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摘 要:中小學課本的文言作品,許多堪稱精品,其中還有些不朽的作品,給一代又一代的人以心靈的震撼。永不褪色的親情主題,雋永無窮的理性思索,無一不撥動人們內心的情弦,它是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之源。教師應該及時地把這些經典引入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的精神之旅從一起步就有一個高的起點。這對其一生文化素養的形成是非常關鍵的。縱觀目前文言文學習的現狀,小學生怕讀文言文,中學生怕翻譯文言文,高中生面對文言文一片茫然,所以,文言文的教學宜早不宜遲。
關鍵詞:文言文;激趣導入;教學主體
語言具有時代性和社會性,三十年一個小轉變,一百年一個大轉變,隨著這些轉變,有許多優秀文化無法傳承,就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現在的埃及人看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字,除了那些考古學家能看懂一些之外,其余人就只能空自嘆息,但中華文化就不同,五千年的文化得以傳承,是因為中國智慧的老祖宗發明了文言文這個工具。只要我們讀得懂文言文,打開《尚書》《論語》,我們就可以和幾千年前的圣者學習,神交古人,無怪乎于漪老師非常形象地稱文言文為“滲進了民族睿智的中華民族的地質層”。所以,學習文言文是提升我們道德和修養的必經之路。
然而,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文言文不但沒有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成為提升全民素質和修養的有力武器,反而讓學生望而生畏,成了學習中的負擔,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并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呢?
一、選好材
由于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時代較遠,學生讀起來覺得很拗
口,難以理解,如果選材過高,就會出現揠苗助長的效果,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小學所學文言篇目應該選擇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讀來朗朗上口、易于誦讀的古詩詞,再配上圖畫、注釋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此愛上文言文。
二、巧教法
文言文教學的落腳點不應該放在逐字逐句的解讀上,不應該放在教懂學懂幾篇文章上,而應讓學生通過初步接觸就對文言文感到好奇,消除畏難情緒。逐字逐句的解讀會肢解文言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意蘊,等于是將經典古文拆解成一地雞毛,學生也會先入為主,原來文言文學習就是這么一大堆面目可憎、完全沒有用的“之乎者也”,等到進行“文”的理解與欣賞時,早已是檣櫓之末,興趣全無了。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是經典古文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及超然的智慧,完整的誦讀更能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美感。
所以一堂文言課的設計很有講究。
1.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直接影響學生整堂課的表現。“今天我們學習第幾課”的課堂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研究學生,抓住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開頭,讓他們對本課的學習有所期待,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才能緊緊跟隨課堂,使課堂的互動更和諧,整堂課的效率更佳。根據多年的經驗,我覺得有以下方法可用:
(1)游戲導入法
英國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游戲是孩子開發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喜歡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利用游戲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自由交流、自由活動、自由表達所營造的學習氛圍中,突破文言文帶來的困惑,化難為易。例如,在《掩耳盜鈴》一文的導入中,我和孩子們做了這樣一個游戲,看誰會在不被別人發現的情況下取走黑板前掛著的鈴鐺。首先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到方法的同學可以走上前來取走鈴鐺,結果同學們都沒有成功,我順勢讓他們總結不成功的原因,得出鈴鐺會發聲,別人就會聽見,我乘機引導,那捂住耳朵就可以了,對吧,孩子們點點頭。于是,我有模有樣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取鈴鐺,引來他們哄堂大笑,他們說,他們的耳朵沒捂住,自然而然地,我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讓他們在激動的心情中順利完成今天學習的內容。
(2)謎語導入法
謎語也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探索知識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們以最佳的思維狀態進入到學習中來,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論是猜對的還是猜錯的學生熱情都非常高漲,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3)故事講述法
好奇、好勝、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要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不是一件易事,而以風趣、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演繹一個動人的情節,可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
欲望。
2.以讀帶解的教學主體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強調學生應該在這篇短文中學會什么,不妨降低教學難度,先讓學生會讀。教師可范讀、帶讀,對學生不理解的,可用多種方法鋪設,打通文言文和現代文的通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配樂深情范讀,多種形式的吟誦,讓學生身處在濃濃的古味里,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去攝取文言文中的養分,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3.課堂后期巧激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不可能整堂課都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當他們的課堂學生出現惰性的時候,教師要恰當地改變教學模式,更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時候可采用競賽機制。例如可以進行課堂知識大比拼,可以是一對一,可以是一對多,可以是搶答,可以是必答,這既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有效的鞏固。
“教無定法”,一堂好課的標準不是你滔滔不絕地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易簡不宜難,但絕對不是說與其教的簡單還不如不教,不重視它,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成為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讓孩子們贏在文言文上。
參考文獻:
蔡禮旭.承傳千年不變的家道[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