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婧
摘 要: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始環節,對一節課教學質量的高低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對此環節給予高度重視,并掌握各種導入方法與技巧,然后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進行科學、合理的引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趣味性故事;課堂疑問
一、利用趣味性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眾所周知,故事對于兒童來說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大多數兒童都普遍喜愛聽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能夠迅速集中起來,其強烈的求知欲也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所以,在小學生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們就可講述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性故事,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一起,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當然,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是,在選擇故事時我們一定要選擇與教學內容相聯系且簡單有趣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并自然而然地由聽故事過渡到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中“分一分”這節內容時,上課伊始,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在講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同學們一聽講故事,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喜羊羊今天從家里帶了7個蘋果到學校,要分給美羊羊和懶羊羊,它給了美羊羊4個,懶羊羊3個,結果懶羊羊不高興了,它想要和美羊羊的一樣多,大家覺得可能嗎?如果是你來分蘋果,你想怎么分?”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不僅使課堂充滿趣味,還使學生對本節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為我們接下來的數學內容的教授做了一個完美的鋪墊。
二、巧設課堂疑問,引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鮑勃爾也曾說:“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由此可見,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開始和基礎。所以,除了利用故事導入的方法外,我們還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課堂問題,學生只有心中有了疑問,才會產生對新知識強烈的探究動機。因此,在小學數學導入環節,我們就可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意義的問題,從而引起他們的認知沖突,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使他們帶著疑問情緒和求知心理進入數學新課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中“認識方向”這節內容時,在導入的環節,我就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過迷路的經歷啊,如果讓你現在描述你家所在的位置,你可以準確地說出來嗎?或者在路上有人問你,我們的學校該怎么走,你能夠詳細地說出來嗎?”學生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都紛紛搖頭,眼睛里都充滿了疑惑,不知道我的這些問題與本節課的數學學習有什么關系,見狀,我又繼續說道:“今天這節課,老師就教你們辨別方向,學完之后,就算你們以后迷路了也不會害怕,遇到別人問路,你也就能準確指出他們所要去的方向了。”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一開始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新課的學習。
總之,導入沒有固定的方法方式,我們必須依據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從而使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并且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地投入,如此,我們便能獲得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學效果,并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無限魅力和樂趣!
參考文獻:
楊紅.對小學數學課堂導入重要性的認識[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