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純
摘 要:識字是語文教學之基礎。低年級把好識字關,為閱讀教學開好局;提高學習興趣,加快識字速度,形成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又有促于更多的識字;教給閱讀識字方法,拓展識字渠道,增加識字量。以識字教學為手段促進閱讀,以閱讀教學為目的實現識字教學量的飛躍。使識字教學由量變到質變。
關鍵詞:快樂;自主;高效
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的地位至關重要,它是語文教學基礎之基礎。把好識字關,為閱讀教學開好局,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兒童“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讓孩子們快速識字,盡早進入讀書狀態?我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虛心學習,大膽實踐,收獲了一些感性認識,愿以此文和更多的同行分享。
一、讓學生初步認識漢字的結構特點,從趣味識字開始,讓學生感到識字的有趣和快樂
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復雜多變,一筆(音)之差,差之千里,所以說識字教學既深奧又枯燥。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平淡中尋找樂趣,這是最核心的地方。教學中必須遵循規律,由簡至難,要讓學生感知識字的用處,感受識字的樂趣,嘗到識字的甜頭,從而主動地識字認字。為此,我們要和學生一起帶著童心童趣分析字形結構,尋找有趣的“興奮點”。例如,學習會意字“暖”時,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個學生說得真形象,我幫他編成順口溜:太陽出來了(日),有個小朋友(友),舉起一雙手(爪),太陽真(暖)和。學生自編字謎:7+1是啥字(丑)。利用同音字、形近字編兒歌、編字謎等這種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益無害,既活躍了課堂,又開放了思維。以上這些方法,無疑對學生識字的興趣和主動識字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識字教學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是一種挑戰。(1)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所學生字有理性分析,充分估計到學生識記的困難和可能的誤區。(2)堅持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要教給學生利用識字工具識字和相互交流識字等方法快速認讀生字。(3)堅持當堂檢測評價,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讓他們體會主動學習收獲成功的快感。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感受到快樂,這是讓人最感欣慰的事情。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識字的主動性,為閱讀而識字,以識字促閱讀,使學生樹立目標意識
讓學生懂得為了多讀書,就要多識字。低年級學生還不知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大道理,但是為了實現目標就要付出努力的淺顯道理學生應該懂得,并且應該從小著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能否形成健全人格,能否成就人才的關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關系,強調目標意識,對每一篇或一組課文都要制訂具體的讀、寫、認、記的目標,并把這些目標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1.預習課文——接觸生字。在預習時,要求學生在初讀時把不會讀的字詞畫出來,小組中交流,通過互相聽讀字詞試讀課文,加深對字詞的印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生字詞語就有了初步的認識。
2.初讀課文——熟識生字詞語。有了對預習效果的檢查評估,教師指導閱讀課文就容易多了,哪些詞語和句子是閱讀卡殼的障礙,在指導閱讀時應該有所側重。通過指導閱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被學生初步消化吸收,再通過寫字寫詞練習,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熟讀課文——理解字義。常言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好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詞語,要經過反復再現才能牢記于心。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吸收,可以對照上下文理解字義記憶字形,也可以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去辨別識記。要鼓勵學生用心讀書,善于讀書,要養成字典(詞典)不離手的讀書習慣。書讀的越多詞語積累就越豐富,認識的字也就更多,所謂見多識廣就是這個道理。閱讀教學重在讀,用識字帶動閱讀,以閱讀促進識字,形成良性循環。
三、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好學、善學的好習慣、好品質
古人云:“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古至今,識字的方法很多,如掃盲班,識字速成班等,目的是突擊識字。那種識字大多是機械記憶,記得快,忘得也快。這對于兒童識字是不可取的,教兒童識字,重點是學習識字方法,“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分析字形、結構,傳授學習方法,善于學習思考,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在我們的周圍,可以用來識字學習的資源很多,如電腦電視手機、標語、廣告牌、警示牌、宣傳畫、名言警句等。所以說,我們識字多少不是只在課堂上學了多少決定的,很多的字詞、很多的知識都是在后來的閱讀實踐中,在不斷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得到的。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只要我們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善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利因素,善于發現善于總結,就能使他們時時感到輕松快樂,常常收獲成功的喜悅。讓興趣始終陪伴著學生健康成長,讓興趣成為學生成就未來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