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利用生活用經驗、社會實踐、生動故事和化學史、化學實驗等多條途徑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從而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問題情境 生活經驗 職校生 化學實驗 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64-01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有目的, 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 促使學生去質疑問難。也就是,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時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問題源于情境,問題情境教學的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的問題教學法或談話法。從后來的教育家的主張和觀點中也可找到問題情境教學的蹤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情境如果新穎合理,達到“跳一跳,摘桃子”的這樣的效果,就能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達到多元化的素質教育目標。
一、創設問題情境從生活經驗入手
化學就是一門研究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學科,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而那些在同學們生活中體會到過的一些化學問題可以不斷激發職校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就要善于從生活中去挖掘常見的一些實際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讓深切地體會到化學的妙處,它與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學好化學才能更好地生活,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解過氧化物的性質時,可以聯系一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江湖騙術:白紙血印,給學生展示一下白紙上赫然出現血手印的過程,學生在特別驚訝的同時,適時提出問題,這個現象的原理是什么?從中說明了什么問題?最后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得出了問題的最終答案那這就是大師們說的血手印,這其實不過是堿和酚酞的顯色反應,‘血的消失就是過氧化氫的氧化……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獲得思索樂趣的同時很愿意去接受和掌握知識。
二、通過社會實踐的挖掘創設問題情境
建構主義的理論分析認為,只有當學習者自身的經驗和社會自然情境能夠與教材中所講授的知識結合到一起才容易發生遷移。對于職校生來講這一點對他們尤其重要,如:在講“蛋白質”這節課時,大家都聽說過“大頭娃娃事件”吧?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了,可見這個事件同學們都深有感觸,于是結合多媒體回放當年的事件圖片,學生看到因營養不良而使原本健康的孩子發育受阻甚至沒了健康和生命,學生的眼里滿是憤怒和同情,接下來我又簡單講述了事件的經過后開始向學生提問:1.為什么這樣的奶粉會導致嬰兒水腫?2.奶粉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它有對人體的發育有什么作用?從中引起此次課的主題,這樣的設計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也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更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命的情感及道德教育。
三、利用講授與化學知識有關的生動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才能由此而產生努力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很多,比如說聯系學生身邊一些喜聞樂見的故事、一些生動的化學發展史、動畫及影視故事等,都會對學生融入學習活動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在講有機化合物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講述一個國外的電影《絕命毒師》,在這部電影中沃爾特-懷特(Walt White)這位化學老師利用自己的知識制毒賺錢,為自己治療癌癥的故事。在制毒過程中,沃爾特逐漸從一個愛家愛妻兒的好丈夫轉變成一個殺人無數的大毒梟。由于他是一個擁有專業化學知識的老師,所以他無論是自救還是殺人的方式,都是秉著利用身邊之物的化學性質的原則。這位被我們親切地稱為“白老師”的毒梟,在五年里為我們上了多少堂精彩的化學課呢?
從類似于這樣的充滿懸疑的影視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理智感和創新精神,學生們對化學知識的喜歡和對走入化學世界的渴望自然而生,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不斷提高,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
四、通過豐富多彩的化學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會使知識的形成過程更為具體和形象,也能生動地展現一些復雜的反應原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因為合適的問題情境可起到“先行組織者”的作用:既為學生提供了引子,使學生獲得一個同化新知識的認知框架,又可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在講酸性氧化物知識時可以給學生做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在一個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雞蛋的高度高幾厘米。把一個完好的新鮮雞蛋放入水中,這時雞蛋逐漸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濃鹽酸(體積約為清水的 ),同時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滌劑,并將溶液攪拌均勻。不久可見蛋殼表面出現氣泡,氣泡由小變大,由少變多。過一會兒,雞蛋便緩緩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斷翻轉,猶如“跳舞”一般,如此循環往復,妙趣橫生。“為什么雞蛋會跳舞?”再讓學生分析討論,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牢牢地掌握了化學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既要觀察現象,更應分析其內在原因。
我們可以通過許多行之有效的途徑來創設問題情境,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學生的層次、職校生的特點來選擇和創設,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作者簡介:
劉興燕(1974.07.12-),女,吉林省舒蘭縣人,研究生,副教授, 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