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式與內容的辯證統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是提升教育的文化層次,引導學生正確地選擇;改善教育的文化情境,用管結合的調控高校新媒體系統;提高教育者的文化素質,有機結合新舊媒體推動教育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文化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發展路徑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順應時代發展腳步的傳播新方式,適應技術的革新,與教育路徑上的拓展,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文化情境作用下的“文化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模式,是一種重要的發展理念。
一、新媒體環境與文化情境的辯證統一關系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情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結合新時代背景,研究的兩項重大議題。從哲學層面上分析,事物與事物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二者雖是兩個孤立的研究議題,但它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同。前者主要偏重形式的架構,后者主要偏重內容的填充,有機結合。
1、新媒體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渠道
新媒體是順應信息時代推動影響而衍生出的新科技產物,它以迅猛的發展速度催生出新的傳播形態,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影響。雖然,新媒體的形態瞬息萬變,但其所提供的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并不以個人,或是某一群體的意志為轉移。
高校因其在社會中所處地位與群體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受新媒體環境的影響尤為突出。在高校內,有新媒體技術研究的引領者,也有最為活躍的新媒體接受和使用群體—大學生。新媒體以其特殊的方式博得了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逐漸成為他們獲取知識、溝通情感、表達個人思想的主要方式。換句話說,新媒體為大學生群體架構了一個廣闊的平臺,開通了一條高校人際交往的重要渠道。因此,新媒體無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和重要環節。
2、文化情境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是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當代大學生為根本目的。從教育最廣義的角度解釋,是指人與文化間的互動活動。簡言之,教育是一種文化。[1]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獲得知識,從而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蘊含著文化的因素,是文化成就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環境下特殊的教育實踐性活動,有其特有的文化情境影響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師通過教育所凝練出的結晶實質就是一種先進的文化。
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正反兩方面的分析,不難發現,文化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現實填充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總結出的理論又反作用于文化,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反應了其內涵。
3、新媒體環境與文化情境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新媒體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實施提供了傳播渠道,利用網絡科學技術支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變學生接受教育和信息的同時,豐富和發展了大學生的社會性本質。[3]新媒體環境以其獨特的傳播形式深刻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通過不同的角度深入性的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文化的引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實施與發展的基礎。
新媒體環境影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脫離文化情境的介入與填充,將會空留形式的外殼,無實在教育意義,更不會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文化情境影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無新媒體作為交流平臺和溝通渠道,將會缺失具有時效性的傳播空間,空有一肚墨章,無處施展,更不會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因此,作為形式的新媒體環境,必須與作為內容的文化情境辯證的統一,有機的結合,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
二、新媒體環境下“文化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
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新媒體環境和文化情境兩方面的內容,對于現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合理使用將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方向與高度。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層次,引導學生正確地選擇
傳統的思想道德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厚實的基礎;界性思想理念,匯聚了眾多民族的智慧,集世界文化之大成。因此,我們應持揚棄的態度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正確地看待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我們還應持包容的態度看待西方文化中蘊含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我們在對待文化思想問題上要持有開放的態度,只要是有益于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發展的思想,我們都應傳承延續、吸收改進。但在政治思想上,我們也需保持高度的統一,圍繞在黨中央的指導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斷提升文化層次的同時,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性。在開放多元的新媒體環境下,魚龍混雜的信息撲面而來,相同的信息內容接踵而至。面對如此紛雜的選項,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無所適從,在為大學樹立正確三觀的基礎上,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為前提,正確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接受的選擇。
2、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情境,用管結合的調控高校新媒體系統
營造美麗、干凈的校園環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為大學生構建良性的文化情境。只有在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在此基礎之上,高校新媒體管理者還要注意調控高校新媒體系統。一要嚴格把控社會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有條件地過濾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地信息,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適時地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信息,自覺地吸收有益的信息和內容。二要重視校園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以用管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成為校園媒體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在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學習能力、信息的接受能力,傳播健康的校園新媒體文化。
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素質,有機地結合新舊媒體
教師是學生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前進方向上的燈塔。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所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保持時時學習、及時更新的工作態度,不斷提升自我的文化素養、政治思想覺悟。同時,為了有效地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教師還應有機地結合新媒體于傳統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站在全面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既不為傳統媒體的優勢爭辯,也不保留新媒體為尊的觀點。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不倚重于某一具體的教育方式、方法。辯證地認知新舊媒體兩者間的關系,以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合理、適時地使用。使它們在教育過程中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各自的功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內容服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
【參考文獻】
[1] 王淑文.基于文化情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2] 吳松.教育與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3] 萬美榮.論信息社會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代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簡介】
張濱鑠(1990-)男,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淮海工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