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紅
摘 要:數學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僅從書本靠聽講或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教學活動的數學,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實際創造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通常更易掌握。所以,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具的作用,加強演示操作,使學生在觀察分析的過程中茅塞頓開,倍增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教學;實際操作;動手操作
著名的數學家兼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自體驗,僅僅從書本靠聽講或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辫b于此,教師就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因此筆者認為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鼓勵學生使用學具,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數學活動課中,我們非常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往往更易掌握。初中生一般都具有樂于動手、喜愛操作、愛自己發現、愛探索的年齡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具的作用,加強演示操作使學生在觀察分析的過程中茅塞頓開,學習興趣倍增。比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利用和開發學習資源的能力;利用計算器、數學軟件(幾何畫板)的統計、計算、運動變化的功能,減輕學生紙筆運算的枯燥,進行形象直觀的數學實驗。
鼓勵學生使用學具,讓學生在拼拼、折折、剪剪、量量的操作中獲取知識。如,在教學“豐富的圖形世界”時,讓學生動手用家中廢舊硬紙板折小正方體紙盒、棱柱、圓柱等常見的幾何圖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又如,在“截一個幾何體”的教學中,讓學生用刀在蘿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并說明截得的多邊形有哪幾種。經過自主地探索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勵學生勤于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就必須主動地去操作、去實驗。例如,在“角的平分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折紙”,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總結出角平分線的性質,效果非常顯著。因此,在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動手,演一演,做一做,課外完成適量的鞏固練習。通過課內外的解題實踐,能夠強化學生對基本概念和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
學習數學關鍵是學以致用。因此,在數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講相似三角形這節內容后,在一個陽光很好的中午,我把學生帶到操場,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米尺或三角板)來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生興趣高漲,部分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這就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知識源于實踐。在數學中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陳亮.一次有意義的探究性教學活動[J].數學教學通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