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作為改變學習方式的著眼點,幫助學生主動研討知識。探究性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開動腦筋,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從根本上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性;拓展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案時不應只直接以感知材料為出發點,而要把數學教材中的定理、公式、習題、例題等重新加以整合加工,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可以改變學生呆板的學習方式
1.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數學課程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教材的輔助練習中提煉并選擇確定研究課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指導思想,其核心是要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最有魅力的高中數學教學,并不是看數學老師講得如何流暢、嫻熟、華麗,而要看在設置探究的問題中是否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道探究題目出現,老師就開始滔滔不絕地進行分析,講解解題的過程,這種方法既沒有實用價值,又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怎么辦?老師應該誘導學生在探究問題中學會觀察、猜想、類比、實驗操作,歸納出自己獨到的想法、解法。教學中,要讓學生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放手讓他們分組討論,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從而使他們的眼、耳、嘴、腦、手運轉起來,這樣的課堂盡管磕磕絆絆,斷斷續續,但卻高效。學生通過開動自己的腦筋,運用自己的思維解出答案,由于找到了規律,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二、采取靈活的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探究性學習特別注重的是過程,因此老師選擇的探究性問題內容要體現技巧性、創造性、規律性、豐富性還有疑惑性;選擇的探究手段要突出靈活性、多樣性、趣味性。老師在問題探究時要把握好節奏,控制好時間,切忌為了趕進度,搞花架,走過場,表面熱熱鬧鬧,實則華而不實。在教學探究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進行審題,明確小組探究的任務,當班級學生大部分出現瓶頸的時候,老師可以適時用圖像、直觀教具,或者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引導,或者鼓勵另辟蹊徑,避免鉆進死胡同,學生也許會靈魂開竅,起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探究完畢,師生還要殺回馬槍,反思回顧探究的思路、解題的過程、注意的核心環節,為挑戰新的研究性問題提供成功的經驗和方法。
三、探究性學習需要有寬松、民主的氛圍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而研究性問題要融入人文關懷,體現情感,要學會包容,這就需要老師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好讓學生毫無顧慮,全身心快樂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去。老師在提問時眼光要面向全體學生,從習慣性只提尖子生中轉移到后進生,讓后進生也動起來,給他們有表現的機會、表現的舞臺,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覺到在問題探究中有了自由的話語權,在同一地平線上,相信明天,相信未來。可能學困生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有時會與眾不同,但老師千萬不能嘲笑他,更不能諷刺挖苦他,對他們每取得一點進步,都不要吝嗇表揚的話語,善于發現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多給他們一張親切的笑臉、溫暖的話語、鼓勵的肢體語言,讓他們體會在問題探究中自己是必不可少的一員,挖掘他們智商的潛能,使他們嘗到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問題探究最大的收獲。
四、問題探究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
因為我們光憑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很難調動數學問題探究的興趣,弄不好就成為學困生的催眠曲,所以我們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幻燈片等,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數學課堂,促進數學問題探究的具體化,多樣化,從而達到一個“創景—激趣—探究—啟發—探求”的教學互動過程。多媒體教學將畫面、聲音進行結合,可以非常容易地將耳朵、眼睛、腦袋等調動起來,顯示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增強學生的創造力,進而促進高效課堂改革,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實現了數學探究優化教學。通過圖文并茂,視聽一體,改變了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更新穎、更生動、更快活。
總之,問題探究構建和諧的環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帶動學生思考,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沈海鵬.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在線,2009(01).
[2]朱宏輝.淺析高中生物學課外活動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J].考試周刊,2008(5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