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引領學生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愉快旅行。”教師的教學應該立足學生的成長,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通過日常生活的交流與學生展開互動,力求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學有所得。
關鍵詞:生活經驗;引領;自主交流
【案例描述】
國慶假期之后和學生有幾天沒見面了,看到學生很親切。剛進教室學生們都很開心的對我說:“Good moring,Mr Zong.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National Day holiday?”假期之后,學生就已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整裝待發,重新投入到學習中。我根據學生的良好狀態就對教學做了一些調整,師生之間互相問對方問題,然后用英語來交談,使學生在英語交流中學習新課。
在本節課準備學習的是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6“Holidays”。在上課前我設計的是通過一些國內外的節日中人們所做的事情的圖片準備引入新課,但是根據學生的情況,我將整節課做了調整,通過和學生聊天的方式談論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大家的經歷,進一步鞏固上一單元的一般過去時,同時還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深入學生,使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同時也打破了平時上課的套路,能夠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讓學生在一個快樂的環境下學習英語,使他們產生了信心。
【案例分析】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引領學生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愉快旅行。”教師該如何引領學生?我從教學中有一下體會。
一、基于生活經驗,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科書是一種教學資源,地域和社區文化是一種教學資源,家長是一種教學資源,學生的出錯是一種教學資源,其實,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我們——教師也可以成為一種良好的教學資源。如教師和學生以及家人的個人經歷、道德情感、人文素養、內在底蘊,都是良好的教學資源。
上述案例中讓學生回憶、談論自己的假期生活,在真實完整的語境下體驗語言的開始,到加深印象,再到最終理解,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成了一堂緊密聯系生活的英語口語交際課。實踐證明這些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
二、堅守學生立場,探究主體的有效生成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必須走學生“樂”學的趣味教學道路。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真正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是比較困難的。
上述案例中在教學形式上我以“國慶假期大家都做了什么”為話題,讓學生在“Free talking”的情景中,使學生進一步復習已經學習的一般過去時,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主設計提問,趣味盎然地表達,樂在其中。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的假期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拓展和深化了上一單元主題,促使學生積極參加本節課的節日活動,使他們的交際話題更加廣闊。有人說:“真正良好的教育是設法啟發一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學語言上我力求生動、幽默、風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
三、師生心靈交往,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是教師教育技巧的“頂峰”。通過這一堂課,我感到一直在苦苦追尋的“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似乎與我有了一絲絲親密接觸。學生的心是一個個燃燒的火把,等待我們去點燃;學生的心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等待我們去開墾。教師真誠地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感,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學生,寓枯燥的知識教育、道德教育于鮮活的生活情境中,潤物無聲地滋養了學生的心田,學生自然回報以熱情、真誠和精彩的表現。教師只要用心去教,再運用精巧的教育藝術,就能帶領學生走進純凈的心靈殿堂。
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生學”,而不是“教師教”。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教師是代替不了的。因此要圍繞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是教學的主體。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讓他們能夠欣喜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腳印,才能讓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王以奇.在英語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交流[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3).
作者簡介:宗豐,男,1982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大豐市小海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