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訇
摘 要:在新課改中學案導學法作為一種新常態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習慣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學會”為“會學”。在實踐中通過應用、反思這種教學模式,得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法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如何設計導學案;二是如何應用導學案進行教學。
關鍵詞:學案導學;課堂探究;拓展提升
一、如何設計導學案
導學案的設計,是學案導學教學的前提,要求教師創造地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設計導學案,所以導學案的設計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但反思教學實踐,我認為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1.在知識框架下制訂學習目標
對于知識框架的構建,我認為應該開門見山、高屋建瓴,在課前就可直接告訴學生本框題在整本書或本單元中的位置,在大知識框架下再確定本框題的學習目標和小知識框架,讓學生能夠從宏觀上把握整體思路,這樣到高考時就不會亂作一團。
此外,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所以不能照搬“使學生了解、理解、掌握”等教學目標語言,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符合學生主體的用語,并指出重難點,以便在自學中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2.制作預習案
預習案的題目設計要求教師要用學生的眼光、認識經驗和思維去研究教材。圍繞學習目標和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突出重點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文就能回答出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覺得填空題不失為預習案設計題目的一種好題型,便于指導學生將重要的知識點在書上勾劃。當然連線題、問答題也行,但無論題型如何都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特別應注意本框前后知識以及與前幾節框題所學知識的相互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自己把握整個知識體系。
3.課堂探究案
探究案是導學案中的主體部分,也是學生課堂展示的重要內容,它能充分讓思想政治課有趣起來,這就要求老師對問題的設計及材料的選取進行反復推敲,精心設計。
同時,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導學案尤其要注重實效性原則,問題情境的設置應有一定社會關注度,盡量運用時事案例,多挖掘最新發生的時政材料來做情境材料,這樣才能更符合政治課的特色。例如我在2005年3月上“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課時,我迅速地利用網絡將今年“兩會”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材料挖掘出來,作為探究情境,學生感覺很新穎,也很愿意接受。
4.課堂檢測
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其課堂檢測題目案例不能過于陳舊,要聯系生活實際,否則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題量一般以3~5個選擇題和1~2個非選題為宜。難易題都應設計,盡量讓困難學生、一般學生、優秀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案導學的應用
導學案教學要求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由原來的“主演”變為“導演”,在課堂上教師要把“主演”的位置讓給學生,為所有的學生創設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
首先,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引下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其次,在上課的45分鐘,我一般采用以下步驟進行學案導學模式教學。
1.以單元框架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5分鐘左右)
在單元知識框架下,通過復習或創設情境或時政案例情境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目的性,也符合啟發引導性原則。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約5~8分鐘左右)
教師檢查學生課前預習自學的情況,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尤其是自主探究成果。真正還學生主體學習的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學生展示、小組交流、教師點撥提升(10~15分鐘左右)
學生以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或小組成果(約10分鐘);教師根據學生展示情況適時介入,對簡單的知識一句兩句帶過,對學生不理解和不懂的地方進行精講和指導,對重點難點、主干知識整合進行點撥提升。(約5分鐘)
4.課堂探究(約10分鐘左右)
合作探究是教師最難駕馭的部分,表面看學生在合作學習,但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提高探究效果,我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并建立了一定的激勵機制。我將班上的學生分成了七組,每組均設兩名組長,一個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一個記錄平時表現。在半學期后這些平時分將折合一定比例的分數計入期中、期末成績,這種做法有效地激勵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角度、創新地思考問題。
通過生與生、師與生的思維的碰撞,高中政治課真正有意思起來了,教師和學生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5.拓展提升(5分鐘)
整合本節知識,構建本框題的知識網絡,并重新回到本單元的框架體系內,讓學生從微觀又回到宏觀,更加明確知識線索。
6.課堂檢測(約5分鐘)
教師當堂分發課堂檢測題或以多媒體展示題目進行檢測,從而鞏固、拓展、反饋所學知識,進而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誤區并進行查漏補缺。
總之,“學案導學法”需要我們在不斷反思中從學生出發與時俱進地設計導學案,有創造性地靈活應用導學案進行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真正做到變教為導、變教為學、以導達思、變學為思、促進能力發展,促使學生從“苦學、死學、難學、學會”變為“樂學、活學、易學、會學”,從而使學生素質得以真正提高,真正達到新課改的目的。
參考文獻:
夏平平.學案導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創新的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段麗君
新課程·中旬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