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鋒
摘 要: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有助于產生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的重要方法。數學教材各個章節,每介紹一個知識點,都要先設置一個情境問題,然后引入新知識。我們從課本出發去創設問題情景,借助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和數學史話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從相關學科中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但也要盡量避免步入誤區。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情境;課堂效率
創設問題情境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征,以問題情境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與交流,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是當今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流,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有助于產生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去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一、從課本出發去創設問題情景
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創設各種問題情景,降低教學的難度,使數學問題與現實緊密聯系。數學教材各個章節,每介紹一個知識點,都要先設置一個情境問題,然后引入新知識。在這些情境問題中有的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展示,有的用漂亮的圖案展示,有的用生動的故事展示,有的讓學生動手操作展示,有的通過學生游戲展示。對各知識點雖然展示的方式不同,但編者都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需要而設置的。所給的問題情景都是經過專家推理和驗證的,一般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沒有更好的問題情景,不妨直接選用,”拿來主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除用高斯的故事(求”1+2+3+…+100=?”)作為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外,教材中的問題情境也是非常好的:一堆鋼管,最上層4根,最下層9根,從第二層起每一層都比上一層多一根,求這堆銅管總數(除了直接進行加法運算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求得總數?)。
二、借助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中有許多是源于實際生活的,因此數學問題的引入可以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如果將數學問題改編為實際的應用性問題,讓學生去積極思考,便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促使學生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例題:
已知a、b、m都是正數,且a < b,求證:a+m/b+m>a/b 。
如果直接去證,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而且這個結論容易記錯.不妨將其改編為下述簡單而有趣的實際問題: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濃度(質量分數)是多少?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時濃度又是多少?糖水變甜還是變淡了?學生們會很容易地做出判斷,從而得到要證明的結論.
三、利用趣味故事和數學史話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有趣的故事和數學史話可以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去思考。比如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第三章“數列”章首圖和引言中,教材引用國際象棋棋盤的示意圖,棋盤上共有8行8列,構成64個格子。國際象棋起源于古印度,關于國際象棋有這樣一個傳說。國王要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問他有什么要求,發明者說:“請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上一顆麥粒,在第二個格子里放上2顆麥粒,在第三個格子里放上4顆麥粒,在第四個格子里放上8顆麥粒,依此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粒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放滿為止,請給我足夠的麥子來實現上述要求。”國王覺得這不是很難辦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認為國王有能力滿足發明者上述要求嗎?說明數列求和的作用,這就可以立刻吸引對此問題感興趣的同學深入其中。
又例如在講解“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時,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常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能頂上嗎?假如已知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概率為0.8,三個臭皮匠解出問題的概率分別為0.5,0.45,0.4,且每個人必須獨立解題,那么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個解出的概率與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較,那個大?
通過這樣創設情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創設潛能得以發揮。
四、通過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有些數學知識可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操作試驗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演示,從中領悟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與創造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數學歸納法”時,可以先用多媒體演示“多米諾骨牌”效應,通過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數學歸納法的定義與本質.
五、從相關學科中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是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它的許多知識都與這些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概率原理在生物遺傳學中的應用,三角函數與向量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等.因此在講解這些知識點時,可適當地創設與相關學科聯系的情境,強化數學的工具性、基礎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入概念。數學概念圖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續概念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與相關的經驗引入概念。例如如平面幾何中,兩條直線不平行就相交,到立體幾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異面。其實,有不少結論在平面幾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體幾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僅可使學生鞏固初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識。
七、情境創設中存在的誤區
(1)只關注趣味,少了目標;
(2)虛構的美麗,欺騙學生;
(3)脫離生活圈,生搬硬套;
(4)多了生活味,少了科學性;
(5)每一節課都要有情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只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楊彰發;;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方法與時機”初探[J];中學數學;2010年18期.
[2] 林祖燦;;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思考[J];寧夏教育;2009年Z1期.
[3] 葛新;;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原則[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8年12.
[4] 馬隨齊;;淺談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革新;2008年11期.
[5] 范梅;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現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