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玲
摘 要: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對老師的要求也不一樣,從教學過程探討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課。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備課;課堂教學;課堂小結
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教學方法不同,對
老師的要求也不一樣。它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用科學的世界觀去武裝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門開啟智慧的藝術,它要求老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
一、課前做到“二透—選”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備課就是教師在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它要求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仔細鉆研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案。
1.“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要把握以下五個環節。
(1)課程目標
只有理解課程目標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地鉆研教材、探索創新。
(2)教材內容
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
(3)重點、難點
教師不應把教學重點和難點相互混淆。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在教材知識總量中占較大比重。教學重點很容易依據教學內容被確定。教學難點除少數處于教學重點之外,大多數則包含于教學重點之中,在教材總知識量中比重較小。它的特點具有局限性、差異性和局部性。在備課和教學中,教學難點往往不易被發現。
(4)教材特點
政治課不同于其他課,不僅要看教材內容,而且要結合當前國內外時政熱點以及科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充分體現出教材的時代性、思想性、知識性、系統性。
(5)教材疑點
所謂教材疑點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部分。
2.“吃透學生”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取得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鉆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全面發展。反之,如果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知識要求、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似是而非,就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吃透學生要做到六個了解:
(1)了解班級基本狀況
包括班級特征、學生構成、智能結構、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
(2)了解學生個性特征
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師生關系、居住地址、家教環境等個體的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3)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
一是班級的整體基礎,二是個人的學習基礎,三是了解班級中優中差生的所占比例。
(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
(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
學生的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思維、想象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信息接受、處理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術掌握運用能力等。還包括學生的氣質、性格、動機、興趣、自信、自律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很大的,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為發展個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6)了解學生動態變化
教師備課過程中,只有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其學習、思想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才能編寫出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教案。
3.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又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更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境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二、生動傳神地搞好課堂教學
成功的教案不等于成功的教學,要使精心設計的教案轉化成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課堂,進而轉化成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必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寫,學生的說、練等教學活動來實現。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用生動、親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解,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的“講”,不僅要語言精練,重點、難點突出,還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努力做到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益。學生的“說、練”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選擇性地練,要練重點與難點。通過“講”“練”等方式,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經過多次反復練習,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以肯定成績為主,創設成功機制,使每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幫助他們樹立成功的信心,架起學生通往成功的橋梁。
三、認真總結,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的小結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每堂課講授完畢之后,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運用畫龍點睛的語言,簡明扼要地對所學知識小結一下,使學生形成—個清晰系統的知識脈絡。通過小結,最終達到突出重點、難點,明確教學目的的結果。小結之后,教師可適當布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代表性的、能夠檢驗各個層次學生學習情況的思考題,以此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掌握教學動態,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教學規律,勇于實踐,正確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等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信陽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