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惠民
【摘要】分層教學是一種隨時代和教學研究發展而愈發充滿生命力的教學思想,是一種強調適應學生個體差異,著眼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筆者在語文分層教學中堅持“了解差異,分類要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階段調整,激勵進取”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分層教學 教學氛圍 課堂生成 課堂節奏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37-01
一、了解學生,準確定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作為教師,必須在短期內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等。課堂教學應力避“一言堂”,“滿堂灌”,因為人的創造力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在適宜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學生主動發展的結果。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使學生的獨立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躍,精神飽滿,心情舒暢,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表意見,勇于大膽創新,教學氣氛活躍。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披露天性,展現個性,激發創造性,讓學生感受到“展覽”思想的樂趣和榮耀,這種成就感會使他“好學”“樂學”語文,也有利于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情感。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當他們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得到賞識,學習的熱情會空前高漲,人也顯得格外自信,而且課后對老師也格外熱情有禮貌。
當然,有時會因為要趕進度而獨霸課堂,有時會因為積極發言的常是那幾位學生而對這種民主教學的效果提出質疑。但轉念一想,單純的趕進度只是完成任務,而真正的教學應是讓學生學有所得,提高能力,發展個性,若為趕進度而漠視學生的發展,則是舍本逐末。雖然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發言,但他們都極為關注其他同學的見解,在認真傾聽的同時通過積極的思維進行甄別比較,這同樣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與參與。
二、精心設計每堂課,在預設中留出課堂生成的空間
要上好每堂課,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教學技藝,循循善誘地與學生互動,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學過程,也需要教師未雨綢繆,精心設計每一個一環節。老師預設不僅包括對教材的解讀,對教學目標的篩選與定位,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還包括對課堂教學可能產生的走向,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學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現的偏差,課堂上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進度與目標達成的其他變數等因素的預先思考與相關的應變策略,這其實就是教師課前備課所需做的工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自己的預案推進教學,但是當發現自己的預設需要調整時應毫不猶豫,不能因守自己的預設,強迫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開展教學活動,但也不能任由學生決定教學的導向,要按自己調整后的預設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繼續完成“引導學生走向預期”的任務,不能在教學中被學生力量淹沒從而淪為一個與學生同等水平的課堂教學的參與者。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突出學生主體。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從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來思考并加以準確的陳述。二是突出三維目標的整體性。三維目標是交織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老師不能機械地一一對應地照搬目標的格式,每堂課都按三個維度來陳述,而應把它看作一個整體,然后根據具體內容、學生與情境來確定目標的重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整體性地發生發展的,如果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那么,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意志等等,什么都有了。三是老師首先要把握住宏觀的層次,以便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準確定位。課時教學目標的層次,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而定,應從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低到高,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角度的來考慮。四是重視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目標設計應在充分考慮學生知識與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原有狀況及可能遇到的障礙或問題的基礎上,應兼顧到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結果之間可能出現的差異。對教學程序進行大體的預設,對教學問題進行比較開放的設置,為教學過程的生成創設條件,為學生的主動學習留出時間和空間,為師生在課堂上的再創造留有空間和彈性。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以學定教,加快課堂節奏,增大訓練量
所謂“快節奏”,主要是指要主次、輕重分明地推進課堂教學。語文課堂強調快節奏,它的意義主要在于不要在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上多花時間,不要老是千篇一律地組織課堂教學,要使學生不斷地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鮮感,要不斷地促使學生思維處于一種亢奮狀態。老師在設計教學結構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哪些環節只需點到即可,哪些環節必須舍得花時間。在實施過程中,更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確定某一環節所花時間的長短,該花力氣的地方要舍得花力氣,不必糾纏的地方應簡潔處理,只有加快課堂教學節奏,才能保證訓練的大容量。
1.靈活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是加快課堂節奏、增大訓練量的有效途徑。這一模式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科學教學思想為理論基礎,堅信任何教學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學,形成了對書本內容的感性認識和一定的生活體驗后,老師再來講授指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作了些許有益的嘗試。一是通過民主商議的方式確定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二是圍繞目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或常用的方式自學。三是交流自學成果,圍繞問題討論。四是圍繞教學目標自我檢測,鞏固自學成果。五是總結學法,學生在自學中體會到某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當時把它總結出來,可指導以后的學習,通過交流與推廣,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充分占有資料,適量運用多媒體是加快教學節奏,增大訓練量的重要手段。
充分占有資料可拓展訓練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增大課堂容量。如講授新課時的相關資料鏈接,能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對文本的理解不浮于表層,在較高的層次上深入理解文章主題,也可在對照中獲得某種情感體驗。復習課和作文課尤其注重對資料的占有。在廣泛占有的基礎上精心選擇,遵循一定的評議規律扎實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提高。多媒體形象、直觀、能激發學生興趣,省時,高效,是展示資料增大訓練量的重要手段。借助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尤其是優秀生吃飽乃至吃好。
改革不止步,教學才能永葆活力。分層教學的落實與完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將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