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備課;數感;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89—01
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的課堂。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著高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和教師課后的反思與研究。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實現高效課堂。
導學新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高效課堂,就要下足課前準備工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還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工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點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并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教師從“溫故”出發復習本課所用到的舊知識,以舊引新、以舊促新,既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又激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例如,在講授“矩形”時,教師可先出示形狀可變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然后調整相鄰兩邊所夾的角度,使其成為直角,從而引出矩形的概念,繼而轉入對矩形的研究。這樣,學生既能深刻理解矩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又能牢牢掌握矩形的特性及其與平行四邊形的共性。
培養數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惟書”、“不惟師”,勇于提問,敢于質疑。營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躍,課堂教學才會收到高效率。
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是建立明確的數的概念和有效地進行數學活動的基礎,是將數學與現實問題建立聯系的橋梁。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在不斷深入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已的知識結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拓展練習
所謂“拓展練習”就是指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或師生合作學習新知后,教師根據學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的拓寬、伸展性訓練。該環節運用得好,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甚至還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所以有人認為,沒有習題訓練的數學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學課。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數學教師總是在每堂課中穿插或課后布置一些習題,讓學生鞏固新知,形成能力。
那么,初中數學教師應如何設計習題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我認為習題設計,要有助于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并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