓大綱和教學計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模塊,開發反映行業特點和前沿動態的實訓項目,編寫配套實訓指導書和教材,建設網絡化的教學平臺和資源庫。此舉旨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與時俱進的實踐機會和學習資源,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1.1.3 "管理體系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的管理體系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培養有序進行的制度保障。應遵循校企合作原則和人才培養規律,建立健全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制度。這主要包括成立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實習實訓基地管理委員會,明確各方職責和權限,制訂完善的運行管理、績效考核、安全保護等規章制度。同時,建立定期溝通協調、及時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和人員,加強對實習實訓過程的指導、監督和評價。此舉旨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和學習氛圍,確保實習實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目標的實現[1]。
1.2 "基地建設的模式
1.2.1 "校內基地建設模式
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依托學校現有資源,在校園內構建專門的實踐教學場所和設施,為學生提供模擬職業環境下的實習實訓機會。該模式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管理更為便捷,能夠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和進度緊密銜接,便于對學生進行系統指導和考核。同時,校內基地可根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特性和需求,設置多樣化的實習實訓項目和場景,例如健身俱樂部運營、體育賽事組織、運動康復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洞悉行業動態,培育職業技能,提升實踐能力,為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1.2.2 "校外基地建設模式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通過與體育行業企業、機構合作,在校外選取合適的場所和單位,為學生提供真實職業環境中的實踐鍛煉機會。該模式使學生直接接觸行業一線,深入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體驗實際工作任務和要求,從而提高其職業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校外基地建設有助于增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在選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時,需綜合考慮企業的資質實力、場地設施、指導人員等因素,確保學生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和職業體驗。
1.2.3 "校企共建基地模式
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投資建設、管理和使用實習實訓基地,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該模式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和就業服務。在此模式下,學校可充分利用企業的場地設施、技術設備、項目資源等,開展針對性強、貼近實際的實習實訓活動;企業則可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設置、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提出行業需求和標準,為學校輸送優秀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2]。
2 "校企雙方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的角色與任務
2.1 "高校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的角色與任務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扮演著領導者、規劃者、支持者和監督者等多重角色。其肩負的重要任務包括提供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支持、組建專業教師團隊,以及建立質量監控與評估機制等[3]。高校應發揮主導作用,依據專業特點和行業需求,科學規劃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方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模塊,強化實習實訓的比重。同時,選派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擔任實習實訓指導,建立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制度,以提升其實踐教學能力,并聘請行業專家參與指導,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此外,高校還需建立完善的實習實訓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制訂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指標,加強全過程管理與考核,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以持續改進實習實訓工作,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2.2 "企業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的角色與任務
企業作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關鍵參與者,在校企合作中扮演著資源提供者、教學實施者、需求反饋者等重要角色。其承擔的主要任務包括提供實習實訓崗位和項目、參與實習實訓教學與管理,以及建立校企合作反饋機制等。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根據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設計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習實訓項目,提供體育活動組織、健身指導等多個業務領域的實踐崗位。同時,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業務骨干擔任企業導師,參與實習實訓計劃的制訂、教學組織實施和學生日常管理,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此外,企業還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反饋機制,通過定期會商、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及時向學校反饋人才需求變化和培養建議,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進實習實訓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動。
3 "校企合作視域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實施策略
3.1 "明確建設目標
校企雙方應在充分調研與溝通的基礎上,依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行業發展需求,科學設定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與階段目標。總體目標需清晰界定基地的功能定位、規模布局、建設內容等,體現政府引導、學校主導、企業參與、多方聯動的建設原則,并凸顯實踐育人與產教融合的辦學理念。階段目標則需細化總體目標,明確各建設階段的重點任務、進度安排及預期成效,為基地建設提供可操作、可考核的行動指引。
在明確建設目標后,校企雙方需將目標分解細化至基地建設的各個環節,構建一套覆蓋面廣、指向清晰、邏輯嚴密的目標體系。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核心任務,針對實習實訓場地、設施、師資、課程、項目、管理等關鍵要素,制訂配套的建設規劃與實施方案,明確建設重點與改革方向。例如,在場地設施建設中,需根據專業特性和實訓需求,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科學配置硬件設備,強調實用性、先進性與安全性。
3.2 "完善管理制度
校企雙方需依據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目標,明確雙方在基地管理中的權責界限,厘清管理職責,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共同制訂一系列覆蓋基地建設全過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涵蓋組織管理、人事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安全管理、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構建布局合理、內容全面、重點突出的制度體系。在制度制定過程中,雙方應充分協商,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注重制度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制度能夠為基地建設提供切實有效的規范和指導。
校企雙方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制度宣傳解讀力度,使全體師生和管理人員準確理解制度內容,自覺遵守制度規范。定期開展制度培訓,引導師生掌握制度要點,熟悉具體流程,提升制度執行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將制度執行情況納入基地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跟蹤檢查、督導評估等方式,及時發現制度落實中的問題與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推動制度不斷完善與優化。
3.3 "強化過程管理
校企雙方需成立聯合工作組,確立明確的分工協作機制,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強化統籌協調與溝通對接。以實習實訓項目為核心,科學規劃項目流程,優化工作方案,設定清晰的時間節點、質量標準和考核辦法,對學生的企業實習實訓活動實施全流程跟蹤管理。特別關注實習實訓計劃的制訂、學生崗位的分配、指導教師的配備、教學組織實施等關鍵環節,實施精準管理與動態管理[4]。實時掌控各環節的運行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即刻診斷并采取改進措施,消除影響實習實訓質量的所有不利因素,保障實習實訓工作規范有序、安全高效地進行。
在教學管理方面,校企雙方教師應深化教學協同,推進“雙元”育人模式,實施“引企入教、引教入企”策略,促進教學與實踐的一體化融合。校內教師應與企業導師加強協作,共同制訂實習實訓大綱和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優化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同時,加強過程考核與監控,校企雙方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實習表現,通過學習日志、實習報告、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動態記錄并反饋學生的實習實訓進展,實施過程性評價[5]。
4 "結語
總之,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是深化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戰略選擇。高校與企業應強化協同聯動,在共建共享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進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展望未來,隨著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這對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因此,校企雙方需攜手并進,在協同創新中不斷攻克難題,努力開創基地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張婧,阮宜杰,吳勇.校企合作模式下體育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路徑和培養模式探究——以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例[J].健與美,2023(12):129-131.
[2] 孫晨晨,楊倩.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31):117-121,126.
[3] 周志博,彭國強.體育強國進程中國際一流體育訓練基地建設的域外經驗與中國鏡鑒[J].中國體育科技,2024,60(8):3-14.
[4] 管鴻波.以就業為導向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23.
[5] 劉璐.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對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1,39(5):15-20.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25.07.024
基金項目:2021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校企合作視域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1484)。
作者簡介:張傳勇(1983—),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