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向紅
摘 要:以信息技術促數學教學可優化數學課堂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數學教學中應做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真正體現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創設情境;創新思維;協同互補
作為一種課堂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兩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能較便利地展現感性材料,創造最佳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嶄新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比如講述“軸對稱”時,可利用信息技術很方便地制作一些特殊的圖形,如建筑、動物、玩具等,讓學生在有聲、有色的環境中感知對稱、欣賞對稱美,在這種情境下引入新課,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
二、形象直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有些數學問題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耗時費力。現在許多計算機軟件具有測量功能,有利于我們在圖形的運動變化過程中去發現其中不變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有利于發現圖形的性質。如“探索軸對稱點的坐標特點”教學時,可用幾何畫板畫一個△ABC,以y軸為對稱軸作對稱變換,得到△A′B′C′,度量點A、A′的坐標,觀察它們的坐標有什么關系;再度量B、B′的坐標,觀察它們的坐標有什么關系。
改變三角形的位置,觀察它們的坐標有什么變化,再分別度量A、A′,B、B′的坐標,觀察它們的坐標有什么變化。
用同樣的方法,探索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關系。
整個過程直觀明了,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以信息技術促數學教學,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眾所周知,黑板、掛圖、模型等傳統的教學工具在數學教學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現實中使用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進步。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合理有機地使用信息技術,把學習空間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表象,可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創新思維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漆權.創新與創新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 江西省豐城市石灘初級中學)
?誗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