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鋼春

摘 要: 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是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內化學習的重要課型。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環節,靈活選用復習方法,選擇典型的例題和練習,突出學生的思維訓練,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知識,掌握核心主干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厘清易錯易混知識,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單元復習課成為學生整固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 單元復習實效 教學環節
思想政治課一個單元的新課教學結束后,教師通常要安排一兩課時的單元復習教學。安排單元復習課,其意圖是通過復習教學使學生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學生不僅要對單元知識進行梳理、歸類、對比,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識,還要進一步理清知識脈絡,形成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從單元整體角度把握知識,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然而,目前大多數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單元復習課教學重視不夠,大多數單元復習課是簡單羅列知識,了無新意;或者是學生自習,放任自由;或者是發練習,應付了事,等等,這些單元復習課的收效甚微。那么,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如何上好單元復習課,使學生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思想政治課知識呢?通過多年的單元復習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單元復習教學要取得實效,必須強化課堂教學環節,靈活選用復習方法,突出學生的思維訓練,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下結合我在《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復習中的四個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基礎知識梳理歸納——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復習
基礎知識復習環節很重要,關系到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可為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和學科素養培養奠定堅實基礎。因而學生基礎知識的自主復習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在課前要把基礎知識復習導學提綱印發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復習。
示例:《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基礎知識復習導學提綱: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配制度(2)根本原因(3)直接原因
2.按勞分配的基本內涵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
(1)是什么(基本原則,基本內容要求,主體地位)
(2)為什么(原因——可能性、現實性、必要性;意義——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人類分配制度的進步)
3.生產要素有哪些具體形式?為什么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1)具體形式
(2)為什么(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有利于……)
4.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內涵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1)是什么(2)為什么(3)怎么做(一保證兩舉措)
5.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怎樣?為什么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1)關系(區別、聯系)(2)為什么(3)怎么做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國家收入的分配)(略)
上課時教師先檢查全班學生自主復習情況,再隨機抽查提問幾位學生并對疑難問題進行點撥解答。這樣做,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樣,有利于把基礎知識的復習落實到位,進一步夯實基礎。
二、主干知識網絡構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結構
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要了解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加以強化,同時要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有序的知識網絡,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上課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找出本單元的核心主干知識,引導學生建立縱橫聯系,串點成線。教師可請一兩位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出知識結構圖。
之后教師進行點評,同時用課件展示單元主干知識結構填充圖(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思維訓練,教師在知識結構圖中要設置若干個填充)。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并由師生共同完成填充。
示例:《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主干知識結構圖:
第八課 財政與稅收(國家收入的分配)(略)
主干知識復習環節,注重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主干知識進一步系統化、網絡化的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可為學生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新思路。
三、易混知識辨析厘清——實例訓練與理論闡釋相結合
在單元復習中,學生理解知識感到十分困惑的主要是易錯易混知識。因而易錯易混知識應是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的主要著力點。教師要特別注意易錯易混知識的厘清,對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內容進行理論上的深入解讀和習題上的有針對性訓練。教師要設計有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堂訓練,然后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詳細剖析,指出學生的失誤所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仔細比較易混易錯知識,不斷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示例:《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易錯易混知識辨析訓練:
例題1:下列屬于按勞分配的是( ),屬于勞動收入的是( ):
①張某在一家私企工作,年薪6萬元
②李某在農村承包經營土地獲得收入
③王某在國有企業工作,憑管理和技術獲得收入
④馬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轉租給他人獲得1000元
⑤陳某在國有企業工作,除了工資外還有獎金和津貼
⑥林某在國有企業工作,除了年薪外還獲得過春節福利
⑦私營企業主的收入、債權人的利息股息收入
⑧出租房屋的收入、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獲得的收入
A.①②⑤ B.③④⑥⑦⑧ C.②⑤ D.①③④⑥⑦⑧
問題1:如何判斷一種分配形式是否屬于按勞分配?勞動收入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嗎?
(1)看范圍:公有制經濟(排除非公有制經濟)。看尺度: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尺度(排除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看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排除福利)。
(2)勞動收入是指勞動者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按勞分配僅指公有制范圍內勞動者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按勞分配一定是勞動收入,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
例題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下列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
B.調整銀行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
C.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D.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問題2:如何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國民收入形成國家、企業、個人收入三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國民收入在全社會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是由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管理和收入調節,如國家的稅收、社保、轉移支付、支農補貼等。
例題3: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經濟措施有( ):
①減免企業稅收②降低貸款利率③提供信用貸款④增加財政專項資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問題3:如何區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機構:財政部):有關財政收入與支出的政策,如稅收、國債、財政補貼等。貨幣政策(機構:中國人民銀行):與銀行有關的政策,如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
上課時教師可先用課件展示例題和問題,學生當堂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判斷正誤,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之后師生共同對易錯易混知識進行討論辨析,彌補學生學習的不足,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
四、熱點問題探究研討——運用所學理論分析熱點問題
目前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不感興趣,感覺枯燥乏味,不夠鮮活,因此在上單元復習課時,教師要重視素材的選擇和復習方法的選擇。我們選取的素材,要力求新穎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知識背景,激發學生求知欲。復習方法要靈活多樣,教師要根據復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如邊練邊評、學生自己出題自己擬答案等,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示例:《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熱點問題探究學習:
以下是本班級研究性學習小組收集到的關于“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的部分任務。
任務一: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
任務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做好就業工作,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扶貧工作事關全局。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現請你參與其中,并與同學相互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閱讀材料,依據所學“收入與分配”相關知識,設置1—2道問答題,并擬出答案要點。
上課時教師可先用課件展示材料和問題,引導學生當堂相互討論,依據材料和課文相關知識設置問答題,擬出答案要點,同時教師參與其中并巡回指導,及時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樣不僅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熱點問題,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統一,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
總之,要真正上好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并上出實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強化單元復習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堅持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靈活選用復習方法,盡力做到常講常新,引導學生深入思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從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單元復習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2]陳海燕,周家亮.走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
[3]思想政治課教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2014.
[4]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