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
摘要: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多類專門人才的需求,也為了拓寬高中生升學就業渠道,組建美術特長班,本文嘗試了新的高中教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類推進;分層教學;專業技能;文化知識;思想素質教育
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組建美術特長班是為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嘗試新的高中教育教學模式而建立的。高中美術特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體現整體性、基礎性,又要體現適應性、現實性、超前性,還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師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和藝術素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結合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教學方法。
一、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藝術院校專業目錄調整,在入學考試中強調“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的思路。在注重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相結合的前提下,結合美術專業的特點和招生入學考試方式的連貫性及相關要求,并總結近年來全國藝術院校美術專業招生入學試題的基本特點和總體要求,我們為美術高中特長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制定了嚴格的教學計劃。
1.高一新生。從專業成績及水平看,基礎較差,基本功不夠全面、扎實,因此需要從基礎訓練開始。面對一個繪畫對象,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急于動手,首先,引導學生對所畫對象進行全方位觀察,找到最能突出對象特點的角度,或者自己認為最容易畫的位置,再動手畫。構圖完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然后,讓學生明確教學目的,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觀察、分析,促進學生眼手腦高度協調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階段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任務。對于大多數學生普遍存在的技法問題,教師要適時進行集中輔導。可把作業排放在一起,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大家一起討論該如何畫,讓學生在討論、發表自己看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評析能力。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待和學生達成共識后,教師做示范講解。盡量少改動學生的畫面,保持學生個性發展。高一年級的課程安排以石膏幾何體、素描靜物、人物速寫和簡單的色彩訓練為主,訓練中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量使學生感覺在快樂和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鼓勵,使其發現自己的優點,樹立繪畫的信心,能從容作畫。
2.高二年級。通過高一一年的系統專業訓練,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美術基礎,并且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網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信息的容量,滿足學生多種感官對知識的獲取能力。首先,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名家和各大院校的優秀作品,拓寬學生的眼界,眼光高了,手上的技術才能跟上。同時讓學生找到對應畫風的院校,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練習,并適時穿插理論知識講解。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中積極教給學生學會提問的技能,并適時肯定贊賞學生,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專業教學中許多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體驗的機會。對于學生中出現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教師可采取分組式教學。讓優生帶差生,使優生成為教師專業輔導過程中的得力助手,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優生在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時,自己會更深層的去思考,達到教學相長。對提高全班的整體水平具有很大作用。總之,教師教學方法要靈活,要多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注重培養學生興趣。
3.高三年級。馬上就要面臨高考,課程緊、壓力大。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直接抒發各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促進交流,學會溝通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壓力誰都有,關鍵是化壓力為動力。從近幾年的許多院校的考試內容看,考試形式越來越靈活,由原來的素描頭像、水粉靜物一統天下的局面換成了素描靜物、場景、圖形創意、詩文內容速寫等,有好多考生在考試中“抓了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教師要不斷強調學生要深入生活多畫、多記、多觀察,在頭腦中積累素材。創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指導學生創作練習,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表現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利用各種機會鍛煉學生。如在教學中開展一些比賽,給大多數學生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和成功的機會,消除課堂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藝術節,并勇于參展,讓學生明白好的作品,必須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要能通過鑒賞家、美術愛好者們的欣賞、評判的考驗。增強特長生參展的信心,讓他們認識到藝術創作需要經過無數次的摔打、磨練、失敗的過程后,終究會畫出優秀的作品,高考才會考出優秀的成績。
二、關注文化課學習
特長生教學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還要重視文化課的要求。文化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沒有文化品味的藝術只能是工匠的技能。隨著近幾年高考分數線的不斷提高,對文化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化和專業不平衡,知識結構不完善,會導致有的學生升學中因文化課成績而落榜。所以,專業教師必須及時和班主任以及文化課教師交流,并保持長期聯系,在做好專業課教學的同時,也要督促學生的文化課學習。
三、思想素質的培養
在特長生教學中,有的學生平時上課不努力,還經常出現曠課現象;有的生活不節儉,亂買東西亂花錢,不體恤父母……思想素質差,畫得再好也是枉然。所以,我們在注重學生專業課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
四、做好學生的成長檔案記錄和追蹤記錄
學生成長記錄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選擇可以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基本成分是學生不同時期的作品,也包括學生對完成作品過程的描述或心得記錄,還有教師、同學、父母對作品的評價等。主要目的是記錄學生發展的全過程,客觀形象地反映學生某些方面的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
當然,美術教學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工作,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重點培養學生的素質,在基本功、創造力和應變能力上下工夫。經常采用激勵的原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揚其所長,攻己所短”,并指導學生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寫出心得體會,通過交流與同學分享成果。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