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玲
【摘 要】日常與幼兒交談時,發現有的幼兒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有時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愿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當前教學工作之重,我們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和組織各種活動,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耐心觀察,積極引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語言行為;動手操作;引導
新《綱要》明確要求:“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而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踐中,我們有意識地通過現場實境、直觀教具、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及多媒體手段等引導幼兒將情境與語言相結合,參與各類情境活動,誘發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交往,操練和擴展自已的語言經驗,從而實現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目的。
一、創設輕松環境,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要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設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首先,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例如: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教師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及情緒變化,尋找話題與幼兒做一次簡單對話。又如: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做前說”——先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構想去做;“做中說”——邊做邊說,借助說,推動游戲情節展開,豐富游戲內容;“做后說”——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采用多種游戲方法,刺激幼兒的語言行為。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幼兒許多時候有了強烈的表達愿望,但由于語言發展沒有跟上思維的發展,因此,頭腦中想的問題不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清楚,使幼兒當眾表達沒有把握,容易出現膽小、羞怯的心態,有的更是不愛回答。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表現得無拘無束、輕松愉快,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的語言,自始至終伴隨著游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最佳途徑。因此,我們嘗試采用多種游戲方法,刺激幼兒的語言行為,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效果。比如在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之后,讓幼兒分組演講,充當故事里的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讓幼兒邊演示動作邊講,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思維和創造性語言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心,總想摸一摸、動一動、試一試。這個時期的幼兒思維帶有直覺行動性的特點,并且逐漸向具體形象性過度。鑒于此,我們準備了多種材料供幼兒操作演示,并開辟了語言角,讓幼兒的口語能力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發展。如:復述故事“三只蝴蝶”時,在幼兒對故事理解記憶的基礎上,請幼兒一邊講故事一邊貼故事的角色和故事情節。幼兒非常感興趣,小手隨著故事情節的開展而不斷變換動作,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太陽”等,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加深了對故事的了解和掌握,多次練習之后,就連故事中角色之間較復雜的對話也能完整地表達出來。如:紅花姐姐說:“紅蝴蝶的顏色想我請近來,黃蝴蝶、白蝴蝶別進來。”三只蝴蝶一起說:“我們三個好朋友,相親相愛不分手,要來一塊來,要走一起走。”另外,句子“太陽公公從云縫里看到蝴蝶被雨淋,連忙把云趕走,叫雨別下了,”“太陽公公發出火熱的光”等描述情景的句子也能連貫地說出來。其他故事如:《拔蘿卜》、《小兔子乖乖》、《小公雞和小鴨子》、《下雨的時候》、《三只羊》等適合幼兒動手的故事,我們均為孩子準備了可操作的材料,生動形象的玩教具喚起了孩子們的記憶,引導幼兒流利,連貫地講述故事,并且孩子們總是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四、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有用的、有意識地進行引導。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是引導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中豐富詞匯,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的想象力,運用簡單的詞匯、句子,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能力。我在教編兒歌《誰的家》的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很神秘地出示有天空、海洋、草地的背景圖,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想象,這是什么樣的天空?是誰的家?幼兒觀察圖片后,很踴躍地說:這是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是飛機的家,也是小鳥的家等等。我又問:草地好看嗎?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說看。幼兒議論了一會兒,說:綠綠的草地、美麗的草地等,我還問:海洋是什么樣的呢?幼兒想的都是藍藍的海洋,于是,我啟發幼兒想象,海洋為什么是藍藍的呢?幼兒通過這一啟發,想到海洋又深又大,都說用深深的來表示海洋最好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有目的的引導,幼兒都說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海洋是魚兒的家,深深的海洋是輪船的家等等。所以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如何,詞匯運用恰當與否,除具本形象的教具和圖片外,和教師有目的積極地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
總之,在兒童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用使用的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兒學習語言的內在動力,及時鼓勵,積極引導,將其培養成能適應新世紀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于東青.早期教育——從建構主義觀點看幼兒語言教育,2003.7
[3]沈心燕.幼兒教育——讓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和發展語言,2000.4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達埔鎮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