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朋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結合目前的教育形式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確定正確的教學方向,寓研究性學習于日常教學之中,將研究性學習滲透到數學問題之中,并更多注重開放性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 研究性學習 數學問題 開放性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70-01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倡“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不斷嘗試設置研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的被動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獲取知識的渠道,并鼓勵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數學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自然科學,是一門適合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學科,也是數學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那么,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呢?
1 確定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方向
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有其特點和要求。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探索,是一種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和創新精神的學習方法,其本質特點是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時,要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社會生活、自然界中選取有關的數學研究專題,切實體現數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 關注數學知識運用的目的。專題的選擇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價值。在進行探究性學習預設時,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預設,遵循徹底改變接受性、訓練性學習,發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一定避免回到教師確定研究方向、確立研究方法“一手包辦”的老路上,使得研究性學習徒有其名,仍是應試教育的變形或者延伸。進行研究性學習,旨在克服目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發展的弊端,調動學生的研究熱情,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一定要明確研究性學習的方向和目的,切實將研究性學習落到實處,徹底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
2 寓研究性學習于日常教學之中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形式,不是從課堂教學中剝離開來、單獨進行的獨立性研究。它在基礎性、拓展性學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促進學生手腦并用,主動探索、相互交流實現學習的深入和延展,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因此,這種教學方法要融于日常教學之中,將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徹底改變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采取激趣、設疑、引思、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營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學習新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設置能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懸念,調動學生探索、研究的欲望,為實現研究性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比如,在學習“指數函數”這節內容前,教師拿出一張白紙對學生說:“這張白紙厚度只有0.1 mm,經過對折27次,紙的總厚度將是多少呢?你覺得能有七八層樓房那么高嗎?”學生分搖頭說:“不可能。”教師接著卻說:“絕對不止七八層樓那么高,而是將會超過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 m!”學生顯現出懷疑和不解的神情。教師趁熱打鐵引出學習內容:“學習指數函數后,我們就可以算出其厚度約為13442 m。你想掌握這種神奇數學知識嗎?它能幫助你更加理性地去看待、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不自覺進入探究學習的狀態。
3 將研究性學習滲透到數學問題之中
“問題意識”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即課本內容問題化,以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問題意識”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很好切入點,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要善于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結合起來,設置出能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綜合性問題,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深入探究,并鼓勵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個問題環環相扣的探究過程,學生的學習就是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師生關系進行科學的定位,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充當課堂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整個課堂學習活動的“導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談論探究等方式,學習知識、解決問題,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數學素養。比如,在學習“分段函數”時,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某市出租車計價標準:4 km以內10元(包含4 km),超過4 km且不超過10 km的部分1.5 元/km,超過10 km的部分2元/km。問:(1)某人乘車行駛了8 km,他要付多少車費?(2)試建立車費與行車里程的函數關系式。(3)如果某人付費35元,他乘車乘了多少km?(4)請你揣摩市政府這種分段收費的依據和合理性?面對熟悉的生活現象和數學問題,學生的探究欲望很快被激發,并能積極探究生活中這些數學問題的實用性,引導學生主動將數學學習和知識運用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通過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
開放性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也最能激發學生的多樣性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近年來,在高考數學試題中也不同程度增加了開放性問題的比重,體現了新課程開放性學習的理念。教師要將開放性問題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切入點,促進數學學習的開放性和個性化,鼓勵學生從獨特的角度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數學老師就應該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機會,編制數學開放題,提高學生運用的能力。但無論是改造陳題,還是自創新題,編制數學開放題都要圍繞使用開放題的目的進行,開放題應當隨著使用目的和對象的變化而改變,應作為常規問題的補充。用于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盡量能有利于解題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
當然,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手段還有很多,對研究性學習的探究也僅僅處在探索階段。要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發展,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努力的同時,還需要教育部門能適當調整考察的方式,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玉會.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J].新課程學習(中),201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