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靈
摘 要: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基礎教學改革當中是一種新型的嘗試,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為此,論述了高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數學;實施策略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日益變成一種必修的內容,教師啟發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手段積極地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具備科學的學習方法。具體而言,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在社會與自然甚至是生活當中將研究的對象確定好,積極地學習與應用數學知識來對一系列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這個過程跟科學研究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它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高中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教學課堂上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為此,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以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地提高,這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而言,需要注重知識的學習與完善,積極主動地學習與了解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以不斷地豐富與充實自己,推動個人綜合素質的迅速提高。學校需要高度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跟一些高等學校加強合作和溝通,以不斷地引進優秀的教師人才,且應從當地邀請一部分優秀的學者與專家教授到學校進行教學指導,從而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增強,最終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有關環節的實踐與探索,迅速地發現教學當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注重補充與完善教學知識,從而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注重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說到底,學習屬于學生自身的事情,而教師也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構建知識的過程,他們并非被動地接受,而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就是固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理解與加工新的知識信息,從而學會知識。為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不能夠替代學生的思考,在教學課堂上需要為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以使學生自由地馳騁在探究和學習知識的海洋當中,從而領悟到探究的方法和規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最終使得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而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是不是切實有效地參與到學習當中,而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屬于教師的責任,以使學生加強思考。在以學生作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當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這是由于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的質疑不但能夠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啟發學生的智力與思維,而且還能夠對教學評價進行反饋,這對于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具有重大的意義,與此同時,這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啟發學生的辯證思維,以使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視角提高。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設疑,增強學生的提問觀念,從而啟發學生從多個視角和層次理解問題,且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對學生的提問進行肯定和解答。當然,教師也應當激勵和表揚經常提問的學生,以使他們的學習熱情變得更加高漲。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立足點和落腳點,這項工程是非常系統和復雜的,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應當具備評價機制和課程改革的支持,以及學生的努力和教師的有效引導,然而這要求探究比較多的課題。為此,教師應當跟社會的發展需要相適應,高度重視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曾焰生.在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初探[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06):82.
[2]李俊雄.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06):91.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