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地理課程越來越注重理論原理與實踐問題相結合,高考地理也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所以單純的知識記憶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轉變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方式 ?實踐精神 ?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4
高中地理教學在應試的壓力下,逐漸與實踐脫軌,這與地理學習的最初目的和學科特性都是不相符的,從其學科特性而言,實行實踐教學是必要的。在實行實踐教學中,我們重點討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精神,這是實踐教學學習的前提基礎。同時本文也列舉了幾種實踐教學的方法。
一、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地理學科具有其特殊性,它被稱作是“文科中的理科”,因為它綜合了理科的實踐性和文科的人文性,可以說它既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也是人文科學的一部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人們在對自己所生存的地理環境長期觀察記錄,通過實踐、實驗考察之后,得出的客觀理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數理知識,所以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常常會需要通過計算來得出結論。而作為一門人文科學,它多以文字描述理論,其中許多常識知識需要學生強制記憶,運用邏輯語言進行論述解答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被劃分為文科學科,它的人文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視,教學方法多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求學生牢固記憶知識點,在考試中能夠復述出來,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提高記憶力、更好的記憶知識。而關于其實踐性的部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實踐來源、對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的解釋這些問題都一無所知。實踐教學的缺失對于學生地理學習的影響是極大的,短期而言,以記憶為基礎的學習方式無法滿足大量知識學習的需要,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知識理解模糊混亂。
例如關于日出日落的季節變化,我們認為是一個極其簡單的知識點,但是反復地講解同學們都無法掌握,甚至在考試中也會混淆,成為一個易錯點。長期而言,地理知識的學習,當然包括所有知識的學習,最終都不是為了滿足考試要求,也是要能回歸實踐,運用于實踐,但是許多同學表示,在學完地理之后甚至還分不清東南西北,在課本上見過的各種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分辨不出來,可見地理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已經十分嚴重。
無論是從地理學科的科學實踐性而言,還是考慮實踐教學缺失的不良影響,實踐教學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實踐創新精神的培養
實踐教學,首先要考慮到對于學生實踐精神、創新精神的培養,這是進行實踐的先導和前提,實踐精神反映動手操作能力,而創新精神反映創造開拓能力,二者都是實踐學習必不可少的素質。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發現新鮮事物的喜悅,以及對于自己所創造的成果的喜悅,都反映出我們對于實踐創造的渴望。而讓我們產生這種渴望的前提,是我們要把這件事、或者物當作是自己所喜愛或者是負責的事,我們稱之為“主體意識”。所以如何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實踐探究的愿望,我們就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首先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要認識到學習對自己是促進提升而不是僅僅為了考試;其次是要讓學生了解所學課程的意義,例如地理學科是對我們所生存的地理環境的系統學習,對于我們所常見的各種地理現象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讓學生帶著責任感和興趣學習,才能在學習中采取主動的姿態。
(二)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習動力
外部環境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狀態,為了能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思維,我們注意在教學中營造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要“化靜為動”,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地展現出來。因為地理教學最忌諱“照本宣科”,這會使知識晦澀難懂,使課堂沉悶乏味,學生被動地記錄知識,缺乏積極思考研究的動力。動態地展現知識,一方面是指根據各知識點的不同內容特性采取不同的展現形式,例如經緯度知識我們運用地球儀教學,關于地理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我們采取通過記錄片展現。另一方面,動態展示知識的現象到結論,不采取直接現象到結論的一次性展現,而是通過提問將整個學習過程串聯起來,讓學生時刻進行思考,以保持課堂的活躍以及學生思維的活躍。
三、實踐教學創新方法初探
由于地理學科的科學實踐性,進行實踐教學的阻力大大減小,在實際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老師根據教學情況引入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本文中,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參考,以以下幾種教學方法為例做說明。
(一)實驗設計法
在地理學習中,存在著許多探究課題,包括各類對理論的驗證,但是教材中沒有具體的實驗研究過程,這就需要同學們自行設計實驗驗證。我們可以分小組探究的形式把研究課題分配給學生,讓同學們自行設計實驗研究。此教學過程包括知識點學習、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匯報評價四個階段,我們在教學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實驗設計和匯報評價兩個階段。
同學們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實踐可行性以及各種影響因素,同學們由于經驗不足,可能會產生設計不合理、不可行的情況,這會影響之后的實驗進程,我們要與同學們及時交流,指出其中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在匯報評價時,我們既要客觀評價,指出問題和改進意見,又要注意以褒為主,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動力。
(二)實地考察法
地理是關于地理環境的學科,所以實地考察可以說是學習地理知識最直觀的方法。教材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能同學們對其理解同樣無法具體深入,通過實地考察,把抽象知識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掌握。例如,考察山地垂直自然景觀的形成原因,通過實地由山底到山頂的觀察、測量,我們會發現其溫度、濕度遞減,所以植被就是不同溫度濕度組合最適應的植被類型。實地考察的實踐教學方法可以以最直觀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觀察地理現象,但是在實際實踐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合的教學設計。
實踐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創新是學習最大的動力,無論是學習哪一門知識,實踐創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學同樣不能脫離實踐,實踐教學應當在教學中占有足夠的比例。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我們關注的一個新的教學點,其中存在的各種難題仍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